APP下载

6例睾丸网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及文献复习

2020-02-27魏建国摘译许春伟审校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绍兴3000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4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病理科实性睾丸

(魏建国摘译,许春伟审校/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绍兴 3000;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4)

Al-Obaidy K I, Idrees M T, Grignon D J,et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rete testis: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6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m J Surg Pathol, 2019,43(5):670-681.

睾丸网腺癌临床罕见,其病因和病理特征尚不清楚。因此,作者研究6例睾丸网腺癌的临床、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并进行详细的文献复习。患者平均年龄64岁,所有患者均有睾丸肿块,其中4例位于右侧。肉眼可见肿瘤均位于睾丸门部,切面呈囊实性。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在睾丸网腔内浸润性生长,呈多种形态,由不同比例的乳头状、实性和腺样结构组成,腺样结构可呈裂隙状或呈良好的腺体和小管状。少见的形态包括条索状/小梁状(n=3)、筛状(n=3)、肾小球样(n=3)、巢状(n=2)和微乳头状(n=2)。3例具有特征性的散在的嗜酸性细胞和透明细胞巢。3例发生地图样坏死。6例均表现为中度至中度以上的核异型性,核呈卵圆形。所有病例均见良性睾丸网状上皮向恶性上皮的过渡现象,间质出现透明样变至局部纤维化。

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7(5/5)、CK(AE1/AE3)(5/5)、EMA(5/5)、vimentin(5/5)、EpCAM(用BerEP 4抗体检测)(4/5)、CK5/6(4/5)、核WT-1(4/5)、上皮特异性抗原(用MOC 31抗体检测)(3/4)、Pax-8 (3/5)、Calretinin (2/5)阳性。OCT 3/4、SALL4、CD30、NKX3.1、PSA、α-inhibin、CK20、S-100蛋白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60%(平均40%,中位数43%)。5例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发生肺转移。第6例在诊断后15个月内发生肺转移。3例在确诊后4年内死亡。

总之,睾丸网腺癌属于临床罕见的恶性肿瘤,生存率低,倾向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需与其他睾丸原发性肿瘤及睾丸转移性肿瘤鉴别。肿瘤位于睾丸门部、良性上皮向恶性上皮的过渡,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正确诊断。

猜你喜欢

病理科实性睾丸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床旁快速现场评价的探索
超声诊断睾丸肾上腺残余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胎儿/围产儿尸检在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睾丸“犯拧”,赶快就医
成人成熟型睾丸畸胎瘤1例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QQ远程协助功能在医院病理科的应用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结缔组织痣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