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视角下梧州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2020-02-27李苏卉王学良
■李苏卉 王学良
(广西梧州学院)
1 引 言
食品产业作为农产品向消费市场的中间环节,关乎人们的营业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要的国计民生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产业链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充分,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对美好饮食的需求。梧州市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形成了食品工业良好的发展基础。梧州市食品加工业历史悠久,食品产业是梧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别誉为梧州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有众多的美好食品。新的市场环境下,产业链发展日趋明显,由于梧州的食品产业发展比较传统和保守,缺乏产业链协同发展意识,致使梧州市食品产业链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产业发展畸形、龙头带动发力、原料供应缺乏保障、品牌效应不强和产业结构层次底等一些了问题和困难。因此,迫切需要遵循“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链发展思路,推动梧州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2 梧州市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梧州市是轻工业城市,食品产业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加工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六堡茶、龟苓膏、豆制品、肉制品等。近年来,梧州市食品产业凭借优越的产业基础及政府的发展主导,发展迅猛,成效显著。截止2018年底,梧州食品工业企业约250家,其中规上企业2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48%;上交税收18962万元,占全市规上企业税收总额的9.69%,同比增长3.5%。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2.1 品牌产品多
多个食品产业产品拥有行业内领先地位。其中胶原蛋白肠衣的生产技术世界领先;蜂蜜产品年产销量亚洲第一;豆浆晶类固体饮料产量名列全国第一;六堡茶和龟苓膏双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神冠”牌蛋白肠衣、“双钱”牌龟苓膏、“冰泉”牌豆腐花和豆浆晶系列产品、“龙山”和“桂峰”牌动植物保健酒、“龙舟”牌腊肠和肉食制品、“桂香苑”面制品等知名品牌产品。
2.2 骨干企业强
拥有“中华老字号”品牌食品企业3家(梧州茶厂、梧州龙山酒业、梧州双钱实业),广西名牌产品6个;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有4家企业认定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企业获得自治区级研发中心认定。拥有“神冠蛋白肠衣”、“茂圣茶业”、“甜蜜家蜂业”和“冰泉实业”等多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 梧州市食品产业链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 产业结构发展畸形
小企业多,规模以上企业少;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多,产品深加工企业少,产业链纵向延伸不足;传统低效益产品多、现代高附加值产品少;低技术含量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产品少;产品大多在本地享受,辐射能力较弱。
3.2 龙头企业带动乏力
从事产品初加工的产业集群缺乏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带动,缺少有能力的产品深加工企业,导致有资源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而有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因资源供应不足、资金不足等诸多问题制约龙头企业产能的扩大,也阻碍了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调研情况,全市龙头企业效益明显不足,根据对20多家规上企业的财务调查,产品的年均产值大多没有达到2亿元。
3.3 原料供应保障不足
由于受农业用地被工业化、城镇化挤占,重生产经营轻原料基地建设发展理念影响,导致作为生产原料的农产品价格起伏波动,对农业生产积极性造成很大破坏,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多年来一直处于减少状态,导致一些处于原料优势的农产品已经消失,导致食品加工到外地开辟新原料基地,甚至将企业外移。比如,龟苓膏产业现在主要依赖越南进口的凉粉草,受凉粉草进口限制影响,导致龟苓膏产业2019年有可能面临全面停产,到了2020年就直接将产能转移到了南宁。
3.4 “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效应不强
广西区有9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其中梧州市就有4家企业(分别是梧州龙山酒业、梧州茶厂、梧州制药、梧州双钱实业),是广西区数量“中华老字号”企业最多的地市。但根据调研情况,获得该称号的4家企业的年均产值都未达到2亿元,其中龙山牌动植物保健酒约2300万、三鹤牌六堡茶约18000万元、中华牌跌打丸约10000万元、双钱牌龟苓膏约12500万元,老字号产品的挖掘力度仍需加强。
3.5 产业结构层次低
主要表现为总体上仍以从事原料初级加工的企业为多,产品生产粗放,加工度低,有能力、有技术从事产品精深加工的企业少。多数企业不注重技术研发投入,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还有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自动化生产能力弱,食品加工的潜在价值没有充分发挥。
4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梧州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针对上述梧州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产业链集聚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以下推动梧州市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4.1 理清整体思路,确定发展目标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展思路,推动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努力建成岭南特色的食品加工基地,推动食品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4.2 明确发展重点,全面突破提升
4.2.1 动物胶原蛋白和肉类加工
以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自主知产权技术为核心,围绕胶原蛋白技术,横向开发美容、 医学、食品等领域的新应用,纵向发展养殖业和肉制品加工业,努力打造以胶原蛋白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推动胶原蛋白技术产业做大做强。深入发掘梧州特色食品,加快新粤西楼纸包鸡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推动神冠蛋白肠衣公司、日晶食品公司加快技术改造,加快企业的规模化扩张、产业化发展步伐。
4.2.2 “六堡茶”加工
重点扶持梧州茶厂、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中茶公司等技术能力较强的“六堡茶”加工企业,将它们培育成茶产业龙头企业。同时,引导建立茶叶初加工、专业合作社达到100家以上,建设茶叶专业市场2个,六堡茶交易市场1个,在区内建立“梧州六堡茶”茶叶连锁专卖店20个,围绕区外大中城市知名百货、购物中心等建立六堡茶销售网点100个。
4.2.3 “梧州龟苓膏”加工
通过整合梧州龟苓膏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实行准化生产, 鼓励和引导梧州双钱实业公司和梧州致中和保健食品公司等龟苓膏生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龟苓膏原材料种植产业和养殖产业的发展。
4.2.4 大豆、蜂蜜等农副产品加工
继续做大做强冰泉豆浆、甜蜜家蜂业等农副产品加工。加强和规范原料基地建设,提高原料的质量,配置先进的检测设备仪器,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冷链运输、储存能力。同时也要积极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向营养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
4.3 制定激励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4.3.1 抓优质原料,建设生态基地
优质的食品产品离不开优质的原料,按照全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以产业园区发展为主导,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利用全市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建立上规模的绿色食品及生态旅游一体基地,扩大优质原料种植、养殖和饲养基地建设规模和生产能力,通过订立产销合同、开展经济合作等方式,形成原料生产基地化、规模化、良种化和专用化发展。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有效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品牌、区域、规模和布局的战备性调整,全面提升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水平,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原料。
4.3.2 支持产业龙头发展,做强产业支柱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植和壮大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实力,形成带动力。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要素,盘活资本存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通过统一企业商标、统一产品品牌、统一营销策略等形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聚集发展。同时促进行业提质增效,鼓励和引导中小食品企业走产异化竞争道路,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3.3 抓名牌战略,提高知名度
强化企业品牌意识,继续巩固提高现有的广西名牌产品,保持优势,加大宣传,重点发展。抓住品牌保护、品牌创建、品牌营销、品牌整合四个环节。在现有品牌的基础上延伸品牌,注重多元开发和多角经营,最大限度地获得品牌效益。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广西名牌产品企业实施奖励,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夯实品牌发展基础,引导人们树立品牌消费理念,扩大品牌食品比重,推动形成全市优质食品城市形象。
4.3.4 加强园区建设,夯实发展平台
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在梧州工业园、万秀区以及苍梧工业园等地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质的特色食品产业园区。加大政策、资金和科技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园区的软硬环境,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科技开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污水处理设施、低温冷链物流体系建立等配套设施,减少投资成本,吸引大型跨国食品企业集团和高新技术食品企业入园,形成一批规模大、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打造功能完善、设施配套、技术一流的产业中心。
4.3.5 实施“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建设电商平台
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打造食品产业集群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开展“基地+平台+金融”新型商业模式,提供大宗农产品贸易、产地直供、跨境电商、品牌推广和网上食博会等特色服务,推动梧州梧州美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融入全球视频产业电商生态圈,提升产业结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