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研究

2020-02-27胡伟鹏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5期
关键词:税源街道税收

■胡伟鹏

(青岛市李沧区振华路街道办事处)

引 言

税源经济是街道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义上指国内有关税法规定范围内产生税收的社会资源,满足社会需求,包括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的物质生产量、业务交易量、劳动所得等经济行为。片面上说,税源是对某一税种的税收数量进行计算,就是税基。税收为我国街道提供收入来源,是国民收入中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

1 税源经济对于街道发展的实际作用

1.1 税源经济相关概述

税源经济是源于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衍生。将税收放在社会经济体系中,观察其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发展情况,利用培植税源、发展地区经济的方式为随缘经济提供稳定税收,以这种发展模式形成效益型经济。地方政府要提高对税源经济的重视,优秀的税源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促进自身经济发展。形成以税源经济为区域政府经济提供保障的稳定格局。

税源经济本身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实体性,即税源经济是有物质基础为其发展提供支撑作用的,是实体经济中的一部分;准确性,税源经济的各项指标数据都是真实有效的,能切实的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概况;效益最大化,在培植优质税源的同时也是再为税收稳定发展打基础。街道想要税源经济发展好,重点是培植税源,巩固街道财力。

1.2 税源经济对于街道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然性

税源经济是基于财政支出的需求增加,需求促使了经济产生,区域政府的经济职能是通过为区域建设娱乐设施、公共服务等为区域经济提供发展。在这个过程汇中,私人经济也享有了政府职能带来的便利,因此需要向政府支付一部分金钱来为自己享受的服务买单,这便是税收。区域财政支出规模、经济支出不断的增长,地方政府想要维持社会和谐,需要有足够的财力作为物质基础。而税源经济恰好是政府财政的小金库,能有效为其财政支出提供有力保障。

2 街道税源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税收基数核定不科学

税基是税法计算得出的纳税额,将这种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税基,是计算税收的依据。因此,税基表现形式不同且多样性:以价值形式体现出的经济活动量;以具体物质形态体现出的实物量;社会行为活动量。税基作为税收产生出来的资源,也被称之为税源,但是这是对于税源狭义概念的一种解释。尽管税法上对各种税的税基做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但是各街道在实际工作中却不是按照税法规定发展的,因为在税收环节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税收基数不稳定,每年都会有变动。一旦出现增长幅度高于街道能承受的管辖税源范围内后,就无法满足上级下达的税收增幅,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个别街道在工作中无法完成上级指定的目标,就会采取一些非常手段,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疏于对税源进行管理。使得街道形成怪圈的现象,即用下一年的税收去弥补上一年的税收任务,导致全区经济发展处在不稳定的状态。

2.2 街道税源缺乏新支撑

税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对税收实行了分税制,制度实施以来,税收种类被划分成中央税和地方税,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形成新型财政管理体制。街道的税源主要是社会经济上产生的各种经济税额。近年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新税源形式出现,以商品贸易为主要税源的形式产生了,但是商品贸易的税源对区域财政收入贡献态势却不是很理想,现在呈现下滑的趋势,能推动税源增长的税收行业也没有增加,使得税源缺乏新支撑。

2.3 城镇拆迁周期长影响税源

建筑行业的发展,炒房热不断兴起,伴随着其发展,房地产行业争前恐后地发展起来,房地产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城市化进程相迎合,街道上的建筑设施都在有序地开展着,拆迁房成为了各城市的风景线,但是由于拆迁导致部分用户未能及时登记,出现部分税源流失现象,一些特殊因素导致施工暂停,工期延误影响了税收。尽管城市中管地产行业的兴起对于国家和建筑领域十分有利,但是其不断建设、改造的过程中却给街道税收带来不小的影响。

3 针对街道发展税源经济提出的建议

在经济市场发展背景和分权制的出现,让街道意识到税源对街道发展的重要性,开始重视税源经济,并加强税源经济发展。现已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个别问题依然存在。

3.1 转变观念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1)各街道应该转变以往的老旧观念,在税源经济发展上给予重视,在街道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税源经济治愈主体位置上。此外,各街道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当地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特色,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模式,在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的工作过程中寻找更优质的税源。

例如,个别地区的发展领域不理想,但是拥有较好的资源,可以以寻求资源为核心建立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加以分析研究,打造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还有一些内部资源不丰富,但是拥有深厚的文化资源的地区,可以从精神文化方面加以发展,打造以名胜古迹、优美景点等为主的旅游产业,大力开发当地的民俗特色等艺术文化,将旅游产业作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无论从什么样的模式入手发展,街道发展还是要依靠着街道经济发展才能实现,而街道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税源经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各街道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转变发展观念,良性发展街道经济。

(2)想要更好地发展税源经济,街道要对内部财政管好管理工作。扩大街道税源范围,按照区域管理原则,将税局征收的区域及税收规划到街道手中,由街道管理部门负责,调动发展区楼宇、贸易、高新区等,强化街道对于其经济和税源的管理责任。在大网格管理中,建立财政与税收相互衔接的机制,强化街道和各部门的沟通,街道定期向税务部门汇报关于税收工作的具体情况,做好税源引进等工作。协助税务部门做好清理征税漏税的工作。对纳税户非正常情况进行跟进调查以及税收宣传等工作。

3.2 加强培植优质税源适当给予政策优惠

(1)税源经济不应将将目光放在收税工作上,而是重视优质税源的培植工作。这要求各街道的管理层纵观全局,解放思想,从长远角度看问题,不能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蒙蔽了长远目光,而放弃了长远利益。各街道的管理层人员既要重视个体经营等多元主体在内的税源建设发展,又要注重区域内大型企业的税源建设,让税源建设朝着多元化的道路发展。具体来说对于私营企业,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空间和措施,为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1]。对于融资难的企业,可以采用政府干预的手段,帮助其向商业银行等平台进行担保,实现融资贷款,也可以适当调动政府成本给予资金,为其提供支持和保障,完善私营企业中员工的薪酬福利制度等。

以服务业为主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市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地方政府应该支持、鼓励,并以实际行动为其发展提供相应的机遇,将第三产业作为当地税收的支柱加以培植。以发展旅游为龙头,带动当地的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行业同步发展,重点扶持房产、中介等新兴行业发展,促使第三产业税收经济势头稳定增长。在新经济的格局下,街道经济发展的重心应将大力培植优质税源为主要工作目标。政府在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起到带头作用,积极引导街道,辅助街道完成工作。地方政府整改税源建设的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模式,才能为更多企业提供支持与帮助[2]。

(2)在发展优质税源的同时,也要对现有的税源资源加以维护,现有税源都是经过长期的积累而形成的财力基础,在有限的资源和市场条件约束下,维护好现有税源,才能确保基础不垮,这与培育优质税源同等重要。为此要求政府部门立足当前,将巩固税源的各项措施落实,对现有税源全面调查整合,分清哪些是具有潜力的税源,哪些是呈现衰落的税源,确保现有税源能继续保持稳定产出率,为地方街道发展奠定税源基础。

3.3 继续加强对外开放政策

现如今,加大出口吸引外资成为各地经济发展中相对有效的措施,这启示街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将资源转化为经济,加强对外开放的政策,利用开展招商的活动,来吸引外来资源并给予政策优惠,最大程度地将区域内闲置资源合理利用起来。

为确保地方税收可以持续增长,可以着眼未来开辟新兴税源。各街道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战略,对区域的资源合理优化,扩展区域发展范围,提升投资环境,加强设施建设为外商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将各国进口的关税壁垒撤除更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发展外向型创税,落实开放带动战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认真考虑国际市场的需求,选择有优势的产品,并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既能为产业链提供保障条件,又能提高创税能力,为区域提供新兴税源。既可以优化原有资源,对其合理配置,又能通过外来资源开设特设市场创造税源。另外,可以利用商场、贸易区等,通过行业集群效应吸引税源,合理利用区域资源,适度扩张规模,吸引外资,将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产业不断扩张,促进贸易发展的同时,还拉动贸易经济提升。房地产业的成熟能够更好地带动街道社区的发展,这些产业能够带动税源经济的发展,促进街道建设的兴起,开辟税源建设的新途径。

结 论

综上所述,各街道在发展税源经济的过程中,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调整完善体制,将区域资源优化整合,转变观念,扩展发展空间,加强对区域产业的重视,优化投资环境,将街道发展和多种资源结合在一起,实现多元化方式的发展模式,统筹好同高新区之间的经济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和街道同步发展[3]。

猜你喜欢

税源街道税收
涵养税源
热闹的街道
热闹的街道
税收(二)
税收(四)
风居住的街道
税收(三)
街道等
税源专业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建立税源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