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2020-02-27陈振念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针刀风湿性关节炎病机

陈振念

(横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3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 A)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致残率,在中医学中归类于“痹证”范畴;同时也被称为“顽痹”、“尪痹”以及“历节”等[1]。当前西医临床中缺乏根治RA的方案,临床中一般给予患者改善风湿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2],在缓解症状、降低致残率方面作用值得肯定,但安全性较低[3-4]。而中医药作为治疗RA的重要部分,在治疗RA表现出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对于RA的治疗具有它的优越性。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近10年来关于RA中医药治疗的文献资料,并加以综述分析,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1 中医病因病机

在中医病名层面,医家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归于“痹证”“历节风”等范畴。《杂病源流犀烛》指出:“痹也,闭也。书中描述的症状与RA类似。RA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因病机,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临床报道显示[5],RA是由于机体缺乏正气、外邪入侵关节后引发的。病因为邪气、体虚、痰瘀瘀滞等。张其慧[6]在临床报道中提到,RA的病机为若脾胃健全,气血旺盛、营卫调和、邪气入侵所致。若脾胃弱,则气血亏。极易出现肝肾气血不足及痹阻等现象[7]。在RA的早期应注重未病先防。早期的痰浊属于“湿邪”的范畴,久而久之发展成为痰浊;而早期的瘀血是由于血运失调及血性不畅等原因导致的,久而久之转化为瘀血。因此,在对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痰瘀属于晚期发病的重要原因,应以正气为本、痰瘀痹阻为标。

2 中医药治疗

2.1 中医内治

有相关研究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中医内服治疗,可取得确切效果,但不同医家所采用的方剂及药物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焦树德教授[8]在临床在提到尪痹主要病机为肾虚,应基于补肾驱寒的治疗方法,临床中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通常施以补肾清热治尪汤、加减补肾治尪汤及补肾祛寒治尪汤等方剂治疗。路志正教授在报道中提到,风湿病主要是由于脾胃失调的原因导致的,因此中医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应以脾胃的调理和健脾利湿等为原则[9]。张鸣鹤教授认为,在西医的炎症属于“热毒”的范畴,在治疗RA患者的过程中应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原则[10]。其认为针对中医诊断后存在热重于湿的患者应加大清热解毒中药的使用剂量;针对湿重于热型的患者应给予清热解毒及利湿等方面的中医治疗;针对热毒伤阴的患者应给予清热解毒及养阴等方面的中医治疗;针对寒热错杂的患者应给予清热解毒及散寒等方面的中医治疗。

2.2 中医外治

中医外治疗法治疗RA具有较大的优势,其安全性高、治疗方式简单便宜,长时间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对反复受疾病侵扰且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效果更好。虽然关节变形严重、严重疼痛及关节肿胀的患者通过内服药物能改善临床体征,但药物起效的时间较长,长期服用容易对胃肠道及脾部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加重肝肾部位的负担。而外治法就不同,通过皮肤的途径直接到达病灶根部,起到活血化瘀的疗效,还能减轻患者的不适与疼痛。

2.2.1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利用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节等方式来实现疾病疗愈的目的。张镭潇等[11]提出针灸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以及微循环,同时能够改善皮质醇分泌,起到镇痛等效用。张丽瑛[12]通过随机归组的方式,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分为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10毫克甲氨蝶呤,1次/周;治疗组给予加子午流注灸法,每天晚上22点在患者的双侧三焦俞给予温和灸,每次30分钟;持续诊治60天。张星华等[13]Meta分析后提出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能够体现出临床疗效佳、减少RF、ESR、CRP水平等显著优势。

郝峰等[14]随机选择患者观察,治疗组选择各个穴位分别灸3次,每2天进行1次;对照组施以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口服,每次0.2克,每天3次;以30天为一个疗程,随机将每组分为两个疗程:30天疗程与60天疗程,隔姜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肯定,有效改善临床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且长时间疗程的疗效也优于短时间疗程。

2.2.2 中药外敷

“透皮吸收”是中药外敷的基础理论原则,有利于发挥出药物的理化机制效用,借助药物从患者体表的穴位逐步渗透至经络和脏腑中,且药物外敷能够利用传递通路深入至患处,进一步实现疾病的治愈目标,且中药外敷法具有作用持久、吸收快、针对性强等特点,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减轻患者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刘婷等[15]对收治的100例RA患者进行了观察,观察中在每年春秋分别实施祛痹通络膏和生姜汁糊状膏的三次敷贴治疗,连续治疗三个月;结果显示17例患者治愈、75例患者有效、8例患者无效,有效率为92%,无明显副作用。张仁义等[16]将收治的RA患者96例分成三组,口服组、穴位敷贴组及痛点敷贴组,结果显示穴位敷贴组的疗效更优。

2.2.3 熏洗治疗

熏洗疗法体现了操作方便,疗效可靠,应用范围广等优势,较易被临床患者所接受。吴建梅等[17]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加行中药熏洗治疗,结果发现患者的血沉指标及关节肿胀数等均出现改善。陈志煌等[18]实施对照试验,非熏组为5例,美洛昔康,每天7.5毫克,甲氨呤,每次10毫克,每周1次,将20毫升的静滴香丹加入至0.9%的250毫升氯化钠中进行静脉滴注;熏蒸组为5例,行中药熏蒸治疗,治疗时间为30分钟一次,每天1次;治疗10天。和非熏整组相比,熏蒸组的关节滑膜中HSP70 mRNA表达较高(P<0.01),中药熏蒸法抗炎机制可能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存在关联性。

2.2.4 针刀治疗

在针刀医学理论指导下,针刀疗法借助针刀进行疾病治疗。该类治疗方式的出现填补了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之间的空白。利用针刀将粘连的肌肉进行松解,并将关节囊壁切开,改善关节囊内压,促进关节腔内的病理产物迅速排出,以减轻患者疼痛。顾钧青等[19-20]对比口服扶他林和针刀松解术应用于RA合并膝关节病变者的临床治疗中,针刀组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相比(P<0.05),组间对比,针刀组的膝关节稳定程度、活动程度均较为良好,且在步行与上下楼梯上也优于对照组的改善效果(P<0.05)。针刀能够具有起到调节细胞因子、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RA调节免疫细胞、调节生物活性物质等治疗效果,对粘连的软组织产生松解作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2.3 内外合治

临床上中通过内治和外治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单纯西药治疗相比,中西医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更显著,有助于减少炎性反应发生风险,阻滞疾病进展。而针刀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组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以及全身健康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1)。李文昌等[20]采用针刀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RA合并膝关节病变者有60例,同时将60例常规西药组归为对照组,而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68.6%,且在日常生活动作评估与VAS评分上,针刀组也比对照组良好(P<0.05)。

3 结 语

现阶段中医治疗中虽具有治疗方式多样化、疗效较为明显、安全性较高、价格亲民及能治标治本、预防疾病等优势,但目前中医药在治疗RA上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优化:一是,当前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研究主要选取小样本,甚至是个案分析,欠缺大数据、多中心、大样本的有力支撑。二是,现阶段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理、确诊标准、辨证分型、治疗手段还未达成一致共识。为此在未来的探究过程中还要加大样本量,从双盲、样本量、均衡、随机分组,提升临床研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致力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方面实现深层次研究。

猜你喜欢

针刀风湿性关节炎病机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