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捐赠管理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0-02-27李云香
■李云香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引 言
从近年来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中,我们发现都出现医疗救治设备、医疗用品、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及其他物资短时间之内供不应求的现象。随着社会捐赠活动不断增多,社会各界的捐赠款物纷纷汇集医院。但是如何优化应急物资的管理工作,保证物资筹措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是每个医院必须落实的工作重点。在医疗救治的过程中,各地公立医院都有过捐赠管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之处。现就管理过程中的应注意事项、风险和问题进行有关探讨和分享。
1 医院捐赠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捐赠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捐赠文化底蕴不够,在公立医院日常的诊疗行为中,捐赠行为发生的概率不高,所以大多数医院的制度仅仅是宏观的主要制度,缺乏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没有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可操作和执行力不高,面对突发事件突发捐赠款物的到来,很多公立医院都是临时修改制度,制定工作流程,短时间之内无法建立全面完整的管理制度,缺乏统筹全局的管理机制,或者制定的制度不够精细,在实际中难免有疏漏的地方,建立的相关运行机制不成熟,缺乏实践的检验,很多往往只关注物资接收、发放的制度流程,现有制度大多未包含捐赠管理预评估制度、紧急采购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物资评估、入账、处置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随着物资管理的要求被动进行相关制度的建设。在忙乱和紧急状态下,管理工作难免会产生一些管理疏漏,制度间隙,责任缺失等现象。
1.2 捐赠管理认识不足
由于捐赠业务很少发生或没有发生过,相关管理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缺乏对捐赠管理的相关政策知识,缺乏必要的学习研究,往往依据历史职业经验,与其他物资混同管理,开展相关工作,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站位不够高,为了高效配合相关医疗救治工作,忽略了捐赠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认识和学习。
在接受捐赠前,对受捐物资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发布的捐赠需求细化程度低,缺乏必要的说明,无法明确提供具体标准。对接受捐赠的可行性论证不足,对捐赠主体和捐赠行为的合法合规性认识不足,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部分受捐物资由捐赠主体直接先送达相关临床科室,然后再进行入库登记等处理。导致捐赠行为不规范,流程倒置,捐赠管理存在管理漏洞和各种风险隐患。
在具体管理中,人员的认识不到位,直接影响捐赠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忽略了对物资来源信息收集,记录统计管理,与其他物资混同,未进行单独管理分析,未正确区分定向捐赠与非定向捐赠的统计管理识别,影响物资来源去向的准确性、完整性、公开性,对后续相关精细化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1.3 捐赠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够
捐赠物资来源的多样化,质量不统一,验收标准要求不同,进行识别和控制难度大。如何对众多物资进行有效识别和分配,以适应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个难题。在实际中,医院在紧急的情况下缺乏专业的人士,不了解相关防护用品,医疗用品等相关知识,在与捐赠人沟通中,对捐赠行为缺乏有效的指导性和目的性,对获赠财产性质和用途是否合适、能否发挥最大效用未予深究。在收到捐赠后,捐赠管理者对收到的物资无法判别其等级标准,无法进行一一翻译和管理是否符合医用标准、分辨防护级别,只能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捐赠物资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没有很好地体现捐赠价值。
1.4 接受捐赠风险管理有难度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接受的捐赠主要来源于药品供应商、耗材设备供应商等,有些还与医院有业务往来,这就给我们处理和识别捐赠的相关风险带来一定的挑战,风险主要有受捐主体合规合法风险,接受捐赠的廉政风险,物资的质量风险,管理风险,财务入账风险等。特别是接受与医院有业务往来的公司,隐形风险更多,更复杂。在接受捐赠前必须严格论证,全面了解,尽量规避或者处理好风险。若处理不得当,就会导致决策失误或者产生违规行为。
1.5 捐赠款物管理水平低
捐赠物资品种多样、种类各异,管理部门众多,在管理中,不仅需要高效科学,还必须保证合法规范。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医院缺乏完善的精细化的物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等制度,管理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同时各部门的职能界定难,工作有交叉和配合,也会影响捐赠管理效率和水平。
在物资来源接收管理环节,各个部门的责任划分不明确,由于部门之间沟通不够,分工不细致,职责界定不清,各个部门相互推脱责任,决策工作不能有效落实,入库不仅时,捐赠来源信息缺失,各部门在物资传递中沟通不到位,统计、整理数据容易出现错误,或者信息分散,未集中统一,给后期捐赠物资的估价、入账、处置等精细化管理带来难度。
在物资库存管理环节,大部分公立医院捐赠管理信息化水平低,没有专门的捐赠物资信息化模块,存在未将捐赠物资录入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情况,实施手工登记,或者只是进行出库入库,手工登记由于人为原因出错率高,且入库数据滞后录入,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分发物资时,标识不清,不及时登记出库数,无法实时监测实际库存数量,导致库存结余信息不及时或者出现不准确的情况。库存物资堆放不规范,未进行严格的分类堆放,分区分级管理,未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类,未按照发放顺序堆放,发放标准缺失,未真正发挥物资的价值,导致发放效率和管理效率低。严重影响捐赠物资的分发、使用、处置的全程决策管理效率和实时监督。
在财务管理环节,财务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缺乏紧密联系,存在财务部门与相关接收部门未预先进行沟通,未提前制定入账标准和入账程序,未参与物资盘点,导致管理部门在接收时未进行相关入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入账时再依据财务部门要求收集资料数据,入账效率低,时间长,账目整合不及时,也会加大实施账实控制的难度。
2 医院捐赠管理中处理的主要对策
2.1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内部控制
医院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捐赠管理制度,重点明确部门分工职权,制定应急情况下的管理工作流程,建立捐赠管理决策制度,应急采购管理制度,捐赠管理财务制度,捐赠物资管理工作制度,捐赠物资发放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捐赠管理工作的内部控制,把工作细化到具体责任人,抓住关键控制点,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性,确保捐赠管理前期论证合法,接收、分配、发放科学、高效和规范,捐赠物资信息完整准确公开,捐赠资产入账及时、核算正确,准确统计和合理分配,捐赠资产处置合规,整个管理环节流程顺畅,进而保障突发事件时的快速响应和高效运行。
2.2 提高思想认识,提高管理能力
加强对医院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医务人员等的思想认识,加强政策法规的培训学习,正确认识捐赠管理相关知识,进行专业能力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规定、新政策,熟悉医院捐赠管理流程,严格按照流程履职尽责,积极贯彻落实“九不准”相关规定。积极研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应对应急采购、入账、库存管理、供应保障、调剂管理等相关能力的提升。提高捐赠管理论证决策、质量控制、财务管理、监督管理等相关水平。
2.3 加强部门协作,提高管理效率
增强部门协作的意识,建立部门配合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部门在处理问题时,如涉及其他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由主管领导牵头,主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认真协商,积极配合。规范部门间协调配合管理。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责任到人。坚持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出现问题及时汇报,重大决策面对面沟通,加快决策进程,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加强监督力度,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和能力,增强执行力度。
2.4 强化监督检查,督促职能履行
捐赠管理中,由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水平不同,业务风险防控的力度不一样,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应该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参与到医院的应急物资捐赠管理中,根据捐赠管理工作的不同要求和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服务,提早监督,明确重点,经常监督检查,全程监控,对照制度流程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交流,商议解决方案,提出整改建议,督促整改落实。做到早参与、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合理合法性,还能把管理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5 借助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从医院长远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来看,积极研究借助信息技术,结合物资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关键点、风险点、管理流程,并对现有的系统进行进一步开发,研究增设捐赠物资专项信息系统模块,一方面可以统一对所有捐赠物资统一入库,实行每一笔次专用代码管理,逐笔验收入库登记、逐笔发放登记、实时结余监控,对物资进行完善追溯,对定向捐赠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捐赠物资从捐赠清单到医院使用科室的全流程监管。另外一方面用信息化手段公开透明地通过系统平台查知捐赠物资的动向,把捐赠管理工作放到明面上,为各个操作流程构建信息链,确保各项工作都能有迹可循,同时为医院及时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决策的准确性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