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状况分析

2020-02-27马小娟

晋中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事务政治

马小娟,吴 娟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互联网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影响着商业和市场,同时也影响着政治系统和政治生活。“鼠标和键盘在信息革命中扮演的角色,已经延伸到政治话语层面。”[1]在互联网时代,政治参与的场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性公共空间,而是快速地向基于网络的虚拟空间延伸。这对于促进政治过程的民主化、提高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以及实现公民政治权利都具有积极意义。

大学生是互联网技术的积极使用者,同时也对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较为关注,他们是网络政治参与的生力军。基于此,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试图揭示这一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频率、内容、动机、途径、障碍及趋势等,为引导和规范他们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同时也为构建良性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机制提供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和太原师范学院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10 份,回收问卷310 份,回收率为100 %,其中有效问卷303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7%。本研究在对调查对象进行抽样时,个体被随机选取,但整体上考虑了被调查者性别、专业、年级等方面的因素,使被调查者在这些特征的分布上相对均衡。

(二)调查内容的确定

本研究的主题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核心概念的界定是问卷设计的基础。一般而言,“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2]166网络政治参与包括网络浏览有关政治信息、讨论有关政治话题、表达有关政治意见或者诉求。[3]本研究针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的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网络政治信息的关注状况,二是大学生对网络政治事务的参与状况。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大学生对网络政治信息的关注并不是实质意义的政治参与,但这种关注是参与政治事务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它能够表明关注者投身政治事务的未来趋势。因为对政治信息的浏览有助于加速信息获取者的政治社会化,从而使其在未来参与政治事务的可能性更大。况且,网络表达和网络评论总是随着信息点击和浏览发生的,因此本文把对网络政治信息的关注状况作为调查内容,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规律和趋势。同时,本次调查将大学生网络政治信息关注和网络政治事务参与从频率、内容、动机、途径、障碍、趋势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这对于我们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心理和探讨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效度的对策有重要意义。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二是被调查者对网上政治类信息的关注状况,包括关注的频率、动机、内容、途径和不关注的原因及未来趋向;三是被调查者参与网络政治事务的状况,包括参与的频率、动机、内容、途径、效能感和不参与的原因和未来趋向。本次调查采取结构化问卷,但为保证问题的科学性以及与被调查群体思维方式的一致性,在结构化问卷形成之前调查者首先选取对该调查主题较为熟悉的群体(约120 人)进行了非结构化调查。非结构化问卷的问题与后期结构化问卷的问题一致,被调查者给出的答案为最终问卷的选项设计提供了启发。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具有较为充裕的上网时间和较高的使用网络的能力。这是他们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

(一)频率:对网络政治信息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对政治事务的参与度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79.2%的大学生经常或偶尔关注网络政治信息,16.8%的大学生很少关注网络政治信息,从不关注网络政治信息的大学生仅有4%;但是,在参与网络政治事务方面,58.7 %的大学生很少或从不参与网络政治事务,经常参与者仅占3%。可见,较多的大学生关注网络政治信息,而较少的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事务。另一方面,对网络政治信息的高度关注能够表明大学生参与政治事务的未来趋势,因为他们对媒介信息的使用会激发相应的观念与行为。正如格拉伯所言,“在大量的信息面前人们仍然能记住许多故事,尽管缺少兴趣,因为仅仅接触就可以产生学习行为”。[4]114

(二)内容:重点关注民生类信息,热衷参与舆论监督

在政治信息方面,大学生关注最多的是社会民生,如住房、医疗、养老、就业、教育、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等,占到26.7%。对国家重大政策的关注占到20.9%。可见,大学生对微观生活的关注较多,这与我国转型期社会问题(如环境质量下降、就业形势严峻、老龄化进程加速、教育公平受到质疑、食品药品安全令人担忧等)凸显有关,对此类问题的较多关注体现了大学生群体对现实的正视,同时也是我国政治文化世俗化的表现。此外,大学生对国际局势以及国家外交的关注度为21.5%。如今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密切,国家间的争端、冲突、摩擦也时有发生,国际局势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对此问题的关注体现了学生群体的大局观念和对国家利益的关切。在政治事务方面,大学生参与最多的是舆论监督,占比达到53.2%,可见网络监督在当前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互联网平台的虚拟性使大学生们减少了现实中行使监督权利的顾虑,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也使监督的影响力大大提高。此外,大学生主动献言献策和参与网络调查的比例分别为20%和23.2%,这说明目前大学生有一定的政治表达意愿,但还不具有普遍性。

(三)动机:注重政治知识积累和个人利益实现,动机较为务实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关注网络政治信息的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是“了解国家大事,拓宽视野,积累知识”,占比为37.3%。其次是“所关注的信息关乎个人利益”和“处于个人兴趣”,分别占到22.8%和19.2%。但在参与网络政治事务的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是“关乎个人利益”,占到44.4%。由此说明,大学生关注政治信息更多地是为了充实思想提高素质。虽然关注内容的调查显示他们对民生问题关注最多,但与其他信息的占比差距不大,因为对信息的关注和利益实现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且关注政治信息的参与成本较低。而参与政治事务则与参与者个体的实际利益密切相关,且参与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参与动机很明显地集中于“关乎个人利益”这一项上。数千年前管仲曾言,“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不能勿避”。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82网络政治参与也概莫能外。对个体正当利益的合理追求是市场经济所鼓励和倡导的,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理性选择。

(四)途径:非政府门户类网站和搜索引擎是主要渠道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关注政治信息和参与政治事务的主要途径均为商业网站和新闻网站等非政府门户网站及其社交媒体应用(微博、微信平台等),分别占到31.6%和36.6%。搜索引擎在关注政治信息的途径中占比31%,与非政府门户类网站基本持平。此外,个人博客、微博、微信等在被调查者关注网络政治信息的途径中占比20.7%。因为互联网这一平台为人际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场所,每个人都兼具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的角色,大家可以在个人空间内进行关于某一政治话题的讨论和建议。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大学生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 关注政治信息和参与政治事务的比例都很低,仅占到9.7%和14.8%,这说明大学生主动登陆政府门户网站和使用政务新媒体的频率很低,通过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与政府部门互动的意识也较为薄弱,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中存在问题,如提供的参与途径较少、新应用开发滞后、宣传引导不到位等。

(五)障碍:信任度低和效能感差是主因

本次调查中分别有4 %和16.8 %的学生回答从不和很少关注网上政治信息,有17.8%和40.9%的学生回答从不和很少参与网络政治事务。显然,大学生对政治信息的浏览远远多于对政治事务的参与。当问及不关注网络政治信息和不参与网络政治事务的原因时,被调查者的回答体现了他们相对趋同的担忧和顾虑。统计结果显示,认为“网上政治类信息不可信”是被调查者不关注政治信息的主要原因,占比为42.9%,这一因素是无法通过参与者自身努力克服的,它是我们整个社会信任度不高的表现,同时也和互联网的特性密切相关。互联网信息的海量不能保证其准确客观,这成为众多信息使用者新的担忧。

而不关注网络政治信息的其他三个原因,即“不知道通过何种网络途径了解信息”“没有兴趣关注网上政治类信息”“没有时间了解网上政治类信息”所说明的是被调查者在参与意识、意愿和资源方面所受到的制约,这些条件可以通过被调查者自身的学习和努力获得。

在不参与网络政治事务的原因方面,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觉得没有实际作用”,占比为30.4%,这说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效能感较低。具体而言,65.9 %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民意调查和意见征集、讨论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但被调查者对网络监督对反腐倡廉的影响较为乐观,38.3%的大学生认为网络监督对反腐倡廉的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悲观指数较低。这说明被调查者察觉到近年来网络反腐的效力。借助于网络平台的社会舆论对党政官员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官方和民间的举报网站不断涌现,网络舆论“秒杀官员”的实例进一步鼓舞了民众积极参与的热情。诸多网络反腐事件的确让在校的大学生们体会到了一些网络政治参与的成就感。

“担心个人信息泄漏,威胁个人安全”和“与自己利益无关”是被调查者不愿参与网络政治事务的另外两大原因,分别占比为19.8%和19.5%。随着互联网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保护技术的进步,因担心信息泄露和个人安全的群体会逐渐参与到网络政治事务中来。因“与自己利益无关”而不参与网络政治事务是被调查者权衡参与成本和收益之后的理性选择,这提醒政府部门在设置网络政治参与议题时应考虑其与社会大众的利益关联程度以及直接目标群体的多寡。

(六)趋势:未来参与意愿较为积极

调查结果显示,在从不关注网络政治信息的人群中,9.3%和83.3%的人选择未来肯定会关注和可能会关注,仅7.4%的人选择肯定不会关注。在从不参与网络政治事务的人群中,9.2 %和83.3 %的人选择未来肯定会参与和可能会参与,仅7.5%的人选择肯定不会参与。虽然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目前阶段没有关注和参与网络政治事务,但他们的未来参与趋向较为积极。虽然网络政治参与不能够解决所有现实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其本身也有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但它突破了时间、空间以及其他物理条件对公民参与的限制,丰富了传统的政治参与行为及其所代表的民主价值,必将成为公民利益表达的新途径。

四、相关建议

本文通过对太原市四所高校在读大学生的调查和分析,试图揭示这一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动机、方式、内容、效果等。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理解社会整体的公民政治参与状况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针对调查结果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从主体、环境、客体三方面入手优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有序地通过互联网了解时事热点、参与公共讨论、表达利益诉求、监督权力运行等。

(一)强化参与认知,提升参与能力

为了使大学生群体能够积极地关注政治信息和参与政治事务,须着力强化参与意识和提高参与能力。要强化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应使其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利益观。学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关注和参与政治活动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应该在参与政治事务中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虽然政府应该以公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其不可能了解和掌握数以亿计的公民千差万别的具体利益需求。“就像人们复杂而千变万化的物质需求不可能由政府的计划来反映一样,人们千差万别且不断变化的利益要求,也无法由政府大包大揽代之表达。”[6]因此,政治参与的过程既是行使参与权利也是履行参与义务,这一行为在维护和实现自身正当利益的同时也是在为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作出努力。为提高大学生的参与能力,一方面要促使其加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创造机会使其在参与的实践中习得参与技能。阿尔蒙德和维伯认为,家庭参与、学校参与、工作参与等非政治参与对于政治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他们指出:“有迹象表明,参与非政治决策(在家庭、学校和工作中)的影响是累积的。一个始终有非政治参与机会的人和一个有能力参与一个非政治领域而又没有能力参与另一个非政治领域的人比较,前者似乎可能把这种非政治参与推广到政治参与中去。”[7]400参与民主理论也认为,个人应当接受一些在国家政治过程之外的民主训练和民主的教育,一定的非政治参与的经历会使个人更好地适应未来进一步的参与活动,因为公民能够在日积月累的非政治参与活动中逐渐形成“积极的”“非奴役的”的“民主性格”。[8]44-45

(二)净化参与环境,拓展参与渠道

调查结果表明,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是参与者不愿关注政治信息和参与政治事务的重要原因。的确,网络媒体在使文本创作者与阅读者、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一体化的同时,也使业余者与专家的界限模糊不清。互联网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网络政治参与带来海量信息和便捷渠道的同时,也因网络谣言和虚假事件的存在引发了一系列的诚信问题与道德危机。因此,加强互联网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对提高网络空间信任度和安全感有重要意义。为净化网络参与环境,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如身份认证制度、信息内容审核制度、隐私保护制度、权利救济制度以及网络犯罪惩戒制度,在保障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权的同时也要对侵犯他人权利的不当言论依法管理。二是要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增强网民的道德自律意识。要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完善网络礼仪和规范、健全网络道德监控机制,形成理性、友好、包容的网络政治文化,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多样,但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的利用率远远低于商业类、新闻类网站和搜索引擎。因此,政府应从两个方面拓展参与渠道。一是应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大学生对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的认知度,同时优化门户网站的建设,特别是努力提高网站可见性尤其是搜索引擎可见性,使门户网站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阵地。此外,要加强政务新媒体的建设和应用,适应公民参与的新需求。二是巩固并积极拓展非政府网站的政治参与平台,如重点新闻网络媒体的互动平台、微博、微信等,建立起互联网上覆盖更加广泛、更加全面的互动交流体系。

(三)加强政府回应,提高参与效果

调查发现,政治效能感低下是阻碍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事务的主要原因。政治效能感是一种个人认为自己的政治行动对政治过程能够产生政治影响力的感觉,也是值得个人去实践其公民责任的感觉,是公民感受到政治与社会的改变是可能的,并能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的主观感觉。[9]187这种感觉与政治系统是否对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给予重视和回应密切相关。目前,大学生群体在网络反腐方面的参与效能感最强,这与近年我国政府在网络舆论监督上给予的积极回应有关。政府回应体现了政府对公民参与的态度,政府的回应方式直接影响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较高的政府回应度将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和效能感。在当前的环境下,政府要及时倾听民声、主动问计于民,完善回应机制、丰富回应渠道;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行为,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使参与者感受到他们的观点和诉求对政治过程的影响。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事务政治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河湖事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OCC-DA-MCP算法的Redis并发控制
基于优先级的多版本两阶段锁并发控制协议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移动实时环境下的数据一致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