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0-02-27祝海锐宋丽媛祝英华刘立杰吴燕燕闫云霞谷丽平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类药物炎性胰岛素

刘 伟,祝海锐,李 佳,宋丽媛,祝英华,刘立杰,吴燕燕,闫云霞,谷丽平

糖尿病最主要的特点为高血糖,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预估在2050年,全世界大概将有超过6.9亿的糖尿病患者[1-2]。2型糖尿病基本病理特点是胰岛素抵抗。目前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多以降糖药物为主,其可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发挥降低血糖作用,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和C肽水平,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亦有降低作用[3-4]。

他汀类药物是比较常见的降脂药物[5],文献报道,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会加用他汀类药物,可通过增加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β细胞的能力,从而改善甘油三酯(TG)、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的水平[5-6]。本研究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旨在探讨了其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①纳入标准:均符合WHO有关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排除标准:排除临床资料缺失者、中途治疗退出者,患有肿瘤、心肺肝肾等器官疾病、精神疾病者,严重感染及药物过敏史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他伐汀。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8.23±9.61)岁;空腹血糖为(10.56±2.16)mmol/L;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4.56±3.65)kg/m2。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56.83±8.31)岁;空腹血糖(10.55±2.20)mmol/L;BMI为(25.48±3.81)kg/m2。2组性别、年龄、空腹血糖、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严格进行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并根据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功能调整用药。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 mg,口服,1/d。定期检测血糖水平。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5 ml放入抗凝管中静置15 min,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80℃保存等待测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TG、NO、TNF-α及IL-6的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来进行操作。

1.4疗效评估:根据参考文献[7]的标准进行评估。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 mmol/L,血糖水平下降>30%,餐后2 h血糖<8.3 mmol/L;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血糖水平下降>10%;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血糖值无明显变化。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总数×100%。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血清TG、NO、TNF-α及IL-6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TG、NO、TNF-α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G、NO、TNF-α及IL-6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2型糖尿病血清中TG、NO、TNF-α、IL-6水平比较

注: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TG为甘油三酯,IL-6为白介素-6,NO为一氧化氮,TNF-α为肿瘤坏死因子-α;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2.3血糖水平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血糖值、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的持续作用下,会造成其心脏、肾脏、神经等慢性器官的损伤。此时,加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的损伤情况、抑制TG、NO、TNF-α及IL-6的水平,从而减轻糖尿病的并发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可能性[7]。随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8]。既往研究资料表明,有35%~56%的糖尿病患者疑似有糖尿病的家族史[8-10]。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等降糖药物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通过各种实验数据显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一定量的他汀类药物,可使该类患者的降糖效果更加显著,大大减少了其并发症的发生[10-11]。

表3 2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疗后临床情况比较

注: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型糖尿病的特征是进行性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抵抗,血浆TG 是机体比较固定的能量开发者。血清IL-6是通过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的前体及脂肪细胞等多种细胞组成的类似于糖蛋白的炎性因子,大小为22~28KD,其在2型糖尿病中起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能通过抑制TNF-α、IL-6等减轻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12]。IL-6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主要是ICAM-1、VCAM-1黏附分子,这些黏附分子可以通过激活炎症细胞然后促进炎性因子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上,释放氧自由基还有一些蛋白酶,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增加血管通透性[13]。IL-6 具有调节免疫应答、急性期反应,并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和抗感染防御作用。TNF-α可直接作用于β细胞, 导致胰岛出现cGMP, 损伤DNA。TNF-α还可以通过调节β细胞的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2型糖尿病的延续。TNF-α与TG、IL-8等其他炎性因子具有协同作用,直接增进β细胞的破坏和损伤。TNF-α还会诱导NO的形成, 从而破坏胰岛素,增加糖尿病的风险[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能明显降低TG,对NO、TNF-α及IL-6等水平也会产生影响,证明其可控制炎性反应。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16-18]。

综上所述,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影响的临床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影响胰岛β细胞及TG、NO、TNF-α、IL-6的水平,有助于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

猜你喜欢

类药物炎性胰岛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