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2020-02-27李霖刘景裕许一帆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时专业人才强国

李霖 刘景裕 许一帆 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一、前言

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上的高度支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持续下滑,现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紧跟时代潮流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二、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对高校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

国务院颁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五大战略任务。其一落实全民健身战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要带领全民进行健身休闲活动,营造全民健身的体育氛围。其二要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掌握运动训练的知识和方法。其三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要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积极创新勇于探索,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多方面发展。其四促进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中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体育文化。在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出学校体育要围绕学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开展,这也要求不仅要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教学能力,更要培养其进行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和组织运动竞赛等方面的能力,所以现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综上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在学生掌握了基本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技术学习并重、教学能力与其他能力的综合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三、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相对缺乏

海天威指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隔绝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最大的弊端,也是学生所面临的巨大问题[1]。例如在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方面,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对优秀的教学示范课进行观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锻炼的机会很少。本文抽取了三所高校的实践课学分比例情况,分从表1可以看出高校实践机会较少,不论是专业体育院校、综合性一流高校还是普通高校,实践课程学分百分比都低于教育部规定的15%。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实践课占比少,也就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只会机械学习理论知识,而不能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去,这也与体育强国战略下要求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有很大的出入。

(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类型相对单一,缺乏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只注重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安排的课程多为与专业相关的专业必修课程,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专业选修课程较少。本文抽取了三所高校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学时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专业必修课程学时分量过重,专业选修课程学时分量较少,其中专业选修课程学时最多的是安庆师范学院为664学时,但仍然低于教育部规定的880学时,这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表1 实践课学分和百分比

表2 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学时比较

(三)学生在校期间考试压力大,与社会接触少

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分数是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指标,高校也是通过分数来判定学生是否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如果考试不及格,学生还会面临补考重修等问题,学生在考试上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没有额外的时间参与各类社会活动,造成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接触少,对社会相关领域最新发展状况不清楚。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不知道哪些知识与能力是未来就业所需要的,对待课程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在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这类人才将不能满足社会和国家的要求。

(四)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技术课中技术学习虽然是课程的主要任务,但体育教育专业并非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培养能向学生传授与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促进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繁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技术课中的理论知识也是每位学生应该掌握的。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部分课程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为例,田径普修1课程总51课时(理论17,实践34),篮球普修课程总68课时(理论18,实践50),体操普修课程总68课时(理论26,实践42)[6],从课时构成可以看出技术课程中对理论知识学习的严重不足。体育强国战略下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不能局限于只学会技术动作,还要明白技术动作背后相关的理论知识,要有推动体育文化发展的能力,所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举办相关技能大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人数过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授的理论知识,没有通过实践很难掌握提高。各个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在比赛中增强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其次技能大赛的活动内容、形式,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需求进行调整,低年级学生可多进行娱乐性,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高年级学生的活动内容应该跟紧时代的潮流和社会需要,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二)增加新兴选修课程和创新类课程,推动学生多方面发展

体育强国战略下复合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过于僵化,其中课程的设置是关键。现行高校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比重过大,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比重过小,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体育强国战略下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依靠多门类学科的综合培养,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应加大专业选修课程比重,增加一些社会需要的新兴课程。例如运动康复,保健推拿,运动训练类课程。同时也要注重开设创新类课程,促进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结合,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三)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受学分和考试成绩的制约,很少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例如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可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与健身房等企业进行合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一些实践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社会企业中最大限度的与社会接触,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宝贵经验和更多选择,让学生能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重新定位自己。其次,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增加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就业途经,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不断丰富完善。

(四)运用新兴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教师可利用网上平台、慕课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学习,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将理论知识和体育文化融入其中,创新授课方式,例如根据课程需要插入一些幽默的小视频,将理论知识融入视频中。在技术课上可以让学生观看比赛视频,教学视频,了解运动项目的形成,特点,作用等知识,使学生了解技术动作背后的知识和文化。加强学生技术学习和理论学习的综合发展。

五、结语

我国现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现实困境,已经不能满足体育强国建设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应紧跟时代发展,注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多方面发展,培养体育强国战略下社会需要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从而充分发挥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学时专业人才强国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秦晋争霸
学习不是“刷学时”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