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年俗觅年味
2020-02-26蔡正东
【关键词】新年;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7-0069-03
【作者简介】蔡正东,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灌南,222500)教师,高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这体现出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和传统文化的重视。然而当下却有很多人抱怨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节日的热闹和喜庆也因为禁放烟花爆竹而变味了。磕头祭祖更是被现在的年轻人嘲笑和不屑。然而,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则在商家的炒作下被一些年轻人盲目追捧,加上手机、电脑等互联网产品的消极影响,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热切期盼的春节长假只是用来吃喝玩乐,对于春节的来历、春节习俗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他们知之甚少。由此,我设计了此次主题班会课,希望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节日。
二、教育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春节的由来,了解不同地方的春节习俗,发现春节活动中的新鲜事、有趣事,从而感知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情感目标:从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中感知亲情之美,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行为目标:通过网络检索、史料查阅、调查访问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主题PPT;收集边防战士过春节的视频。
学生准备:分组收集有关春节的图片资料;自备剪刀、红纸,初步熟悉剪窗花的步骤;拟订《放下手机陪伴家人》倡议书;排练本地特色文化《麒麟唱》片段。
四、实施过程
导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场景?马上我们也要过春节了,有关春节的由来与传说有很多,我们家乡过春节又有哪些习俗呢?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过一个快乐祥和的“鼠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年俗巡礼
教师: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盛大、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春节”的由来有哪些?各地方的春节习俗一样吗?
1.第一小组成员回顾春节习俗、“春节”的由来等,其他小组作补充。
节前准备:扫尘、送灶、蒸年糕、蒸馒头、置办年货、做豆腐……
节日当天:贴春联、贴窗花、包饺子、吃团圆饭(年夜饭)、看春晚(守岁活动)、发压岁钱、抢红包……
节后活动:走亲访友、逛庙会、看花灯、过元宵节……
2.教师用PPT展示“年”的传说和相关年俗,并开展讨论,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价值判断,学会扬弃。
“扫尘日”:有的地方说是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说是腊月二十四,我们本地“扫尘日”是腊月十八和十九,坚决不扫腊月二十,原因是本地有句俗语:要得发,扫十八,要得有,扫十九,要没得,扫二十。(利用“八”和“发”、“九”和“有”的谐音,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夕祭祖:这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除夕祭祖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寄托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同时以行动向后人传递并弘扬中华民族的“孝善文化”。
节日禁忌:(1)如果家里有亲人去世,第一年(有的地方是三年)这家人春节期间不贴春联、不贴窗花、不放鞭炮,这是后人对逝去亲人的一种特殊的缅怀方式。(2)大年初一这一天不能动用掃帚,否则会把“扫帚星”引来,扫走财气,招致霉运,即使非要扫地不可,也必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3.活动拓展:绚烂的烟花和清脆的爆竹声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烟花爆竹的燃放又给我们带来了“安全”与“环境”方面的问题,有的地方还出台了“限放令”。请学生们思考,如何既能维持春节的热闹氛围,又能不污染环境?
学生活动:各小组探究烟花爆竹的制作原理,改进工艺,为人们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献计献策,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年”的由来,回顾年俗的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厚和悠久。而对烟花爆竹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年味品鉴
教师: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漂亮的春联、窗花等,将节日装点得红火热闹,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1.鼠年春联大比拼。(看谁的对联贴切、适宜) 2.剪窗花。(发放彩纸以及剪刀,各小组剪窗花并展示)
3.本地特色展示,表演“麒麟唱”。(“麒麟唱”没有固定的脚本,唱词一般都是唱“麒麟”的人即兴而作,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见人唱人,见物唱物,见景唱景,方言土语,生动活泼,逗人开心,呈现出浓浓的乡情民意,唱出了人们的所想和所盼。一般情况下,一家唱一首歌,主家根据生活条件“打赏”,有时候主家为了渲染节日气氛,会让他们多唱两首歌,此时,主家也乐意多出一些“赏钱”。)
4.活动拓展:课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调查市场上的窗花样式,设计更加精美的窗花,并说明理由。(从材料选择、图案设计、张贴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
【设计意图】通过春联大比拼、剪窗花、表演麒麟唱等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民间春节习俗,体会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麒麟唱”是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节目,值得传承和保护;课后进行市场调查并设计窗花,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改革创新。
(三)亲情连线
教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思乡的愁绪无边无际地漫延开来,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过年回家。
1.《我们为什么要回家过年》朗诵。
为什么过年一定要回家?故乡的家,故乡的云,故乡的水,故乡的人,让人很陶醉,有温度,那么和蔼可亲,充满回忆,让我们充满不一样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为什么过年一定要回家?身处高楼林立繁荣的他乡,希望过年回家看看家乡的变化,看看家乡道路的变化,看看乡村风貌的变化,看看母校的变化,不敢希望它们变化太快,怕认不出它们;更不敢希望它们变化太慢,怕它们依旧贫困落后没有变化。
……
为什么过年一定要回家?因为这里有太多的亲人,有太多的记忆,有简朴的风情,有欢快的流水,有炊烟袅袅的风味,有阖家欢庆的笑语,有张灯结彩的年味,有美好祝福的新年,充满愿景迎接新的一年。
回家的感觉,真好!
2.给父母发问候短信和现场电话连线。
3.宣读《放下手机,陪伴家人》倡议书。
【设计意图】通过朗诵《我们为什么要回家过年》,希望学生能进一步感受游子们对“家”的思念和牵挂;给远在他乡拼搏的父母发问候短信和现场电话连线,既温暖了“留守学生”的心,又缓解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宣读《放下手机,陪伴家人》倡议书,拉近学生与家人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拥抱亲情,学会感恩。
(四)幸福传递
教师: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辞别旧岁的爆竹声即将响起,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然而在遥远的祖国边陲,邊防战士为了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幸福,却不能和家人团聚,他们正怀着对祖国的无限赤诚和热爱,捍卫着祖国边关的安全与稳定。
1.观看边防战士过春节短视频,感受他们的艰辛和赤诚。
2.向边防战士致敬,给他们唱一首歌。(大合唱《小白杨》)
3.活动延伸:课后给边防战士写一封信,内容为分享成长的喜悦、家乡的变化、新春祝福等。
【设计意图】边防战士扎根边境,御敌守边,吃苦不言苦,吃苦不怕苦,他们是最可敬的人。通过观看视频,拉近学生同军人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总结:春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富、礼仪最隆重、场景最壮观、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国的“年”,不管怎么变,都藏着中国人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希望同学们能走进中国“年”,观察它、发现它、感受它、融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