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外语教师的职能转变
2020-02-26尚婷
尚 婷
(太原师范学院 外语系,山西 晋中 030619)
如今大数据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的迅速兴起,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构成剧烈冲击和深度颠覆。学生在大数据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渠道不断拓宽丰富,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或单一的图书文献资源。高校外语教育中因袭多年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评测体系等越来越难满足学生对外语综合能力培养、个性化专业发展的多元需求。高校外语教师如何把握大数据时代的重要契机,调整、强化自己的角色功能,是当下外语教育领域探讨的热焦点之一。
一、不断深化的学理探讨与改革实践
近年召开的一些外语教学会议以及专业刊物上,围绕这一论题陆续推出一批成果,系统性的学术著述渐有问世。
(一)有关大数据与外语教学的会议研讨
2014年3月,以“大数据时代下外语教育的思维变革、教学变革与管理变革”为题的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与会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里,高校外语教师的角色、功能将发生巨大变化,需要在专业实践技能、信息教育技术、学科知识运用、教育哲学思想等方面不断强化、相互融合,逐步由知识讲授者转向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由固态的知识场域走向动态的实践训练。2014年11月,“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集中探讨了以在线学习为核心的外语教学平台的建设,重点介绍了外语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语言教学与评测。2014年11月,牛津大学教授、《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华东师范大学发表“与大数据同行:学习与教育的未来”的演讲,认为在大数据将利用自己在反馈度、个性化以及概率预测等方面的优势,有力推动教学的私人定制,帮助教师确定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趣味性。伴随大数据教育理论的深化丰富,2018年3月,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正式启动,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力推动了大数据时代语境下的外语教学改革,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2019年4月,“大数据背景下的外语教学与科研创新研讨会”在贵州召开,其中将“大数据驱动的外语教学”作为大会主题之一。与会专家肯定了大数据带给外语教学的积极作用,认为在高校课堂教学将在大数据信息技术支持下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互动性、可视化、多元性特征将大大增强。外语慕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优化学习评测都将取得明确成效[1]。
(二)代表性研究著述
研究著述方面,代表性成果有刘润清《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育科研》(《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7期)。文章从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学习材料、学习环境、评估测试等角度探讨了大数据对高校外语教研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陈金平《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4期)细致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在大数据时代的所需完成的职能角色转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评价调整等问题。更多研究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论述大数据对外语教师的影响,注重丰富的样本分析、数据统计和实证性研究。如王哲、张跃《大数据方法与外语教学创新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15年第5期),王海啸《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3 期),朱琼莉《翻转课堂视域下的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教育现代化》2017年第13期),《基于大数据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及测评体系构想》(《外语电化教学》,2019年第2 期)等。这些成果都有相当的探索意义和实践价值,对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论述细化至不同的授课层次、教学类型、能力培养模块,深入探究了教师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典型场景的角色与职能。
二、外语教师职能的转变与分化
(一)大数据对传统教学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语境下,网络课程资源极大丰富,教学资源跨校际、国界广泛共享,教学方式也前所未有的灵活多样。在开放多元的大数据教学平台上,教师在封闭课堂内所拥有的知识权威被消解,知识传授能力被淡化。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而接触到许多唯有教师才能掌握的知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固定知识传授为目标的课堂教学遭遇革命性挑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被动接受来自教师、教材的信息输入,缺乏师生互动模式下的信息交流、知识创造、实践检验的机会,教学过程基本依照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推进,很难完全顾及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差异发展。但大数据技术将大大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共享性,以及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学校教育的任务更多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引导与共享,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分析去监督、诊断、考核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建立适应于科学化培养、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平台。在此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须积极顺应大数据所带来的教育变革,及时调整转换自己的职能和角色。
(二)高校外语教师的职能分化
从功能类型来看,高校外语教师在大数据浪潮中将逐渐分化为知识讲授者、教学研究者和课堂组织者三类。“知识讲授者”所占比重较小,“少部分教师会成为公开课视频的演讲者或导演。”[2]他们需要经过学科专业、教育能力、社会需求等诸多维度的考核检验,既要拥有非同一般的知识权威,同时又要有出色的授课效果。其功能重在推动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的前沿探索,推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原创性教学资源,为外语教学制定基本的标准规范,提供优质的范例样本。此外,还有一类外语教师将偏重扮演“教学研究者”的角色,主要借用大数据资料,更加全面准确地分析学生个性和教学规律,设计具体丰富的教学方案。
真正担当外语教学主体的应当是“课堂组织者”,“虽然学校教育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大部分老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师生关系将面临改变”[4]。其主要任务不再是资源的创造,也无须完整主导全部的教学过程,而是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这在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与学生更为轻松便捷、多渠道地获取知识信息相伴,大数据信息平台所储存、所呈现的教学资源整体上的散乱驳杂的,学生在从传统教学向泛自主学习转变过程中,很容易迷失外语学习的方向目标,对教学课程的体系性、逻辑性、重点难点也缺乏有效把握。
(三)高校外语教师的新角色、新任务
可以说,大数据教育缩减了“知识讲授者”的数量,但并没有弱化对外语教师需求。相反,大数据对外语教学所提出过程性管理、科学化评测、个性化发展,必将要求更多教师投入到课堂组织环节,“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引领学生能动地适应应用数字技术的自主学习环境。”[5]此时教师不再一成不变地依照固定教材与统一的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活动,而是在大数据平台上挖掘、整理、优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应于个性化发展的知识信息,不断激发、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潜能,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外语教师要精心组织协调教学活动,引导、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质量,对教学效果做出及时准确的评测,在网络实时或非现时的方式与生学生交流互动、讲解探讨,保障学生在正确的学习轨道上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外语教师对大数据教学资源的运用
(一)大数据平台的教学效用
当下高校外语教学对大数据教学资源的使用正在加速推进,听说读写等训练任务将部分转交教学辅助软件、教学平台完成。外语教师得以从繁重的技能培训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放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学生个性的考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来。这些教学信息可以上传大数据平台积累、分析,进而对教学进度、教学效果作出有效督导、评测,“外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树立大数据意识,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主动积累教学中的数据,建设属于自己课程教学与研究的大数据。”[5]近年来已有一些大数据教学平台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在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方面取得积极效果,“在智能学习分析系统下,传统的课程、知识、态度和技巧转变成为一系列相互关系的网络,借助学习分析系统,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个人化和最优化……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任务都可能是不同的。因为学习者的学习任务都是根据各自已有的知识水平灵活、精确安排的,这样就能节约大量的时间,避免在已经掌握的内容上浪费时间。”[6]
(二)大数据教学平台的运用情况
有不少高校就建设有“蓝鸽语言学科平台”。该平台具有课堂教学系统、自主学习系统、考试系统、备课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题库、作业管理等八大模块,能够提供新闻英语、名师主讲、英语教学、在线辅导等诸多功能。“新闻英语”会及时推出报刊新闻以及以音视频为载体的VOA、BBC的广播新闻,着力提升学生的视听能力。“名师主讲”系统完成了多门英语多媒体课件和教师主讲录像。“英语教学”则针对英语等级考试,提供讲解辅导、习题练习。“在线辅导”采用多种网络交互方式来支持在线答疑。
除此之外,“句酷批改网”也深受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的欢迎。该平台可以高效识别学生作业在标点、词汇、语法等常见错误,并提供修正建议。这一功能大大缓解了外语教学批改作业的繁重工作,学生也能够借助平台更加明确、准确、高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平台能够取代教师而承担全部的作业批改任务,语言表达的精准完善、文法逻辑的严密科学、创作技法的纯熟圆融等更高层次的外语教学训练还需要教师去完成。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中国大学MOOC(慕课)_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都上线了诸多高校外语教学课程。近些年大数据平台的教学资源不断获得高校体系内部的接纳认,网络课程学习已被不少高校纳入学分体系。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资源推上大数据平台,获得广泛分享,已成为衡量高校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相比英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大数据教学平台的建设起步要晚,而且因地域、办学层次等方面的限制而发展不均衡。整体而言,不发达省份的地方高校,对大数据教学平台的了解运用不够充分,甚至对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概念都不甚了解。
(三)合理使用大数据信息资源
从技术层面来讲,大数据教学平台有助于打破时空界限,让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对于以视听学习、语言实践为主的外语教学来说,大数据教学平台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对于师资水平、教学资源、生源质量有限的地方院校来说,更是有重要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需注意到,大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具弹性、所获取得的信息源也更加驳杂,就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翻转课堂也可能存在视频质量不高,学生观看视频环境欠佳,教师很难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等问题。”[7]但在非课堂环境下,学生可能会因信息驳杂或自律意识差等原因,出现学习动力不够、学习目标不明标、学习进度缓慢等诸多问题。外语教师在积极推进大数据运用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有效引导,以降低大数据的负面效应。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许多知识性讲解将会移至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而外语教师的主要职能则体现在语言材料的提供、学习情景的设置、相关问题的讨论等方面,主要着力于创新创造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大学教学,教师不只是扮演传统大学的教师的角色——掌控丰富的教育资源的知识拥有者,因为学生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大数据信息获取各种知识,教师的知识地位与权威受到挑战,而不变的是教师的批判、质疑、思考与学习能力。”[8]外语教师的职业能力、专业发展道路也相应发生调整。外语教师在深化本学科领域的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开阔的视野,拥有丰富的科学人文知识和教育管理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外语教师可偏重某一环节、某一角色,担任“知识讲授者”或“教学研究者”或“课堂组织者”,但不可割裂彼此,更不能将教学任务全部转交给大数据平台。因为落实到具体的大数据外语教学场景,其所调动的往往不单是专业知识,而是教师综合性的信息体系、人文素养和技术处理能力。伴随信息时代的高速推进和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外语教师需要顺应大数据教育的发展趋势,自觉调整角色、转化职能,积极推动大数据教学平台的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的教学资源,及时有效地获取、整合、处理纷繁杂乱的海量数据,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努力开发出适应于社会需求、教学实际、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担当起高校外语教师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