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

2020-02-26

江科学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科人才工程

臧 靖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变换莫测,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国家创造力方面的竞争。在“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实施之下,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等迅速发展,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和业务整合能力。我国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1],根据国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8年发布的《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底,当前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 所,学生790.99 万人,当届毕业生119 万人,其中有90%以上的学校开设工科专业,工科在校生占总体在校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然而,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却并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很多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究其根源就在于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过于重视应试教育,专业划分过窄、过细,重视考试成绩而非实践能力,此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是理论基础强大,而实操技能有待提升,于是在工作中显示出明显的短板,造成“就业难”的现象。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事。

二、新工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培养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异常激烈,新一轮产业革命不断冲击着传统市场,为了应对波诡云谲的世界竞争,从国家层面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倡议等,构建了以创新为内在驱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核心竞争力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此外,在当前工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中,实践教育长期缺位,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长期得不到重视,应用型人才长期匮乏。在此背景下,需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综合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型技术人才,深入实践教学的改革,积极培养创新型符合人才。加快建设和改革新工科,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产业升级中提供助力。逐步建立并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包容万象、塑造未来的理念培养创新型的工程人才,给国家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队伍[2]。

三、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是介于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型学科,该专业是培养具有夯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能在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方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

工程管理专业具备“宽——广——杂”的特点。“宽”是指该专业学习面宽,主干课程包括:建设法规、建筑技术经济学、工程估价、财务管理、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会计学、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建筑结构经济学概论等等[3]。单拎出来一个专业都能作为主攻方向,而在工程管理专业中是都需要深入了解,并且各学科之间要学会融汇贯通。“广”是指工程管理专业就业面非常广,可以在房地产经营类、金融、贸易、宾馆等行业从事管理工作,另外,也可以在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工程营造等行业从事设计类。综合来看,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既可以从事设计类的,同时也可以从事管理工作类,就业选择多。

(二)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为顺应新工科背景下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培养方案,实现人才的分类培养。

技术型人才:顾名思义,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性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将专业技术在工作中熟练运用的人才[4]。技术型人才可在某一领域深入研究,在该领域内有较深的知识储备,能解决复杂的工程技术难题,破解非常规性问题。管理型人才:工程管理专业的管理型人才,更加侧重对工程着整体项目的管理和统筹,这类型的人才需要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例如项目规划、工程预算、商业运作、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管理型人才在组织管理、多方沟通、团队运作方面能力突出,善于协调各方面利益,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顾名思义,是兼具技术型与管理型人才特点的基础之上,各方面都有所涉猎,在技术领域能解决基础的技术问题,同时对项目进展有明确的规划。

综合来看,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深耕在一个领域,专业技能强悍,专业知识雄厚,是不可代替的专业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除了在某一个专业方向之外,兼具管理能力,较为适合担任企业管理人员。

四、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一)与时俱进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2018年《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对工程专业的学生要求是: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等各种学科融会贯通,设计复杂工程并提出解决方案,需要工程管理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不仅是工程管理,在力学、建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都需要有所涉猎,并融会贯通。

(二)多渠道竞争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校通过开展各项比赛、从校内竞争开始,让学生具备竞争思维,了解竞争模式。此外,通过学术报告、实践活动、科技讲座等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在工程管理领域有广联达算量大赛、BIM 大赛、施工管理沙盘及软件应用大赛等多重竞赛,利用多种科技竞赛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习交流,通过竞赛活动与深入交流学习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并不断提升专业实践技能,最终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三)深化校企合作配备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从目前社会对于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高度需求来看,普通的工程技术人才基数庞大,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但是高端复合型人才,则是千金难买,很多企业开出年薪十万甚至上百万聘请对工程管理以及项目造价和工程监理等各方面均有较能力的人才,所以这就需要学校以及企业建立企业一个创新型的工程实践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不断的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人员高新技术[5]。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其渠道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选是从企业聘请一线技术人才,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聘请到大学课堂中,重点教学生解决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遇见的各种实际困难,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在学校层面,提高任课老师的理论水平,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建立职业能力与工程教育对接的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课程改革也在逐年调整。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倡模块化教学,其目的就是将工程管理与房屋建筑、水利工程、电力调整等专业学科连接在一起。通过模块化的教学,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竞争力。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管理产业链条中涉及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一系列专业和项目,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技能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实现工程教育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是摆在每一位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一下两个教学步骤:其一通过对工程专业职业能力的识别和认证,指定符合本学校学生能力和特长的教育大纲,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特长,试行因材施教,重点领域重点培养,使学生拥有较强的专业竞争力,同时配合以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拓展知识面[6]。其二,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将职业能力课程导入教学体系中,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和技工,分别从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两个方面对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教学,让学生对即将毕业参与工作的工程项目有较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7]。在工程企业、行业协会与高等院校三方面的密切配之下,塑造出一批综合基础能力强、专项技术能力强的工程管理人才。

五、总结

新工科建设是为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竞争力提出的重要举措。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高等学校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目标,以培养综合性、高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占据全球市场的重要目标[8]。工程管理作为工科类的重要学科,在社会多行业多领域中担负着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涉及工程项目的各个主体和各个阶段,伴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要求越来越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要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改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引领高校转型发展,健全教育法律法规,加强专业评估与质量监控,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建立执业能力与工程教育对接的课程体系,教学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需要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不断深化与逐渐完善的过程,创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推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献出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工科人才工程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人才云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子午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