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路径

2020-02-26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岗位

高 莉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 山东·青岛 266555)

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可以有效推进企业、产业与职业教育的进程,实现产业与专业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对接、职业证书与毕业证书对接。从教学层面来讲,现代学徒制是根据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现状所提出的,是新时代我国高校快速发展的关键一步。

一、学徒制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针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已有显著的进展,但在学徒制的实施路径上,存在不同的观点。高秀婉(2012)指出构建中国特色的学徒制体系,需要将相应的劳动制度与教育制度相融合,并在社会、学校、企业及政府四个平台的合作与支持下进行构建。也就是说现代学徒制应突破高校与企业的行政范畴,将人才培养体系所涉及范畴拓展到社会与政府部门,以此构建出符合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外部环境。郭全州(2014)则根据新时代下高校教育发展现状以及教学目标,提出构建新型的现代学徒制体系,即将企业、行业、学校与政府融为一体,使政府与行业参与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重建学习载体,改革管理模式与教学组织,构建教学团队,建立基于文化价值的教学评价机制。陈庆武(2015)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政府为主的管理机制,通过产教结合的方式,实现对专业学生的教育目标。

(二)国外研究现状

现代学徒制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通过校企合作、制度改革以及社会实践的形式,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虽然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各国的运用情况不同,然而却被诸多国家视作推进国家发展战略落实的有效方略。英国学徒制主要通过设计培训计划,探究学徒制的使用情况,采用合理的手段构建出符合专业特点的学徒制机制,因此英国学徒制的基本特征是动态性、变化性,是可调节的人才培养机制;美国学徒制则主要以“岗位交互”的形式展开,根据不同学科及岗位的特征,制定双向评价体系,即专业教师通过学生的工作状况,对其理论应用情况进行考核,企业则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可以说西方学徒制体系更加灵活、更人性化,能够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当前高校的教学需求出发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方向、方法、内容进行调整,以此解决现代学徒制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我国高校在采用现代学徒制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可借鉴西方相关理论与研究,以此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制培养体系。

二、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问题

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是面向酒店管理方向开设的学科,是结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就业需求形成的应用型学科。传统教学体系中,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组织管理、教学目标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中,缺乏对社会经济的探索意识,难以从社会发展特征、时代发展规律的角度调整并完善现有的专业教学体系,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无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提供助力。

(一)课程设置不符合岗位需求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难以有效摆脱应试教育及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高校教师通常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将理论知识作为专业教学的主体,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过程,简而言之,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有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的倾向。由于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岗位实践经验,无法通过合理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岗位知识、岗位技能以及岗位要求的了解,进而致使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无法满足酒店管理岗位的人才发展需求。在教学评价的层面上,酒店管理专业通常将相关理论作为考核重点,而涉及酒店管理基础的案例分析、管理方法以管理策略则难以得到重视,因此部分学生为在专业考核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将精力集中到对相关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可以说专业教学与岗位需求相脱离的问题,主要源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必将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的不足。

(二)缺乏长远的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要加强教学与社会的衔接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体系,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组织开展更加有效、丰富的技能训练与知识传授机制。然而,我国部分酒店在校企合作中通常采用形式简单的培养模式,即通过短期培训,将从学校招收的学生直接投入到具体工作中。因此高校学生在岗位实训过程中,缺乏与高校教师交流理论知识的机会,无法对岗位实训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进而失去校企合作的教育功能。此外,高校教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身份的限制,难以对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实训岗位进行安排,致使教师无法从服务教学、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构建出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校企合作模式中,高校与企业的教学理念存在相互对立的情况,常常出现实践经验与专业理论相冲突的问题。因而学生在具体的岗位实践时,极易对高校现有的理论体系产生质疑,无法发挥高校专业教学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三)高校与企业的文化兼容问题

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缺乏与酒店企业的文化共融与对接,造成校园文化缺少教学特色与职业气息。通常来讲,高校学生在实践关系、人际关系、价值理念等层面的认知与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性。而高校缺少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难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致使大学生形成行为差异与心理差异,进而造成排异反应。换言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心理感受的重视,无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进而在校企合作中,忽视学生的思维特征与心理差异,难以发挥校企合作真正的效用。从酒店管理的角度来讲,酒店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应的“过渡机制”,即学生从校园过渡到企业的制度与体系,通常以现有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以及工作氛围,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工作,迫使学生改变原有的价值观体系,以此适应酒店现有的文化氛围,因而导致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限制。陈元宿(2009)指出,要想学生真正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发挥校企合作真正的教育效用,需要企业与高校提前为学生适应企业文化环境做好准备。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才能有效地从事岗位工作,着力探索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策略

(一)制定法律法规制度

为增强酒店与高校的校企合作质量,需要建立并完善有助于推动校企合作的法规政策,制定相应的制度举措,管理、规范、支持酒店的参与。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明确实施细节,确定酒店与高校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义务与权利,奖罚分明,保障相关政策的充分落实。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应明确校企合作中的现代学徒制内涵,制定相应的辅助措施,促使在管理与运营层面处于领先地位的酒店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模式中。其次,对酒店与高校的文化环境进行规定。针对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存在严重的社会适应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结合教学与管理实际,对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进行规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在保障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渗透企业文化、社会价值体系以及酒店文化内容,使学生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提前接触酒店特有的文化氛围,进而为后续的实践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二)建立三段式培养体系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应结合现代酒店的特点,构建 “酒店认知+专业学习”、“技能实训+技能学习”、“综合实习+职业养成”的三段式培养体系。在三段式培养体系中,高校要将学生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所学习的专业课程作为校企合作的基础,根据现代酒店的人才培养需求、企业战略需求以及岗位技能需求重新规划并编制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酒店的发展实际,提升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衔接程度。而在第三学期与第四学期,高校要结合酒店管理学科的技能课程,安排学生到酒店进行实训,将酒店作为高校教学的第二课堂,使酒店经理成为高校学生的技能讲师,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岗位上运用课堂所学到的技能。而在第五学期,高校学生可在学校完成相应的项目学习目标,以此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而第六学期,高校应引导学生根据岗位实训经历,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使其深化对酒店管理的理解,进而考察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应用能力。最后,在顶岗实训阶段,酒店负责人应根据高校的教学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现状,制定相应的培养机制,使学生在学徒制的影响下,更好地了解企业,认识企业,并将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酒店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需求。

(三)构建有效的导师制度

针对酒店职工流动性大的问题,高校可通过构建“3 到1”的导师制度,确保现代学徒制的稳定性。首先构建学徒制研究小组,积极探究酒店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路径,探析校企合作模式下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路径;其次,构建“校外+校内”的企业导师制度。即由在校学生、往届毕业生、企业师傅“结成对子”,不定期地安排师傅进入学校开展相应的技能指导活动。结合高校现有的实训体系,酒店通过相应的激励制度,选拔符合高校教学需求的员工,建立人才培养队伍,并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实训要求,委派相应的任务。另外,高校还应通过讲师评定的方式,提高企业师傅的积极性,使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制定学校导师渗透制度,即根据酒店实训情况,制定分组教学模式,即企业师傅负责技能培训,导师负责理论解答与生活辅导,此过程需要高校与酒店预先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论,以此实现统一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教学目标。

四、考核评价

现代学徒制能否得到有效开展,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作为保障。在对学徒能力进行考核时,要以实际酒店的SOP、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为导向,以学徒能否获得国家、行业的职业资格为抓手,鼓励学徒学习酒店管理专业需要的实践操作技能,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持证上岗。在给学徒定岗时,要依据考核结果的全面性以及客观性,从学校、企业、师傅、同学等方面获取有效信息,进行评价定岗。通过互评手段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汇总与反馈,形成一个考核的有机整体,实现考核主体的多元化。首先构建校园教学考核制度,教师转变传统“总结考核”的模式,引入过程考核体系,即在学生学习或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成绩、专业表现进行评价。以三段式培养为例,高校应在学生实训后对学生进行统一考核,并结合学生理论成绩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其次,构建学徒培养机制,高校帮助企业构建学徒评价标准,根据企业师傅评价的情况,对学生实现情况进行把握,进而结合总结性考核,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

结 语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结合社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然而现代学徒制是依附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机制,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加强与酒店企业的教学合作,并通过制度建设、教学设计以及合作模式的改革,彰显现代学徒制在教学领域的先进性、时代性以及必然性。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岗位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