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体系构建

2020-02-26张宏志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牢记载体对象

张宏志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安徽·宿州 23410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决定》中提出要“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1]在这里,党中央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设与长效机制问题,也就是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设,使其规范化、常态化,从而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那么,基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基础上的长效机制,关键要构建一个有效的机制体系,应主要包括需求关注机制、目标管理机制、系统协作机制、载体创新机制等。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需求关注机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首先应关注并把握教育对象的需求,这样教育长效性才具有内在的心理基础。因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需求关注机制就是解决在常态化的主题教育中,应如何准确、及时、真实地掌握教育对象的需求信息。这需要以下两个方面的支持:

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需求关注机制建设,关键在于把握教育对象的需求现状。对象是多类型的存在,但依据对象的实践方式,进行相对类型的归纳和划分也不是不可能。如经济学中的产业分类引发的职业分类、心理学中的心理特征分类、社会学中的代际和阶层群体分类、法学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分类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据对象的职业归属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经历,可以进行相应的分类。需求关注机制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群体的需求调查和追踪,“管中窥豹”“以点带面”的做法将被选择的群体典型对象成为群体需求的代表,追踪调查的结果真实地反映、记录和呈现出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价值状况、理论诉求、精神境界。比如,央视“走基层”节目从新闻媒体的角度已经把忧患意识教育的媒体形象呈现到社会各个阶层真实生活,就是在强烈的家国情怀中,才对我们产生影响,引发初心使命的共鸣。

二是加强党和政府层面的观念同步和过程督导,实现资源整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主要队伍包括全体党员、干部,所以需求关注机制建设应依托国家制度的推力和组织,使主题教育需要与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实现需求关注机制建设的资源整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解决的问题是全体党员干部精神层面的政治信仰与理论认同问题,是全局意义上的理论普及和制度认同,目标和任务都决定了其队伍构成以党内为主,而又不仅仅局限于党内,领域也不能局限于教育。只有党和国家层面的全力推动,才能实现不同领域队伍资源的整合。诸如民间意见表达的引导、政府服务意识和管理职能的协调、小概率事件的处理、公众责任意识的强化等等。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理念、理论的指导,但更需要实践中可操作、能规范的技术方法从对象需求层面解决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离不开制度支持,也离不了基于教育对象需求的现实问题解释力与影响力。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目标管理机制

在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2]应该说这是从全局上的顶层目标设计,目标也十分清楚,就是通过主题教育从整体上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思想水平、素养和能力,满足教育对象的理论需求,坚定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目标管理机制构建是在上述全局目标的基础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资源服务广度的扩大和服务群体的延伸为诉求的目标设计与建设,包括教育与服务目标构成、目标间关系、目标管理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目标管理机制建设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目标的层次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顶层目标主要解决的是远景预期和使命表达,主要是如何理解宗旨使命、基本概念、根本属性、核心价值、制度归属、体制描述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经过长期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积累,对顶层目标的认识是清晰的、系统的、明确的。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中对特定对象教育目标进行分解,产生明确的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实际上,这就是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内容从教育形态向对象观念形态转化的过程。围绕宗旨使命和社会总体发展目标的教育延伸,把大理论规律转化为担当初心使命的精细需要。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教育对象年龄阅历的层次性、价值观念现实的层次性、道德评价的层次性都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设一个层次关系清晰的目标系统。这方面的工作有学术研究的成分,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研究发挥作用,但解决的根本不在于方法,而是需要组织力量的推动。因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目标界定、层级架构和分解的过程中,效果权重更大的不是教育内容是什么,而是这些内容、观念和精神实质如何转化,怎样衔接和相互支持,也只有组织力量的推动才能保障忧患意识教育的方向性、主导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目标的网络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层次性是针对内容层级关系而言的,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体形态上说,还需要体现目标的网络化原则。目标的网络化主要指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有各自清晰的目标设计的同时,还要有目标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网络关系。通常人们对这种关系的描述会采用“系统化”这个词,我们之所以选择网络化主要是出于对目标节点的特殊强调。众所周知,系统论更注重的是要素存在的整体性,以要素的整体性去反推要素间的关系和要素自身的特质。网络化在尊重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整体性的前提下,更希望凸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种内容在目标设定问题上的个体存在和相互关系。

三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目标的可考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目标的制定不仅包括内容和领域的原则,还需要明确考核问题,也就是说目标是否达到,到什么程度应该是可以考核的。长期以来,关于思想教育评价体系的问题,特别是思想转化为行为的效果评估是否可以量化的问题一直难以实现根本突破。究其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观念层面,思想是否可以观察、评估、量化并具有客观性,过程和效果是否必须要量化、如何量化才有意义等﹔二是技术层面,思想教育科学性应该产生过程和效果评价的可测量、可评价和可比较,但还没有普遍共识。类似问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目标建设上也有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可以是针对效果的,但也可以是针对过程的,效果只有在过程控制以后才有考量的可能性。在关于思想和观念类的评价是否可以考核、如何考核、量与质的关系等问题上暂无定论的时候,将评价重点放在过程上、规范上、资源上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和尝试。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系统协作机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党员干部为教育主体,是一个具有相当广阔视域的问题和场景,涉及要素众多、领域众多、矛盾众多,需要借助系统思维,用系统协作机制加以解决。

在团队要素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要包含决策者、推动者和实施者,一般而言包括由党的各级组织构成的决策者,由组织宣传部门、单位和个人构成的推动者。团队成员间的角色关系是相对的,而且是变动的。决策者自身需要依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资源开展自我教育活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这时其角色就既是决策者,又是团队活动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从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理论专家学者,受上级和本级的组织委派到基层党组织开展理论服务,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施者,但当他们自觉地研究、跟进特定区域的理论受众和目标人群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时,他们就从实施者转变成推动者和实施者的复合角色。基层党员干部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象,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深入社会实践,了解和服务于社会各阶层的目标人群,帮助他们理解先进科学的理论成果而自身也在受教育时,基层党员就具有教育对象和实施者双重的系统角色。可见,教育者团队的角色界定是以一定的组织、群体和个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的实践方式为标准的。

其中,决策者、推动者和实施者需要承担的系统任务是不同的。组织者主要负责在全局层面或区域层面整合力量,实时了解基础党组织建设的需求和观念动态,选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内容,保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获得制度支持和体制保障。推动者作为组织任务的组织执行者需要承担的系统任务是根据主题设定和制度、体制前提,为相应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有代表性的或紧迫性的目标人群,并在系统内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团队、整合资源、组织实施方案的研讨和审定、做好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价的准备。实施者则需要根据主题、对象目标、资源情况,结合自身优势,制定研发满足对象需求、保障主题教育效果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过程控制和对象分析,收集和积累实施信息。无论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野还是党组织建设管理的视野来看,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统构成的上述分析都是可以被基本接受的。

在质介要素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主体介质,指进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的所有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二是硬件介质,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过程的所有设施和场景,比如主题公园、教育基地、展示中心、活动中心等;三是活动介质,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的所有活动和载体,像实践活动、体验互动、教育载体等。介质的分类和构成,是一个需要依据目标和对象不断调整的动态系统,什么资源可以作为介质?它有什么属性和功能?它用什么方式为系统服务?这些问题的准确回答是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的内容、对象的特殊需求、教育团队的执行力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如给社区党员进行主题教育和到国有企业进行的主题教育就会因对象差异体现出策划的不同倾向性﹔对军队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和新兴阶层等不同领域的主题教育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

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载体创新机制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逐渐发展和日益清晰,对载体的概念也进行了借鉴,国内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解和认识是有共识的,比较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张耀灿、郑永廷等教授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3]

借用上述概念为基础,笔者以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载体创新机制是指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服务社会公众为目标,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可以承载理论功能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按照创新的要求进行分析和归纳,根据对象需要进行载体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载体创新机制的建设不是去挖掘新型载体,而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中用什么机制去保证和推动载体不断创新,这可以从载体内外两个角度包括创新的动力及属性、创新的依托等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从载体创新的动力层面观察,载体创新的实现是一个载体内在动力和载体外部推力联合推动的结果,载体创新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载体发展的内部。无论是传统载体还是新型载体,载体功能发挥的前提是活动过程和物质实体承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信息和目标指向,传递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所主张和倡导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体系,是一种理论教育和认同的实践过程。载体创新的动力就来自实践构成要件中的主体、客体两个方面。载体创新的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党的各级组织构成的组织主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队伍构成的群体主体、载体发挥作用过程中的个体主体,在组织、群体和个体中蕴含着载体创新的巨大潜质,与载体创新之间是一种主体和对象的改造关系。载体创新的客体就是被创新的载体本身,这些承载和传递着教育内容的活动和物质实体自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着各自发生、发展、完善和最终被替代的过程。载体创新的客体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的客体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价值关系,载体的创新要以实践的需要为标准,以彰彰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理性、价值性、科学性为目标追求。

在载体外部系统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现载体创新可以依托的创新增长点主要包括:一是依托实践,全面认识新载体的本质,载体创新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发展而发展;二是依托技术,创新利用新载体的资源,用新的对象满足契机和方式,开发和激活对象的精神需求,将对象自身的需要变成新载体的资源;三是依托文化,深入挖掘、多方推进主体的心理感受,形成形象丰富多彩的、文化异彩纷呈的印象;四是依托制度,大力开发新载体的亮点项目。作为党和国家行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大的规范性推力就是制度推力,这方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载体创新中应该充分运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长效机制有赖于一个有效的机制体系构建,主要包括需求关注机制、目标管理机制、系统协调机制以及载体创新机制等,其中需求关注机制在于解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象的内在心理诉求;目标管理机制侧重于分析和呈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身的机制建设问题,包括教育和服务目标构成、目标间关系、目标管理等;系统协作机制在于借助系统思维整体性地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广阔视域;而载体创新机制则主要在于解决常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影响效度提升问题。

猜你喜欢

牢记载体对象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安全知识要牢记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