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医学生中传承的现实境遇和化解途径

2020-02-26包东娅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医学生中华医学

包东娅

(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变中凝练的基本思想理念,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1]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要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来明是非、辨善恶、知廉耻。”[3]

二、传承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自信的源泉,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最根本的出发点,历经五千余年积淀愈加丰厚,嵌入新的时代内涵后,显现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中华儿女的精神给养,也是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更是富含解决当今全球问题的智慧启迪。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化,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素养资源,其育人功能是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医学高校育人工作中,能够促进医学生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的有机整合。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春风化雨的影响,提高医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医学高校的传承,可以有效化解当代部分医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例如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理想信念比较淡薄,追求短期效益,忽视理想与精神的价值,缺乏诚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

三、传承的现实境遇

为深入实际了解高校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掌握程度,笔者以我校医学生群体为研究客体,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深入访谈法,发放问卷总计180 份,收回有效问卷145 份。其中,关于中华民族经典书籍的阅读,有40%的学生表示基本没有时间也不会去看,知之甚少;有45%的学生认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有阅读,但随机问了几个学生几段经典论述,很少有人道出内在涵义;有15%的学生表示经常在手机网页上浏览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但基本不会主动去阅读书籍。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问题,有40%的同学认为意义重大,52%同学认为有影响力,亦有8%的同学认为没什么影响力,且影响力随着网络化时代的浪潮正在消逝。关于中华传统医学的认识,有72%的同学能说出很多类似神农尝百草、五禽戏等中医典故,但有28%的学生对中华传统医学的发展状况不甚了解。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和传承情况不容乐观,错综复杂的多种原因造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医学生中传承过程中的问题。

(一)高校医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在西方多元价值的影响与冲击下,部分学生迷失了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甚至出现诚信意识淡化、价值观念扭曲、功利、奢靡等不良风气,本土文化底蕴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医学生中间出现了断层现象。高校医学生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大多是在初高中课堂所学,在大学期间几乎没有相关必修课,且医学生课业任务重,很少有同学会利用空闲时间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触越来越少,伴随着的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低的认同感。同时,随着教育改革发展中对理工科专业越来越高的重视度,在高校医学生身上体现出功利主义倾向,具体地表现为医学生只重视专业和各种证书,只关注对就业有利的课程,对人文社科类专业,特别是学校所设置的思政教育课程不在乎甚至是不重视、蒙混过关,为获得学分而学,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多大帮助。哪怕是在闲暇时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阅读的也只有极少数,大部分同学将时间花在专业课复习、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上。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认同和掌握是前提和基础,也是关键。因此,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医学生中的有效传承,就必须重视对高校医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医学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1.医学高校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医学高校的课程设置均以专业课为主,极少或者未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各大高校也相继效仿美国高等教育所采取的通识教育模式,在开设的选修课中有设置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但是由于选修课本身课时量少、受众面小,加之很多学生对选修课重视度不高,只是将其作为一门可以混学分、增学分的课程对待,态度不端、兴趣不高、认真不够,导致这些选修课所到达的教育效果并不显著。另一方面,虽然在各个医学高校有思政教育理论课,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内的应用开发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上的结构失衡,政治性的内容占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的绝大部分,道德性内容和文化性内容不多,有的只是作为政治理论的解释性资源被偶尔提及,学生缺乏系统性的学习,难以切身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僵硬,没有深入考察传统概念、范畴、观点的实质内涵,时代背景、阶级立场等因素,只是抱着“拿来主义”态度借用或移植传统文化中的个别语句,蜻蜓点水,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医学高校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在课堂教育主渠道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各个医学高校,能够担负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基本是由思政教育课教师组成的团队,其思想作风和理论素质都较为优秀,但由于队伍来源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性失衡等原因,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队伍成员大多具有过硬的思想理论水平,熟识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则缺乏了解和研究,人文素养不足,做不到对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应用。[4]对思政课教师而言,面向广大医学生所进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讲授也只是所教非所学而已。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解决问题的化解途径

(一)加强高校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1.利用传统节日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医学高校,可以采取在传统节日举办活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例如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送祝福,设置互动活动,以此吸引大学生的参与;还可以在清明节积极鼓励同学们出门踏青、祭扫烈士陵墓,端午节一起包粽子、吃粽子,中秋节一起吃月饼等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有强烈的外在形式表达,学生通过参加仪式感强的活动能存留更深刻的印象。但仪式感不是最后的追求,形式只是文化的外在表现,真正要实现的是文化内涵的升华。让高校医学生参与仪式感强烈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从中获取幸福感和知识,是以德育人的最好表现,也是医学生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渠道之一。

2.通过学校各类艺术节目提高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在医学高校,可以通过一场场视觉盛宴,为同学们带去心灵的震撼,提升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自信。可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组团、集体编排,将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东西通过作品精彩地演绎出来,呈现给广大学生。比如,贯穿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血脉的革命精神,体现新时代新风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可以用不同形式的舞台效果,演绎同一个主题。

(二)创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大环境

1.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高校医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好方式就是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统一。从生活来讲,对于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最基本的一日三餐不可少,而饮食文化也能接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餐桌上的饺子文化,再比如餐桌上的“粒粒皆辛苦”精神,都是饱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所在。从学习来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一日三省吾身”的反思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精神等,都满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要义,是高校医学生们培养人文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另外,医学生可通过日常的志愿服务活动,到社区卫生院或就近的医院参加实践,以此净化心灵,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2.发挥“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与时俱进,在网络时代要创新传承途径和传承手段,要善于通过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不仅要利用当今大学生熟悉 QQ、微信、学习强国软件等新载体,也要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积极发挥小到学生个人、大到社会层面的不同作用,形成一个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传承格局,完善医学高校传统文化传承环境的立体化建设,为医学高校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做好积淀,为祖国和人民培养更多专业素质过硬、人文素养扎实、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担当的医学人才,提供硬核的道德支撑和保障。

(三)合理安排医学高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对高校医学生而言,特殊的专业特点决定了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一定要趋向合理,一旦设置不合理,将会使得整个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在安排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时,要实现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有机结合,酌情增加选修课的学分。在教育课程的设置上亦要多结合学生的兴趣,学生感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医学高校还可以聘请各高校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来给广大学生讲座,还可以多搞一些诸如中国典籍读书活动、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大赛、民乐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四)壮大医学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

对于医学生来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师是课堂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有极高的传统文化素养。医学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在用人招聘方面,选择符合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的专业教师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以满足教学的需要。除了要有专业的教师,思政课教师队伍也需要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思考如何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5]同时,除了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者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医学院校各中医专业的教师亦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讲授中医知识的同时,春风化雨般地将中华传统医学的内涵和魅力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结 语

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华民族的发展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高校育人工作,是医学院校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培养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医学高校未来人才的培养要从全方位、深层次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不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之间有机融合,实现两者之间的有序衔接。

猜你喜欢

医学生中华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