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及策略

2020-02-26陈丽华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美术专业美术教学方法

陈丽华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 福建·龙岩 364000)

幼儿时期是培养艺术能力的黄金期,主要是根据幼儿兴趣爱好,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但由于幼儿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因此,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直接且生动形象地利用肢体语言强化教育的趣味性,吸引他们的关注,提高广大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多接触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让他们在亲身感受与体验中丰富情感,积累更多感性经验,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在这一过程中,美术课程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增强幼儿艺术感知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应重新审视美术课程的地位,了解幼儿美术教师必备素养及学前美术教育的现实需求,深入探索有效路径,全面实施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一、幼儿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首先是审美素养,其有利于幼师积极发现、探索和评价各种美。对于广大幼儿来说,他们的绘画作品通常比较抽象,存在不定性以及模糊性等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抽象艺术的结构形成相类似。如果想要引导幼儿更好的欣赏分析抽象类作品,就需要幼师自身具有强烈的审美意识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这样才能带领幼儿评价作品,激发幼儿丰富的情感。抽象艺术实际上是一种非理性的创作形式,作品中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幼师可从线条、形状或是颜色等方面入手,也就是说,要以美术观的视角指导幼儿欣赏评价作品,利用多种评价方法,体现自身审美素养。

其次是造型素养,从艺术范畴来看,造型实际上指的是艺术家精准概括与把握物体形态的能力。根据对所设计物体整体外形构造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基于主观意识全面把握内外形体构成要素。造型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如果缺少造型素养和能力,就无法顺利开展幼儿美术教育工作。

最后则是灵活素养,也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幼儿这一特殊且关键的时期,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浓厚的兴趣,更加喜欢跳跃、明亮的颜色。对此,就需要幼师利用幼儿的这一性格特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从颜色入手,抓住他们的眼球,利用颜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其对颜色产生强烈的感知,进而提高幼儿的审美力。这一过程对幼师自身的色彩感知力有着较高要求,可以感受不同颜色及其之间的对比,并能结合具体情况正确把握颜色间的关系,进而合理运用每种颜色。

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陈旧

在社会谋发展、教育求创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对学前美术教育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目前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较大挑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课程教学没有相匹配的实践教材。目前,市场上的课程教材版本众多,包含的内容也愈发丰富,可真正能够有效指导实践教学的课程教材并不多,而仅有这些教材又过于浅显,没有形成体系。编排老套、内容枯燥、实践难度大等显著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无法阶梯式进步,极易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降低学习兴趣。其二,课程教材创编中忽视了不同领域学科间的联系与结合。实际上,学前教育美术专业既有别于其他学科,又与它们存在着一定联系。例如,美术和唐诗、美术和舞蹈、美术和社会文化等,可以说,没有这些学科,就没有完善的学前美术教育活动。

(二)教师认知片面

教师自身素养和能力水平是他们不断成长进步的重要支撑点,专业水平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都是在实际教学体验中获得的,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来逐步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关学者对我国各大院校专业设置展开了全面调查,发现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院校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并没有专门研究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师。许多教师都毕业于师范院校的美术专业或是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系,虽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但却缺少学前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所需的背景,并且也没有幼儿美术教育经验,导致在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中,过于强调专业性而忽视了幼儿美术教育专业的独特性,没有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开展教学。

(三)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式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且最活泼的要素,怎样选择和利用教学方法将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质量高低与学生成绩的好坏。当前,许多院校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教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逐渐让任课教师失去了工作热情和信心,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课堂气氛压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削弱了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此外,注重技能性、忽视趣味性也是当前美术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以示范—临摹的模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自由发挥空间,无形中带给学生较大压力,禁锢了他们的创造力,最终使学生对美术课程失去兴趣,甚至感到厌烦。

(四)教学评价传统

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评价是考察教师教学方法和能力、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但目前在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因其课程教学内容过多,课后布置大量作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兼顾每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通常情况下,很少有学生仔细查看教师批改后的作业,并未对自己不同时间段的作业进行搜集与整理。长此以往,教师对自身的教学与学生们的学习都没有形成全面准确的认知,既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也不能帮助学生弥补不足,严重阻碍了彼此的发展和进步。

三、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强化专业课程建设

要将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教学和其他相关课程有效区分开,比如,院校可设置素描、幼儿手工制作、简笔画设计、色彩、儿童室内设计与幼儿艺术活动策划等系列课程。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规章制度,对广大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不能过高,难度适中,关键是要利用艺术形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设计的乐趣,进而从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增强其艺术鉴赏力与创造力。院校应及时调整优化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开展速度、考试评价等内容,将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纳入到整体教育计划中。只有确保课堂教学的严谨高效,学生才能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对于任课教师来说,要抓住并利用好课堂这一主渠道,提高教学实效性,将人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情操、思想道德和创新能力视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我国各大院校的美术教师在课堂中,通常是先向学生讲解专业理论知识,接着做出具体示范,然后再针对特殊情况进行单独辅导,最终以作品点评结束整个教学流程。这种常规性的教学方法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对双方来说,他们在课堂中的沟通始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部分学生尤其是美术基础较弱的学生,往往不愿或被动的参与课堂互动,久而久之,会更加自卑,成绩也会继续下滑。针对这种情况,院校和教师应遵从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可设定不同教室,并按照幼儿园的风格装修,尽可能的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提前了解和适应,并组织他们设计与布置,在动手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实践水平。

实际上,学生日常学习过程应是积极主动的,充满热情和无限动力的,需要学生的踊跃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潜能。教师过于精细且大量的传授理论知识,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实际感受,阻碍他们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其思想与能力的一个过程,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目前采取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观参与。因此,要从过去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只讲解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落后教学模式,改革成以学生为主体,讲解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感知力、想象力、洞察力的全新教学模式,贯彻落实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原则。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高的专业任课教师,是促进学前教育美术专业教学发展的关键,因此,美术专业课程教学应高度重视师资团队的培养,主动从提高任课教师自身素养与能力入手。学前美术专业课程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这不仅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能顺利开展,同时也决定着其他课程任务能否按时完成。作为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授课教师,既要探索更加深入、更加宽广、更加前沿的知识与技巧,也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人为知识体系。在学生眼中,教师是博学多才的,是能够解决他们问题的智者,因而在日常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某些奇怪的问题,需要教师利用知识储备为他们解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是现阶段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此外,学前教育美术专业授课教师,还要转移过去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由强调教学变成重视学生学习,将学生日常课堂表现纳入评价内容中。因学生的实际行为是在教师引导下做出的,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且更有益的学习机会,既要充当好美术技巧传授者的身份,更要争做挖掘学生内在创新力的引领者。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是评价内容,对于美术课程来说,其评价不属于定量评价,无法精确到具体数值,更没有统一的标准,既有科学性与理论性,也有表现性与创造性,这种双面性的特质决定了在评价时,要基于学生日后从事幼儿美术教育事业的可能性和实际需求,对他们进行美术教育理论知识检测,并考察他们的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美术专业教学实践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习惯、价值观念、组织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教学实践能力考察既能够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优势,也能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目的性,从而促使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是评价主体,应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包括院校合作幼儿园的评价,利用这些评价主体来真实的反映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其中,教师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做出动态性、发展性评价,借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我评价,重点是让他们正确看待自身的不足,了解自己学习现状,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学生间相互评价,目的是让他们站在相同的高度看待问题,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中,加强自我认知,并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进而提高自我分析和对比能力,切实变成学习的主宰者。而幼儿园做出的评价,则是从职场的角度综合考量学生是否达到岗位要求,与院校师生评价处在两个不同角度。多个评价主体不仅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也看重他们在幼儿园实践体验中的表现,能够给予学生更全面、客观、具体的评价。

结 语

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想要实现教学目标,为我国幼儿教育行业培养优秀的人才,就应以当今幼儿美术教育需求为指导,按照最新制定的学前课程改革规章制度,全面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深刻反思与总结以往教学中的不足,积极探索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师素养、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有效策略,让学生收获知识、掌握技能,使其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释放,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做贡献。

猜你喜欢

美术专业美术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创意美术
课改下美术专业班教学及管理的探究
作品赏析(3)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多媒体设备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