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句兹,字子之”义训补说
2020-02-26刘晓阳
刘晓阳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古人有名有字,名和字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班固《白虎通·姓名》说:“或傍其名而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1]398可见,古人早就意识到名与字存在的意义关系。清人王引之的《春秋名字解诂》[2](以下简称《解诂》)是系统研究春秋时期古人名字关系的著作,该书考证了春秋时期三百多位人物名与字的意义关系。《解诂》对我们了解古人名与字的关系、考证名与字的方法、认识疑难词义有重要的帮助和启示作用。但《解诂》对个别人物名字词义及其关系的考释也存在商榷之处。如,对“公祖句兹,字子之”的名字词义的考释,就有其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解诂》(下)对“公祖句兹,字子之”进行了解释:“‘句’与‘拘’通。《说文》曰:‘拘,止也。’‘兹’,如《诗》‘招兹来许’之‘兹’,语词也。(《大雅·文王有声》篇:‘昭兹来许’之‘兹’,《续汉书·祭祀志》刘注引谢沈《书》作‘昭哉来御’,是‘兹’为语词)‘之’亦当为‘止’。‘句’训为‘止’,故字子之也。”[2]1315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3],公祖句兹是春秋时鲁国人,系孔子弟子,公祖是复姓。王氏认为,“句”与“拘”是通假字,“句”是“止”义,“兹”是语词,只表音,所以,公祖句兹的名和字皆为“止”义。但是,张澍、朱骏声、俞樾、吉常宏、吉发涵以及孙旭武不完全认同王引之的说法,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张澍认为:“‘公祖句兹,字子之’,‘句’宜读‘劬’。‘兹’,语助。言“劬勤”也。子弟宜服劳奉养。故字子之。”[4]张澍也认为“兹”是语词,但是提出“句”的本字应为“劬”。他从父子、兄弟(关系)角度考虑“句兹”和“子之”的词义关系:作为父兄应对其抚爱养育如己子,并且作为子女和兄弟应为父兄“服劳奉养”。按张氏的观点,则“子之”的“之”为代词,“子”为意动用法,表示“把……视为子”、“以……为子”。
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茲,草木多益也。从艸,丝省声。与‘兹’字声义俱别。孔子弟子公祖句茲,字子之。”[5]170又说:“之,出也。像艸过中,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与‘生’‘屯’‘乇’‘韭’同意。孔子弟子公祖茲字子之转注。”[5]162依朱氏的观点,“句兹,字子之”的“之”与“兹”构成同义,与草木生长有关。但,他未解释“句”、“子”之义。
俞樾在《〈春秋名字解诂〉补义》中说:“樾谓王说非也。‘句’乃‘句萌’之‘句’。《月令》篇:‘句者毕出。’郑注曰:‘句,屈生者。’‘兹’,乃‘兹益’之‘兹’。《说文·艹部》:‘兹,草木多益,从艹,丝省声。’是‘句兹’二字并从艹木取义。《说文·之部》:‘之,出也。像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然则名句兹字子之,义正相应不必改字。”[6]依俞说,是“之”与“兹”同义,“句”为“曲”,“句兹,字子之”取草木生长旺盛之义。俞氏批评王引之的“改字”之说,认为名字当中有两个假借字不可取。
吉常宏、吉发涵认为:“公祖,复姓。兹、之皆有‘此’意,同义相协。‘子’为男子美称”[8]。他们认为“兹”是代词,表音也表意,是“此”义,“之”也是“此”意。
可见,针对王引之的训释,多位学者对“句”、“兹”、“之”的意义提出不同看法。在诸说之中,我们认同俞樾的观点。但是,俞樾的论述还不够详备,我们将在俞樾观点的基础上,对“句兹”、“子之”中的“句”“兹”、“子”、“之”进行考释,并补充相关文献资料,对“句兹”和“子之”之间的词义关系做进一步的补充论证。
《说文·句部》:“句,曲也,从口丩声。”[10]50。此“句”音“钩”,本作“勾”,“勾曲”、“弯曲”之义。《史记索隐》“句兹”下曰:“‘句’音‘钩’。”[3]2220在弯曲义上“句”音“钩”,即“勾”。《说文·句部》从“句”的字如“拘”、“苟”、“钩”本应居《手部》、《艸部》和《金部》,因为这些字的字义侧重于“曲”,所以放在《句部》。段注:“此三字皆会意兼形声。不入手、竹、金部者,会意合二字为一字。必以所重为主。三字皆重‘句’,故入《句部》。”[13]8《8说文》将“拘”、“苟”、“钩”等列入《句部》,强调了它们的“弯曲”义。因此,“句兹”之“句”当释为“曲”。“句兹”就是“曲生”,草木的曲生就是指其萌芽兹生的状态。王引之认为“句”是“拘”的通假字,训“止”,不可取。
“子”本象小儿初生之形,《说文·子部》:“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象形。”[10]309先秦文献里,“子”往往用来表示男子美称。《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4]1马融注:“子,男子之美称。”[14]2此外,“子”多用于名字中,王力说:“春秋时男子取字最为普遍的方式是在字的前面加上‘子’字,这是因为‘子’是男子的尊称。”[15]“句兹,字子之”之“子”即此用法,表示对男子的尊称,且起到衬字的作用。所以“子之”即“之”,义为草木生长时有枝丫侧出,逐渐茂盛。
由此可见,古人“句兹,字子之”,其名取“草木萌芽”义,字取“草木滋生”义。
“句兹”的取名之意,可从相关文字得到旁证。
《说文·屮部》:“屯,难也,屯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屈曲之也。一,地也。《易》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10]15段注:“屮贯一者,木剋土也。……《乙部》曰:春艸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彊,其出乙乙。’”[13]21“屯”象草木初生时,艰难突出地表的状态,“其出乙乙”描写的就是“句兹”的形态。《说文·艸部》:“萅,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10]27段注:“《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13]48“春”形体显示万物始出地面的姿态,引申指万物萌芽的时候或季节。《说文·艸部》:“萌,艸芽也。”[10]22“萌”是草木萌发。可见,“屯”、“春”、“萌”等字都与草木初出有关。阳气升腾,万物滋生的状况,古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用不同的文字来加以描绘、表现。因为,这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也是极为重要的现象,古人常以此命名取字,是基于万物滋生意象的思考。
除了文字,文献记载也能证明“句兹,字子之”是取义万物滋生意象。
古代民间神话中有专门管理草木生长发芽的神,名“句芒”。《礼记·月令》:“其帝大皞,其神句芒。”[11]1353郑玄注:“此苍精之君,木官之臣。自古以来,着德立功者也。大皞,宓戏氏。句芒,少皞氏之子曰重,为木官。……句芒,木正也。”[11]1353孔颖达疏曰:“‘其神句芒’者,谓自古以来主春立功之臣,其祀以为神。是句芒者主木之官,木初生时句屈而有芒角,故云句芒。”[11]1353古代民间神话认为草木的生长是由“句芒”神来管理。《白虎通·五行》曰:“其神句芒。句芒者,物之始生,‘芒’之为言‘萌’也。”[1]175“句芒”之名应是从草木初生取象得义。陈立说:“《太玄·玄数》:‘神句芒。’注:‘‘句’取春句屈而芒萌然。’则此文以物之始生解‘句’字,以‘萌’解‘芒’字也。‘芒’、‘萌’亦声义相兼也。”[1]176可见,“句芒”即“句萌”。《淮南子·本经训》:“草木之句萌衔华戴实而死者,不可胜数。”[16]“句芒”或“句萌”指草木初生屈曲而生的姿态,其在古代是常用词。
因此,我们认为“句兹,字子之”的名字词义与草木生长有关:“句兹”指草木萌芽屈曲而生的样子,“子之”与之呼应,指草木突破地表、开始生出枝丫向上生长的样子。我们的补充论证也说明,古人名字所用字、词是研究古汉语词汇的珍贵资料,古人命名取字寄托着美好心意或愿望,反映出中国古代特有的人物名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