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IL-6、CRP、D-D水平联合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0-02-26张庆
张庆
(兰考县中心医院 检验科,河南 开封 4753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为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类型,发病率较高,该病可并发肺栓塞、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致残率较高,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有研究指出炎症反应与DVT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纤溶功能亢进状态时可促使血清D-D水平升高,参与DVT的发生、发展过程[1-2]。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水平在DVT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兰考县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1例DVT患者作为观察组,女12例,男19例;年龄35~65岁,平均(47.50±9.20)岁。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36~64岁,平均(48.30±9.4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经患侧肢体足背浅静脉穿刺法溶栓治疗,尿激酶(30~60)×104U·d-1,总量为300×104U,当纤维蛋白原不足1 g·L-1时停药,皮下注射4 100 U低分子肝素(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1),每间隔12 h注射1次,并口服华法林实施重叠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控制PT较正常参照值延长1.5~2.5倍。
1.3 检测方法对所有受检者均抽取6 mL空腹静脉血,以3 000~3 500 r·min-1转速离心处理10~15 min,以移液枪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RP、IL-6水平,以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D-D水平。
2 结果
2.1 血清IL-6、CRP、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6、CRP及D-D水平较高(均P<0.05)。见表1。
2.2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IL-6、CRP、D-D水平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CRP、D-D水平低于治疗前(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IL-6、CRP、D-D水平比较
表2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IL-6、CRP、D-D水平比较
3 讨论
DVT是病理状态下血液在深静脉腔内滞留、凝聚形成血栓,导致静脉管腔被堵、静脉回流受限的周围血管性病变。随着对DVT研究的不断深入,炎症反应在DVT中的作用受到临床越来越多的重视。炎症可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静脉壁,促进血栓形成,血栓又可刺激静脉壁,将多种炎症途径激活,促使炎症因子呈高表达状态,加剧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受炎症细胞因子的调节及激发。
IL-6是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相关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在大鼠DVT形成2 d后,其体内血清中IL-6水平达到峰值,且与血栓形成范围存在紧密联系[3]。高表达状态下的IL-6可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诱发高凝状态,提高DVT发生率;其可诱导肝脏产生纤维蛋白原及CRP,促进血栓形成。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血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明显下降,低于治疗前。这说明血清IL-6水平不仅可作为临床评估是否发生DVT的敏感指标,且其在DVT病情进展及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多种疾病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清IL-6水平,因此,血清IL-6水平升高无法单独用于DVT的诊断评估中。
CRP是一种炎症反应蛋白,其水平异常升高可导致补体系统被激活,损伤血管内膜,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可启动机体凝血瀑布反应,促进血栓形成[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血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明显下降,低于治疗前,可见CRP参与了DVT的发生、发展过程,且经溶栓、抗凝等干预后其水平有所降低,说明CRP可作为临床评估DVT临床疗效、病情转归的有效指标之一。但多种病理状态下患者血清CRP水平均会有所升高,因此该指标无法用于与其他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D-D为纤维蛋白的最终降解产物,是血栓溶解或血栓形成标志物,可反映机体内纤溶及凝血过程。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血清D-D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血清D-D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可见DVT患者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经溶栓、抗凝治疗后其水平有所降低,可作为临床评估病情转归的有效指标,与炎症因子CRP、IL-6联合检测有助于DVT的检出及预后评估。
综上,DVT患者血清IL-6、CRP、D-D水平较健康者高,且经溶栓、抗凝治疗后其水平有所下降,三者联合检测对DVT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