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兰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致灾成因分析及评价
2020-02-26王玉竹闫浩文王小平
王玉竹,闫浩文,王小平,王 卓
(1.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2.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3.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实验室,兰州 730070)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沙漠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铁路饱受风沙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目前有20余条铁路(运营里程上万千米)线穿越风沙地区,风沙危害严重地段接近1 100 km,主要集中在新疆、西藏、内蒙和甘肃境内,具有标志性的铁路当属兰新高速铁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南疆铁路和临策铁路。风沙灾害给铁路运营带来了严重隐患,尤其是新疆境内的铁路线,经常遭受强风沙流的侵袭,轻则污染道床,影响道床的减振性能,重则吹翻列车,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风沙地区修筑铁路,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又是一项困难而复杂的工作。风沙问题始终贯穿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在勘察、选线、设计和施工每一个环节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由于风沙地区环境恶劣,且设计工作量大,勘察期间获取的数据偏少,导致防沙工程设计中参考资料不足,铁路开通运营后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2007年2月,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旅客列车行至南疆线珍珠泉至红山渠间,遭遇瞬间风力达13级的大风,强风沙流造成机后9~19位车辆脱轨,南疆铁路也被迫停止运营。
铁路风沙灾害是指风沙流途经路基时产生的风蚀和风积现象,影响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问题为风积。为保证风沙地区铁路的安全运营,国内外学者借助现场监测、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从风沙流结构特征[1-4]、道路工程沙害形成机理[5-9]、风沙灾害防治及其沙障防沙功效[10-17]、沙障设计参数优化[18]、风沙路基性能[19]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为铁路沙害治理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和现场实践经验。但是基于GIS的铁路风沙灾害评价鲜有研究。因此,在分析铁路风沙灾害致灾因子的基础上,基于GIS和AHP,综合考虑影响铁路沙害的主要因素,对新疆境内风沙灾害易发程度进行评价,以期对新疆境内铁路风沙灾害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1 研究区概况
兰新铁路风沙灾害主要位于新疆境内。研究区由北至南的三大山系(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将新疆分割成南疆和北疆两个自然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从地势上看,大体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态势。
由于新疆地处内陆,四周环山,远离海洋,使得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鲜明的特点,如晴天多、日照强、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劲频繁、风沙活动频繁等。
北方冷空气南下是新疆地区大风频发的主要原因,加之区内特殊的地形条件,大风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冷热空气的气压差、河谷和垭口地形的“狭管效应”和顺风向下沉的地势是造成区域大风的主要因素。当天山以北地区急剧降温时,气压升高,天山以南地区尚维持相对高温,气压较低,天山南北地区的气压差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为形成大风积累了足够的动力,天山的几处垭口地形为释放这种气压差提供了通道,气流通过这些通道夺路而出,形成了大风,而此时的垭口地形的“狭管效应”进一步加大了风力,成为形成大风的地形条件。
2 致灾因子
风沙活动是指气流携带沙粒起动、运动和沉积的过程。风沙灾害主要是由于风沙流平衡状态遭受破坏而产生,其直接影响因子主要有风力和沙源,间接影响因子主要有植被、海拔、粗糙度、坡向、干燥度。
2.1 风力
风力是风沙流形成的动力条件,当风速大于沙粒的起动风速时,地表松散的颗粒就会被气流搬运,形成风沙流,沙漠地区沙粒的起动风速一般为4~7 m/s,戈壁地区沙粒起动风速一般为11~20 m/s。兰新铁路沿途经过多处风区,具有风速高、风期长,起风速度快等特点,特别是三十里风区和百里风区,瞬时风速超过60 m/s。兰新铁路沿线年均风速分布见图1。
图1 兰新铁路沿线年均风速分布
2.2 沙源
沙是风沙流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风沙流蚀积状态的关键因子。当风力一定时,沙源越丰富,风沙流的输沙率越大,危害程度越严重,反之,则危害程度越轻微。倘若地表较为密实,不能提供沙源,即使风力足够大,也不能形成风沙流。
2.3 植被
植被是影响风沙活动强弱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固定沙源和减小风速(近地表)。当地表植被覆盖度较高时,沙丘表面很容易形成结皮,隔绝气流与松散沙粒的接触,间接减少沙源;另外,植被覆盖度较高时,可以减少近地表风力,降低气流的携沙能力,从而减弱风沙活动。兰新铁路沿线植被指数分布见图2。
图2 兰新铁路沿线植被指数分布
2.4 海拔
新疆的地形简单的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两盆地分别为天山北面的准噶尔盆地和天山南面的塔里木盆地,盆地中间分别是古尔班通古特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因为新疆是干旱少雨地区,水资源补充主要依靠环盆地的3座山脉的雪融水,雪水在山脚下较多,越往盆地中间流就越少。因此,新疆境内,除降雨较为丰富的地区,一般情况下,海拔越低沙源越丰富。兰新铁路沿线海拔分布见图3。
图3 兰新铁路沿线海拔分布
2.5 坡向
一般情况下,微地形上的山坡朝向与主导风向夹角越小,地形对气流的扰动越小,越不易在此形成风积沙害。另外,在微地形的迎风坡气流被压缩,风力得到加强,不易形成积沙;在背风坡气流扩散,风力发生衰减,容易形成积沙。由于新疆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且西北风的持续时间明显多于东南风。因此,朝向为东北和西南的山坡不易形成风积沙害,而朝向为西北和东南的山坡最易形成风积沙沙害,且朝向东南的山坡积沙可能性大于朝向西北的山坡。兰新铁路沿线坡向分布见图4。
图4 兰新铁路沿线坡向分布
2.6 干燥度
干燥度,又称干燥指数,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定义为某地一定时段内可能的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相比,它能够更加确切的反映某地水分的干湿状况。
新疆境内降雨量和蒸发量分布极不均匀,北疆降雨丰富,蒸发量较少;南疆降雨稀少,蒸发量较大;山区降雨丰富,蒸发量较小;盆地降雨稀少,蒸发量较大。降雨不仅是盆地周围山脉积雪的重要补充,也是绿洲植被生长的重要水源。降雨量丰富其蒸发量少的地区,区域植被覆盖度高,相应的沙粒起动风速增大,相反,沙粒起动风速减小。因此,区域干燥度间接影响着风沙流的活动强烈程度。兰新铁路沿线干燥度分布见图5。
图5 兰新铁路沿线干燥度分布
2.7 地表粗糙度
地表粗糙度一般指地表单元曲面面积和投影面积之比,是表征地表起伏变化的指标。空气动力学中,将风速廓线上速度为零的位置定义为粗糙度。而在地形学中(也称地表微地形),粗糙度即为地面凹凸不平的程度。地形平坦的沙面上,风速只要达到起动风速就会形成风沙流,但随着地表粗糙度的增大,近地表摩阻力随之增大,地面附近的风力就会被大幅度削减,以致无法起动沙粒,就不能形成风沙流。因此,地表粗糙度越大,越不易形成风沙流。兰新铁路沿线地表粗糙度分布见图6。
图6 兰新铁路沿线地表粗糙度分布
3 研究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风沙灾害评估模型,进行区域风沙危害程度评价。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由美国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运筹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适用于大量因素无法定量表示的决策中,主要强调人的主观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3.1 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根据指标间的隶属关系及重要性级别设置上下层,按照目标层(最高层)、准则层(中间层)及方案层(最底层)的形式排列起来,表明上下层之间的关系,层次分析结构见图7。
图7 层次分析结构
3.2 构造判断矩阵
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两两进行比较,判断其相对重要性,并将这些判断通过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构造判断矩阵。
假设某层元素M的主要影响因素为P1,P2,P3…Pn,则判断矩阵为
M=[P1,P2,…,Pi,…,Pn]
(1)
P1=[pi1,pi2,…,pij,…,pin]
(2)
其中,pij是因素pi对因素pj的相对重要程度,通常按表1中的标度[20]进行定量化。且判断矩阵需满足以下条件
pij>0
(3)
pij=1/pji(i≠j)
(4)
pii=1 (i,j=1,2,…,n)
(5)
表1 判断矩阵标度及含义
3.3 求特征向量和特征根
求解判断矩阵(正互反阵)特征向量和特征根的方法主要有和法、根法、幂法和最小二乘法,本文采用根法,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M的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6)
然后,计算Mi的n次方根
(7)
(8)
所求的特征向量即为
P=[P1,P2,…,Pi,…,Pn]T
(9)
最后,根据式(10)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10)
3.4 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可靠性检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矩阵阶数和最大特征值,计算偏离一致性指标
(11)
然后,根据矩阵的阶数,查询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表2)。
表2 1~10阶判断矩阵RI值
接着,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
最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当CR<0.1时,判断矩阵可看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基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判断矩阵,直到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 新疆境内风沙灾害危害程度评价
4.1 风沙灾害评价体系
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和风沙灾害成因机理,建立兰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评价体系,评价结构见图8。
图8 兰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构
4.2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根据每个致灾因子对上一级因子影响力的大小,建立影响评价因子判断矩阵(表3~表6),并对矩阵的一致性进行判别。
(1)层次单排序
表3为判断矩阵O及影响因子权重,由于矩阵O为2阶矩阵,故具有绝对一致性。
表3 判断矩阵O及影响因子权重
表4为判断矩阵M1及影响因子权重,结合表2中的数据,得到λmax=3.009,CI=0.005,RI=0.58,CR=0.008。由于CR<0.1,故矩阵M1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表4 判断矩阵M1及影响因子权重
表5为判断矩阵M2及影响因子权重,结合表2的数据,得到λmax=4.107,CI=0.036,RI=0.9,CR=0.040。由于CR<0.1,故矩阵M2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表5 判断矩阵M2及影响因子权重
(2)层次总排序
表6为风沙灾害评价因子及总权重,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到:
CI=0.5×0.005+0.5×0.036=0.021
RI=0.5×0.58+0.5×0.9=0.740
CR=0.021/0.740=0.028<0.1
故该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通过总层次排序的权重,不难看出,植被指标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风力。
表6 风沙灾害评价因子及总权重
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为了既能够与《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风沙危害程度分级相一致,同时又能够合理评价兰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易发性,将风沙灾害的易发性分为3个等级,其评价结果如图9所示。从图9可以看出,兰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重度区主要位于阿拉山口、达坂城(三十里风区境内)、百里风区和烟墩风区,中度区主要位于精河县境内。从地形地貌上看,重度区主要位于垭口地形附近的戈壁区,区内风速在“狭管效应”的作用下,明显大于其他区域,给风沙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另外,该区域地表粗糙度低,降雨稀少,蒸发强烈,给风沙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而中度区主要位于以流动沙丘与半固定沙丘为主的艾比湖区域,该区域沙害主要为人工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导致湖水大幅度萎缩(艾比湖原是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精河、博尔塔拉河和大河沿河的尾闾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人口增加和大规模水土开发,使艾比湖流域的主要河流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被拦截断流,精河、博尔塔拉河入湖量减少),干涸的湖底沙堆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另外,该区域位于阿拉山口
下风向,风速较大、周期较长,给风沙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风沙活动较为发育。
图9 兰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易发性分布
4.4 评价结果检验
由于新疆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新疆境内大风活动强劲频繁,大部分区域位于戈壁荒漠区,地表植被覆盖度低,风沙流活动强烈,尤其是风口地区,风沙灾害十分发育。表7为1960年~2010年兰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发育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风沙灾害严重地段主要位于烟墩风区和百里风区,上述结果与GIS分析结果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科学合理。
表7 1960年~2010年兰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发育情况
5 结论
(1)根据新疆境内风沙流的形成机理,提出采用风速、沙源、植被、海拔、坡向、干燥度和地表粗糙度评价兰新铁路风沙灾害。
(2)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区域风沙灾害评估模型,并利用GIS平台对各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将研究区内风沙灾害按易发性分为轻度易发区、中度易发区和重度易发区。
(3)兰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重度区主要位于阿拉山口、达坂城、百里风区和烟墩风区,中度区主要位于精河县境内临近艾比湖区域。
(4)GIS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方法科学合理,可为其他风沙地区铁路建设提供一种新的评价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