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
2020-02-25刘倩
刘 倩
(阳泉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阳泉 045000)
一、马克思幸福思想的理论来源
西方历史上,有众多研究幸福观的学者,但是基本上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幸福观理论,但是大部分的幸福观都内在的渗透着哲学的思想,他们希望从幸福与需要、幸福与快乐、幸福与道德的关系等几方面来论述幸福观,并通过论述希望能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一种哲学的思考。其中,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感性主义幸福观、宗教学派幸福观对马克思幸福思想的理解和界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这些是马克思的幸福观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
(一)需求是幸福的内在动力。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内在驱动力量,如果人类没有了任何的需要,就不会进行任何的活动,也就没有了追求幸福的动力。因此,需要是活动的前提,而需要的满足是实现幸福的基础。人类首先必须满足自身的吃穿住行的需要即物质需要,这是其他需要满足的前提和实现幸福最基本的东西。
(二)实践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人类的终极追求和奋斗目标,它不是原本就存在的,也不是人们构想出来的,而是人类通过自身的实践劳动创造的。马克思指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连几个星期的时间都不到就会灭亡。从而可以看出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
(三)快乐是幸福的外在表现。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得到满足后快乐的心理体验。幸福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快乐。但是幸福和快乐并不是等同的。然而人们感官所感到快乐后,人们会得到幸福,但是这种幸福可能是短暂的,并不是长久的,幸福中包含着快乐,但快乐并不一定意味着幸福,快乐只是幸福的外在表现而不能和幸福等同。
(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幸福的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要保障人是自由的,即人类摆脱了自然物的限制,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制约,自由自觉的进行实践活动;在自由发展的基础上进而要进行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即人的各方面能力和个性都得到普遍的提高。马克思说:“任何人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的发展自己的一切的能力。”①人的全面发展在能力方面表现为智力和体力的全面提高,各方面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展现,人的道德品质也要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这样人才能更好的追求和实现幸福。只有在社会中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个人的活动才能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保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五)奉献是幸福的归宿。幸福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但是一般认为幸福是人的需要的满足和自身发展的完满,但是马克思认为无私的奉献是幸福的最终归宿,也就是说为整个人类的解放和发展事业奉献自身的力量是幸福的最高境界。人的本质决定了人不能孤立的在社会中生存,要想生存必须依靠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依靠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得到了发展进而获取了幸福,因而人在过上幸福的生活后,也应该积极的为社会作出贡献,以使幸福获得更大的社会效应。
三、马克思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幸福问题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在每个时代各有不同,但是至今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来界定幸福。马克思对西方众多哲学家的幸福思想进行继承和批判,又经过自己的不断总结,创立了马克思的幸福观。马克思的幸福观是科学合理的幸福观,比之前的西方哲学家的幸福观更加全面具体,对我们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对青年职业选择的价值。中学时期的马克思就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②。这表明,中学时期的马克思就有为全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
马克思所主张我们在选择职业时要充分考虑和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而且职业选择的方向不要仅仅为了一时的兴趣和爱好,而要考虑的全人类的幸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说个人幸福要服从于全人类的幸福。当我们职业选择没有方向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多研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按照马克思的幸福观关于职业选择时的论述来考虑自己应该选择什么职业,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不要脱离现实,不要过分的超出自身能力的范围,并且对职业的定位不要局限于看能不能满足自身物质欲望的需求,更多的是看能不能对社会、国家和人民带来福利,这样的话人们在职业选择时就有了一定的方向和目标,可以为人生目标的实现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对人们树立信仰的价值。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丰富而复杂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也各有不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方面,有的幸福是可以得到的,有的不幸是可以避免的。另一方面,有些我们设想的幸福是不能够实现的,而有些不幸的事情也是不能够避免的。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科学合理的幸福观,与以往的幸福观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马克思的幸福观是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的统一;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是劳动和创造的统一;是人的幸福和人的本质的统一。马克思的幸福观所倡导的是劳动创造幸福,只有经过自身不断的劳动,才有获取幸福的可能,幸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需要自身的努力获得。在实现幸福的基础上,要懂得积极为国家、社会和他人作贡献,因为自身幸福的实现也是在社会和他人奉献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要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三)对“中国梦”构建的价值。习总近平书记提出并深刻的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和带领下,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中国梦的实现目标和马克思幸福观的内涵和实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让人民生活的更好,使人民更加幸福,并且不是指单个人的幸福而是全人类的幸福。中国梦的实现更像是马克思的幸福观在中国的发展和升华,中国梦的实现过程需要以马克思的幸福观理论作为指导,马克思的幸福观为中国梦的目标提供了理论保障。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30.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