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管理模式劳动关系的有效性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劳动法法律法规劳动

周 玲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一、研究背景

中国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成长壮大,在促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劳动关系却日益复杂。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管理模式,它们分他分别是传统/等级模式、人际关系模式、系统模式和现代人本主义管理模式。

传统/等级模式侧重于组织内管理体制和管理技术的提升与完善,强调组织内正式或非正式团体的建设,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对员工实行平等式的管理。人际关系模式即将组织中不同所有者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组合起来,建立组织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系统模式下的管理的侧重点转向于注重组织的整体性和目标性,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整体协调,对员工实在于使组织更富有活力,对员工实行民主的、开放的管理。

人本主义管理模式则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个体在组织中的作用,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围绕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开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目前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上是稳定协调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企业也出现了诸多劳资关系不和谐问题,如劳动关系确立不规范、职工政治民主权利落实不到位等。企业促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劳动关系也出现不少问题,尤其是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劳动关系有效性方面,需引起重视。基于此,本文围绕不同管理模式下劳动关系有效性展开研究。

二、文献综述

Karen A.Shire(2019)指出劳动合同为劳动者和雇佣单位间成立起来的一种劳动关系,依法协商的双方需履行的权利及义务的协议,依法商讨制定的双方在合同签订期间需履行的权利及义务的协议,属于具备法律效力的法律形式。《劳动法》明确指出:成立劳动关系需制定并签署劳动合同[2]。不过,现今因劳动力市场供给过剩,求职者急于求职,而用人单位则刚好利用求职者的这一特殊性心理,更为了减轻负担,逃避责任,直接就不制定用工劳动合同,或在劳动合同里制定一些不公平条约,部分企业虽签署了劳动合同,不过合同缺乏规范性,侵犯了求职者合法权益[3]。

吴凌云(2018)表明在系统模式下,工资工时是导致、企业劳动关系紧张的关键原因。从现今企业用工情况来看,员工工资相当低,且拖欠工资的情况明显,有严重的克扣工资的情况。具体表现为:(1)延长劳动时间,超负荷劳动,国务院提出的40h/周工作日制,而这在企业内基本上就没有贯彻执行。大部分、企业都没有8h工作制,每周一般都是6天工作制,若业务旺季,还要求员工无条件加工,还没有加班补贴,工作时间甚至超出12h;(2)工资偏低,拖欠工资现象严重,不少企业对外地雇员均根据该地最低工资线进行薪酬计算,工资低的情况较突出。看似满足《劳动法》相关规定,不过实际工人付出和报酬根本就不成比例,但因现今整个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工人也只能默默忍受,这些现象均应得到重视并及早解决。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均有对不同管理模式下劳动关系现状展开研究,但是很少有比较全面的研究。因此,围绕不同管理模式下劳动关系有效性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不同管理模式下企业劳动关系有效性的条件和对策

面对矛盾加剧,不断恶化的劳动关系,需通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找出可以完善我国不同管理模式下企业劳动关系的主要策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得以实现。具体的讲,还应站在企业内、外部两个视角来开展工作:

(一)传统/等级模式劳动关系有效性的条件——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即企业发展中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与企业职工行为规范的具体显现,可让职工认同一个目标与价值,并齐心协力朝着这个目标而奋斗,使职工与职工工间,职工与领导间关系更融洽,从而提升职工归属感,使职工更愿意努力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可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使企业劳动关系更和谐。

(二)人际关系模式劳动关系有效性的条件——树立相同价值观

1.企业每一位职工均应严格按照企业内现已有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并定期组织职工学习,提高职工的综合道德素质,使职工更敬业,并将这种敬业奉献精神带到岗位上,形成统一企业价值观。

2.营造公正公平企业文化。针对企业、政策,职工福利等一些牵涉到职工利益的易加剧劳动关系矛盾的问题在解决上均应听听老员工的看法,与职工多沟通交流。

3.维护良好企业形象。好的企业形象能提高员工认同感及自豪感,让企业凝聚力更强,这能为企业与员工搭建“心理契约”创造良好条件。

(三)系统模式劳动关系有效性的条件——企业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

对于我国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和《劳动法》配套的法律法规落后,且存在的可操作性低等问题,还应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及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

1.不断完善现有《劳动法》,增强部分适应当前我国、企业发展水平及劳动力市场人才共需求要求的劳资关系法律法规条例,尤其是对一些员工在工作环境、时间、福利等权利上更应作出明确规定,并制定与劳资关系调整机制相关的细化性法律条文,使《劳动法》更有权威性。在劳资冲突劳资争端的处理上面,应从保障员工合理权益着手,实现有法可依。

2.进一步制定并健全与《劳动法》配套的其它涉及劳动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制度。如《社会保险法》《欠薪保障金制度条例》等与适宜具体各行业工作人员的劳动法律法规,全面保障劳动者的薪资收入与正当权益,尽可能的改善员工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

(四)现代人本主义劳动关系有效性的条件——企业制定协商机制,发挥工会价值

结合《劳动法》与《工会法》,需尽可能展现与激发企业工会组织的价值与作用,使企业的工会更好的保障工人合法权益。工会组织还可针对员工最关心的、最渴求解决的问题着手,做好维权工作,并借助法律知识培训、文化活动开展等方式,让企业的员工树立正确思想理念,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

四、结论

尊重员工,激励员工,始终从维护员工根本利益着手的情感管理能够在促进企业发展、营造和谐劳资关系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而言,构建和谐融洽的劳动关系,彼此尊重,感受人和人间的温暖与快乐也属于企业管理的大事,更是一门艺术,可以促进不同管理模式企业成立高效有序的劳动关系团队队伍,使企业获取更大利润与长远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劳动法法律法规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法教育实践研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热爱劳动
2018劳动法规定:员工因降薪调岗而辞职,单位必须支付补偿金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