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条与学校精神
——以霞浦县第四小学的办学实践为例

2020-02-25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青苹果信条信仰

陈 谨

(霞浦县第四小学,福建 宁德 355100)

在办学治校过程中,校长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办学治校是否有精神引领?如果有,这种精神是怎样存在和升华的?学校精神是否来自教育信仰或教育信条?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霞浦县第四小学担任校长期间,努力思考,认真探索,通过理论整合和实践梳理双管齐下的方式,厘定“教育信条与学校精神”相一致的理论与实践框架。下面从教育信仰与教育信条、教育信条与学校精神、学校精神与办学理念三方面分别论述。

一、教育信仰与教育信条

(一)教育信仰与教育信条的关系

教育信仰,简而言之就是教育期望,是作为主体的个人或集体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和遵从。在尊重教育的基础上,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领会教育内部联系的逻辑方式,升华教育功能与价值的追求境界。

在中国古代,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仁”,“仁以爱人”要求教育者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仁、义、礼、智、信”的全方位价值追求,使其教育体系既有经天纬地的思想高度,又有万世师表的源远流长。孟子、荀子、朱子等教育名家从孔子那里接过“仁”的教育信仰,才有了儒家学说的显著理论成就和突出的实践影响。在西方历史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号称古希腊的“教育三杰”,各自都有教育信仰:苏格拉底坚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柏拉图著有《理想国》一书,教育信仰贯彻于“哲理教育”的各个方面,并提出“教育改造人性”的口号,是其推崇的“学园教育”的奠基石;亚里士多德明确表示其教育信仰是追求美德,最早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到了现代社会,以教育信仰为先导,提出教育价值和目标,并且身体力行地实践的教育大家更是灿若繁星。前有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后有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前有蒙台梭利的“能力训练”和“自由体验”的教育取向,后有黄炎培的“谋个性之发展”和“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育原则;前有苏霍姆林斯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设定,后有李希贵的“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的教育新视角等。可见,教育者必须秉持教育信仰,追随富有个性价值又有普遍意义的教育信念,才能一以贯之地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实现富有时代价值又有跨时代影响意义的教育开拓。

“教育信仰”和“教育信条”略有不同,虽然它们都表达了教育探索的精神追求,但“教育信仰”更多偏向抽象的信念,更多表达一种精神需求和价值认同,更多体现为宽泛的情感体验和理性选择;而“教育信条”却是集中凝炼为一种信奉的哲理,表达为一项教育主张、一个教育说法、一种教育原则,因而更有理论的张力和影响力。在学校实际运行和发展中,更多是通过“教育信条”来建构“教育信仰”,通过理解和践行“教育信条”,从而坚守和丰富“教育信仰”。简而言之,教育信条是具体而切实感受的,教育信仰更加抽象而且泛化。本文更多的探讨教育信条如何产生,尝试解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问题。

(二)教育信条落实教育信仰的办学实践

霞浦县第四小学在立校之初,就将学校教育信仰乃至教育信条摆在首要位置。秉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学校考虑过各种教育信仰,反复斟酌“幸福教育”“快乐教育”“生命教育”“绿色教育”“海洋教育”等教育信条,总感觉意犹未尽,难以表达新时代教育形势发展对立校办学的任务要求。为此,学校发动师生和家长建言献策,请专家指点迷津,经过广泛讨论,不断筛选,最终提出“青苹果教育”的教育信条,确立了教育追求的价值取向。通过寻找教育信仰,明确“办什么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这些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并用教育信条的形式,将师生心目中的价值追求进行表达、扩散、落地,实现办理想教育、走特色道路、做有成效办学的育人目标。

“青苹果”作为教育信条推出后,社会反响强烈,许多人认为这个教育信条不俗、不厉、不偏。因为“青苹果”圆润有灵气,别具一格,用“青苹果”来表达教书育人的价值追求,目的是希望培育出来的学生更加“大气”“灵气”,更能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做社会最需要的个体。“青苹果”虽小,但寓意深刻,精神象征鲜明,具备教育信条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包含如下几个教育维度:第一,“青苹果教育”具有鲜明的办学导向和突出的教育理性,是关注学生成长、重视学生进步的教育,立意是好的。第二,“青苹果教育”是注重过程的教育,而不是只关心结果的教育。抓住学生可塑性强、适应力强的特点,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因人而异的施予教育强度,让学生成长过程更加多元灵动,方式是好的。第三,“青苹果教育”是永不止步的智性创新,而不是固步自封的知识填塞。鼓励创意、创设、创建、创造,其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第四,“青苹果教育”是富有想象和哲理的教育价值指向。“苹果”常常被当作智慧的媒介物,因此学校希望学生都拥有苹果,富有智慧,寓意是好的。

二、教育信条与学校精神

(一)教育信条与学校精神的关系

学校精神表现为学校的活力活性、意识意志,以及推动学校发展的底蕴底气。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所在,是教书育人的价值属性所在,也是师生行为动机与做人做事的准则所在。为此,确立学校的教育信条之后,要确定学校精神的表达方式。学校精神从客观上是学校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的结果,而在主观上却是学校教育信条衍生的产物。就学校发展需求而言,教育信条具有突出的普适性和指向性,是教育发生、扩大、提升、发散的抽象力量造成的结果。教育信条具有启蒙与开智作用,能以精神存在和价值取向的方式直抵师生心间,经过积淀、整合、升华而成为学校精神。因此,学校精神既是教育信条的观念表达,又是教育信条的实践指向。“学校精神”具有抽象性、共识性、普遍性的特征,就这个意义来说,“教育信条”就是“学校精神”,它们都是“形而之上”的;反过来说,“学校精神”也凝结在教育信条之中,“精神”与“信条”都有让人仰望和激励的作用,它们是共通的。学校精神在逻辑上从属于教育信条,在实践上更接近于学校存在与发展的操作层面,是学校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习惯形成的结果。学校精神不仅仅是作为教育信仰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教育激励而发挥影响,起着鼓舞师生、凝聚士气、达成共识、追求价值的激励作用。

(二)教育信条指导学校精神的办学实践

学校精神一旦形成,就有自身的独立存在的作用方式。以精神形式积淀习惯、传统、共识、信念、风气、约定等,构成抽象意义上的学校内涵。霞浦四小基于“青苹果教育”的丰富内涵,导出“青苹果教育”的精神外延,即从“青为大美,圆润四方”的具象性、形象性、抽象性、大象性的内涵表达中导出“大气做人,灵气做事”的学校精神。“青”而“圆”的融合,恰恰表达事物的张力与活力,代表人格倾向中“灵气”的一面;应时而变,因地制宜,则有助于学生灵活变通、心气聪颖。这种“青苹果精神”在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中起着压舱石、风向标、不间断电源的持续作用。具体说来,“青苹果精神”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青苹果”是具象的,可以唤醒精神自觉。学校希望教育精神能够深入人心,尤其是能让学生们接受并喜爱。选择“青苹果”这一学生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物体来作为学校精神的表达,让学生看得懂,听得明,想得了,做得出,体现为接地气,进心田,化行动的“信仰”。第二,“青苹果”是形象的,可以激发精神想象。“青”色较为大气,在色调上较为含蓄,更注重内涵厚重;“青苹果”虽青涩不甜,却是“苹果”成长中最有活力的阶段。“青苹果”由小到大,格局不断放大,外表越加圆润,这正是其大气豁达的形象所在。第三,“青苹果”是抽象的,可以转换学生的思维方式。“青”是特色,亦是凝结了五颜六色的高度抽象色,反过来说,青色是包括了百千种颜色在内的大色,一旦加水就可以衍生出不同的颜色。这告诉学生知识与技能尽可灵活运用,化成生活、生产、生命的繁多色彩,关键在于机会选择和机会创设。让学生抓住机遇,挑战自我,选择取舍,创设独特,潜意识中灵气十足。第四,“青苹果”是大象的,可以提升师生的思想境界。“大象无言”是一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是一种为人做事的风范要求。“青苹果”虽然有大气、灵动之美,但不张扬,低调平和,因而具有大气象、大格局、大风范。这对于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滋润人文情怀,养成“大气”“灵气”的人格气质具有启迪作用。

总之,从具象的简约、形象的生动、抽象的深刻到大象的智性,都说明“青苹果”的内涵与外延丰富多彩,寓意深刻,具备文化品味和教育真谛,可以作为四小人的教育共识,从而成为学校的形象代言。从教育信条引申出学校的精神追求、价值引领、实践取向等方面的着力点,也展示了“青苹果教育”的目标与导向作用,这正是推动学校发展所需正视和努力的方向。

三、学校精神与办学理念

(一)学校精神与办学理念的关系

学校办学理念是全体师生共同约定的价值取向,更是学校的课程改革行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特色办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集中表述。因此,构建鲜明而且可操作的办学理念至关重要。

教育信条、学校精神向办学理念转化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将哲理层面的信条、口号、准则变得更加生动具体,让哲理性变成导向性,准则性变成指引性,单一性变成谱系性,才能成为师生行动的方向指南。简而言之,就是将“教育信条”“学校精神”掰开、揉碎、整合、渗透,成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方式的核心理念,成为“一训三风”的关键支柱,并且做到逻辑贯通、表达融通更好地指导学校的科学发展,成为师生行动的基本共识。

(二)确定办学理念的办学实践

通过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当地历史传统与地域文化、吸收各方有益意见之后,霞浦四小确定“青苹果教育”为统领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具体如下:

1.办学目标:知微入宏,灵性飞扬。以“青苹果”为办学理念,希望唤醒师生对历史上“苹果’被喻为开智明慧、启迪想象力、促进跨界创新的美好回忆。目标是培养具有智性仁心、想象丰富、创新不息的人才,符合现今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对“双创”人才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现今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优秀学生的需要。“知微入宏”,希望学生能够开拓视野,与时俱进,既能入微精进,又能驭宏开拓,兼具技术型与领袖型两者的优秀品质;“灵性飞扬”则希望学生心思慎严,情感绵密,富有灵气,以大智做人行事。

2.办学方式:琴书自乐,风雅长存。强调学校办学应有“书声朗朗”“弦歌不绝”,师生具有优雅的风范。“琴书自乐,风雅长存”,突出学校教育的人文价值,同时要求师生博学广识,科学进取,才能促进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

3.“一训三风”。(1)校训:平和清新,果行育德。再次把“青苹果”的内涵加以发挥,要求学生心智并进,德行上品。“平和清心”是指学生应当有平和心态,清新养志;“果行育德”一词来自《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即要求学生坚定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校训将“平”“果”二字连在一起,强调“青苹果教育”志在培养有高尚灵魂、良好情操、突出才艺、敢想敢做敢为的优秀学生的追求。(2)校风:至善至美,惟真惟新。校风是学校“三风”之首,要求学生保持真善美,做真人、说实话,做到创新有为、创业有位。(3)教风:立德立言,广见广识。针对教师而言,要求教师德高学厚,思广言深,成为学生表率。(4)学风:好学好问,修身修心。针对学生而言,要求学生勤学勤问,才能学问精进;同时修心正身,才能德以服人,德以立业。

总之,深刻理解教育信条、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之间的理论逻辑关系,并且厘定它们的丰富内涵和外延框架,有助于解决学校发展的价值观和脚手架的搭建问题,为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和教书育人质量奠定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青苹果信条信仰
早恋是个青苹果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居家信条
七月记事簿
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刺客信条
傲慢的青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