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

2020-02-25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土豆长方体体积

许 义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1]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与创新,促进课程体系及教学思想的变革,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结构的革新。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课堂教学和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自主学习地位不高、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等现象,信息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改变课堂结构,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首先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要以平等的态度鼓励学生,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分享发现和成果,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质上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虽然照顾了全体学生,却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教学中广泛融合信息技术,推动教与学活动的革新。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努力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掌握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2]

例如,在《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计算器使用已有一定了解的学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互助活动,开展合作性自主探索。学生在探索中得到新的启发:取5 个数字,任意组合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积最大是多少(提示:先组数,再计算)?利用“大数尽可能排在高位,两个数的差尽可能小”的规律,学生借助学习终端的计算器功能稍作比较,很快算出最大的乘积。有思维灵活的学生提出:要使组成的两个数乘积最小,也有类似的规律吗?这时不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就自主开始用指定的数字进行学习探究。在强化学生对信息设备操做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学习的兴趣水平,会对其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乐于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运用希沃助手等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和知识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又符合学生认知程度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生动地呈现问题信息,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地思考,有效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情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3]

例如,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呈现动画(生活中长方形物体的周长),让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产生直观、初步的印象。再提出问题:“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便签本)的周长?”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回答过程中相互补充,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解答方法:(1)(6+4)+(6+4)=20cm;(2)6×2+4×2=12+8=20cm;(3)(6+4)×2=10×2=20cm。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希沃课件演示,以直观的表象加深学生对解答方法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哪种解法最简便?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比较,概括出(长+宽)×2 的计算方法最简便。教师追问:“这个公式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其他长方形的周长,并进行验证。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解决实际数学问题,自主建构知识,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三、优化课程内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强调,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学科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1]

1.呈现:激励发现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使用多媒体设备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形象生动地结合在现实背景中,加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学科的角度来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2.启发:放手独立探究。教师可通过课件演示,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探究活动等方式提出疑问,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求知识的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树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调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

3.质疑:鼓励勤于思考。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思维定式,解决问题的策略容易受到知识经验的局限。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提出个性化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取出一个土豆问:“它的体积是多少?”一开始,学生对如何计算土豆的体积不知所措,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想到用切、割、拼的方法,求出土豆的体积。教师继续质疑:“如果不改变土豆的形状,如何求出土豆体积?”学生一时无法回答。于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取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器皿,里面盛满水,将土豆完全没入水中,水溢出来后,再把土豆从水中捞出,水面下降了。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土豆的体积等于器皿内水面下降后空出的那部分的体积(或溢出的水的体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测量并计算出结果。这样设疑激情,以情诱学,学生通过层层思考,在解决问题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搭建探究平台,展示自主创新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探索,在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理解,以至于独到的见解。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4]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之后,引导学生思考:“用12 块1 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摆一个体积是12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怎样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发挥想象,小组合作用学具拼摆。教师采用信息手段实时展示各种摆法,进行对比。通过验证,学生认识到,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不同,是因为摆放的位置不同,长方体的体积是相同的。利用教具、学具、多媒体等各种感性材料,使学生感知、操作后形成知识的表象,发挥创造力,发展空间观念。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让学生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求长方体体积的环节,着力于建立学生关于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知识体系,并注意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为学生搭建探究学习的平台,展示其自主创新个性。

综上,新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多更真实的自主探究的机会,真正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中思考与探索,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猜你喜欢

土豆长方体体积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土豆喝水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抓不变量巧解题
土豆的问题
谁的体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