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探析
2020-02-25姜丹丹刘文文
姜丹丹 刘文文
(绥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残疾学生专业学习、就业等方面支持保障服务,促进残疾学生更好融入社会。”黑龙江省绥化学院从2013年突破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空白,目前作为省内唯一设有特殊教育本科专业的院校,能够代表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目前存在整体发展相对滞后,特殊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的问题。为突破这种困境,黑龙江省在“十三五”期间应采取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相关制度,扩充教师队伍人数,提高教师执教素养,健全残疾人高等教育服务体系等措施,从提高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着手,以给残疾人提供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教学。
一、构建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意义
(一)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的提供内在动力。随着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其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残疾人高等教育构建强有力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能够为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积累有效的实践经验。在构建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过程中能让各级政府与高校确实认识到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短板,为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确凿的验证,为解决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撑。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过程作为实现、发展,推广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可靠途径,是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宝贵经验。[1]同时,构建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有益于各政府机构及高校推进相关管理机制改革,并为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整体规划与合理决策的依据。
(二)黑龙江省残疾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共享理念,强调机会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的提出对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黑龙江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构建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推动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前进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提高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并且,各级政府与高校在构建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过程中,既能够实现对特殊教育理论的深化,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践发展过程中的可操控性较强。同时,构建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机制的过程中通过理论的建设和上升,能起到指导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实践应用效果。
(三)黑龙江省残疾人群受教育水平进步的关键途径。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是以通过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来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黑龙江省拥有数量庞大的残疾人群,且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很低,残疾人口受教育水平文化偏低。这也说明黑龙江省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有巨大的需求量,并且发展前景还有很大空间。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提升自我价值感,最重要的是通过高等教育,残疾人能自信地融人社会,获得社会认同。习近平总书记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残疾人提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教学,能够直接给广大的残疾人群带来普惠,现实表明,残疾人的受教育状况与他们参与社会工作的层次及收入的高低水平是呈正比关系的。通过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显著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进而增加社会竞争力,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效能感并融入社会,参与更高层次的社会活动,分享新时代快速发展的社会成果,造福于广大的残疾人群。
二、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残疾人高等教育制度保障欠缺。第一,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随着残疾人高等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愈加受到重视,黑龙江省也颁布了相关文件。如2011年10月实施的《黑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2017年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黑龙江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的通知》。这些原则性的条例及通知为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依据,但其中条款规定的内容并不明确,在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总体指导和管理存在着明显欠缺,相关制度体系构建较慢,缺少相关制度、政策,法规的明确细则作为保障黑龙江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背景,也造成了操作性较差的局面[2]。第二,黑龙江省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投入存在不足。纵观整体,黑龙江省在残疾人高等教育经费方面的支出处于较低水平,使得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经费缺口较大,教育数量与质量的矛盾较为突出。加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普及,教学方法的持续更新和改革,黑龙江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成本不断提高。同时黑龙江省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速递不能满足其需求,导致黑龙江省与国内高校相比在残疾人高等教育方面的还存在一定差距,使相关重要工作发展迟缓,阻碍了黑龙江省残疾人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第一,伴随着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数也在稳步增多,截至2019年年底,绥化学院特殊教育学院2017级在校听障生67人、2018级在校听障生80人、2019级在校听障生80人,这必然要求教师队伍上的壮大。[3]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与国内其同类高校的师资力量是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现有的教师队伍无法满足残疾人进入高校学习的需求。随着我省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残疾人渴望接受高水平的教育,以获着更好的融入社会的素质和技能。但目前,以绥化学院为例,在融合与合作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现在采取的师资方式通常是从传统专业课的教师来给残疾人专业的学生上课。这些残疾人教育从业教师大多数接受过校内短期的手语技能培训,少数接受过校际长期专业的手语技能学习,这就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课需要手语技能的水平较高,与自身现状存在一定差距,在授课时会造成知识表达与接受的不完全性,使残疾人学生学习效果受到影响。第二,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整体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以绥化学院为例,现有特殊教育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讲师33人;硕士研究40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3]。目前面临着高职称教师比例较低,教师职称结构有待调整;博士学历教师数量少,学历结构亟待提升;中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总数上比例偏高,年龄结构需要改变的问题。这些问题即不利于残疾人高等教师教学质量的保障,也不利于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发展。这些情况对应要求高校教师队伍提高高等职称的教师比例,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让更多有经验的中壮年教师进入这支队伍,以解决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不合理问题。因此,如何尽快培养出一批高质量、高素养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三)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体系不足。第一,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意识不足。目前,黑龙江残疾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在普通高校里设残疾人专业学科,而在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以教务处、教学质量评建中心,教学院系为主体的部门联合起来,在把教学管理工作看做是行政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文件所规定的条例进行日成教学管理。虽然这些部门能够有序的进行学籍、教材、课程、考务等方面的管理,但是针对残疾人学生需求为焦点的教学质量的深入剖析还很欠缺,特别是缺乏对残疾人大学生的针对性,对以残疾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本质的深入研究不足,使其一直被定位为被管理者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管理意识的主导显示出教学服务意识淡漠。也导致了残疾人大学生提升受教育质量的学校制度亟待加强。第二,残疾人大学生信息化建设教学服务滞后。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但是在残疾人大学生信的教学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随着数字化教学的更新和改革,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教育领域有了的广泛应用。但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新教学模式在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上的建设和应用还很少。而这些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对于残疾人大学生来说,更能还有效的补充他们因生理原因而导致的学习困境。这些都需要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面迎接新的要求和挑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残疾人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建设方面的步履。
三、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构建路径
(一)多方联动,加快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制度保障。第一,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部门、高校及社会各界联动支持。政府部门应充分重视保障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尽快出台并制定具有明确操作性的保障教学质量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使残疾人高等教育有更强细则性的制度依据。如:明确残疾人高等教师的培养,培训规范;构建对残疾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的监控及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对高校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创造必要的特殊条件等进行规定,切实维护残疾人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权利。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地方高校和社会办学中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加强顶层管理和具体办学指导,对教学效果休戚相关教学质量、条件,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评估,以给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第二,因为残疾人高等教育需要诸多辅助学习的软件和硬件,以解决学生因生理上的缺陷而在学习上产生的困难。所以残疾人高等教育在同一教学内容上需要的经费往往高于普通高校一倍或数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扩大对残疾人高等教育投入的预算,在经费下拨时真正实现资金的到位,以保证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需要。高校需以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的,持续性地争取主管部门的扶持,落实十三五规划中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决策。并确保划拨到位的资金专款专用,落实到在提高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建设上。尤其是在特殊教育院系设在普通高校中,并不拥有真正的经济管理权力,经费使用受到限制,基于这种现状,更应由高校来构建保证相关经费要落实到特殊教育院系的残疾人专业教学质量建设的投入体制。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立相关机构,对地方高校和社会办学中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加强顶层管理和具体办学指导,对教学效果休戚相关教学质量、条件,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评估,以给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不断壮大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力量。第一,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首先必须达到普通高校的目标要求,这是高等教育对师资的共性要求,也是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这些情况对应要求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提高高等职称的教师比例,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让更多有经验的中壮年教师进入这支队伍,以解决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不合理问题。同时,基于残疾人高等教育是以残疾人大学生更适合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的,因此教师队伍的结构要素还应该进行扩充,强调具有相关学科行业的实践经历;强调专业的实践能力;强调教师在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这些都是残疾人高等教育从业教师的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4]第二,基于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残疾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进入高校前残疾人接受的教育水平也不尽相同,有的在普通学校里接受融合教育,有的在特殊学校里接受专门教育,这也决定了残疾学生在教育基础和认知能力方面也存在显著地差别,这些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残疾人大学生教学工作的复杂性。这就要求从事残疾教育的高校教师掌握关于残疾人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拥有提供因材施教、综合考量,精细化的教学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加强对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有规划的给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不断的完善其对特殊教育技能的掌握。基于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还应该具备熟练运用手语、盲文等技能,多元化的生动表达能力,及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方法等要求,这也决定了从事残疾人教学过程的难度十分巨大。所以在尽力对专业教师进行运用手语,盲文技能培训的同时,应该加大引进专业的,高水平的具有以上技能专业教师,理想的的状态是能够给课程教师配备一定的比例的手语,盲文辅助教师,抑或在学生中挑选具有与正常人和残疾人沟通能力的学生做为助教,协助课程老师进行教学,以保障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三)着力健全残疾人高等教育服务体系。第一,加快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由于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时间还较短,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较为欠缺,在专业设置上较为狭窄。随着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就业市场岗位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愈加凸显。这也意味着学生职业教育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应在充分尊重和发挥残疾学生的潜能与特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适合不同类型残人学生的专业。除目前开设的计算机与技术专业、环境设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应该向国内其他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汲取办学经验,在专业设置上如烹饪、酒店服务、工艺美术,推拿按摩等都可以逐步扩充到现有专业设置之中。另外在专业技能选修课方面,现在开设的选修课多以黑龙江地方特色文化为主,如剪纸,黑陶工艺,手工串珠等。还可以开设一些如:茶艺、咖啡冲泡、美甲、化妆、糖艺,在图书馆、无人超市工作相匹配专业技能的选修课。高校需要在残疾人的专业学科和内容设置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积极的探索适应现时代的教育模式,设置更具灵活性和社会适应性较强的专业学科,以此来提高残疾人学生走向社会的综合竞争能力。第二,积极搭建残疾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资源。随着网络教学在高校中的普遍应用,充分验证了其在挖掘教育发展潜力上的重要作用。而网络教学的多样化和技术性无疑会给残疾人大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大的便捷,为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带来了更多的途径。高校应该通过现代化网络充分应用这些资源,使之成为提高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积极利用网络共享的教学资源。高校相关部门和院系应充分的收集丰富的的网络教学资源,并进行有针对性和可用性的分类整理,不断扩充原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同时根据教学的需要,购买适合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弥补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其次,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并行。相关部门和院系要根据各学科需要的对原有的传统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并组织自己的开发团队,将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制作成适合数字化教学的网络资源。如绥化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手语课,由学院特殊教育专业老师自主开发,录制成慕课供教学使用,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即缓解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有效提升了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即能满足本院校的残疾人教学需要,在资源后期的更新和维护方面也拥有全权;积极参与,开展校际的网络资源共享共建项目,可通过与有丰富教学资源建设经验的院校合作,先参与力作能力的分工,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共享共建,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提高了自我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