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创新探析

2020-02-25刘宇锋

关键词:思政理论政治

刘宇锋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110034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高校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上好思政课,确保在青年师生队伍中始终传导新时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保证意识形态安全。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发挥高校党委坚强的领导作用

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2]6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党委要保证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他多次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用主流价值涵育人。[3]高校党委要明晰时代责任,强化使命担当,认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思政课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坚强的核心引领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驾驭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作用,自觉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学校党委应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着力培育一批政治过硬、人格高尚、自律严格、视野宽广、思维活跃的思政课教师,以教师的高尚人格和模范行为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别开生面的教育内容吸引学生,以教师的真心和情谊感化学生,使高校思政课教育迈上崭新台阶。

同时,高校党委必须牢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克服“本领恐慌”,在实践上主动谋划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策略,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应对水平和应变能力,努力规避和防范意识形态领域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3]

二、与时俱进,“四个创新”,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

面对新形势,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仍创新不够。“不日新者必日退。”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不断把握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积极探索解决工作中难点问题的新措施和新途径,把创新的终点放在基层,有序进行。[4]

(一)创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授课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针对思政课教育内容,党员教师具有思想优势和理论优势。高校可充分发挥思政课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打造一支以党员教师为主导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带动党外教师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抗干扰能力,与党员教师形成合力,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创新思政课讲授形式,推动地区政府部门负责同志、党校教师、雷锋学院教师等进校园开讲座、讲思政课,组织教师和学生赴雷锋学院进行现场教学,等等。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样化形式吸引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完善思政课教学,以充实丰富、生动鲜活、寓意深广的思政课教学新方法、新思路,助力高校思政课实现教学效果上的跃升。

(二)创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只有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坚强阵地,才能更好地宣教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客观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公民记者”的出现,都加大了党的宣传及舆论引导工作的难度。[5]主观上,青年学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纪,其年龄特征决定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确立并稳定下来,加之年轻人易冲动的情绪特征,造成其容易受西方错误思潮影响,被迷惑、煽动,进而产生三观动摇,轻信并错误传播一些错误思想和言论。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针对新时代新形势因时制宜、提早谋划、对症下药。一是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渗透,主动占领新媒体舆论引导阵地。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好高校思政课教育,应充分掌握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QQ、微博、微信,甚至抖音、快手等渠道,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形式,如以被热议的最新热点事件为内容创作的漫画、音频、小视频等,有针对性地推送文章,传播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内容,吸引大学生积极关注,广泛参与,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进行思想传递和价值引领,使大学生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二是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敏感做好预判,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正向积极引导。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及通过互联网渗透的一些错误思潮进行逐个辨析,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以案例公开回答学生的疑问。同时,在课程设计中还要有针对性地揭露和甄别各种意识形态渗透的伎俩和手段,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7]使学生面对任何形势变化或突发事件,都能够做到理性客观,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坚决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主流意识形态不动摇。

(三)创新灵活运用新媒体,团结“意见领袖”

在高校中,一些思维活跃、知识水平高、自我意识强、敢说爱说的师生结合高度开放的互联网,很容易成为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拥护度和影响力的“意见领袖”。[8]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应熟练掌握新媒体,尽可能团结这部分“意见领袖”。团结这部分“意见领袖”,要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工作方式使得他们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党的大政方针,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更易于使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团结这部分“意见领袖”,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因其普遍具有思想开放、追求自由的鲜明个性,要避免使其产生“同化”“拉拢”的印象,可使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的方法,在注重自我提升的同时,用自我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去影响、感召他们,使他们自发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发出正能量的声音。

(四)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宣传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讲清楚成就背后的理论逻辑、制度原因”,[2]141“意识形态建设要获得成功就不能将意识形态局限在少数人的学术圈子里,也不能停留在口号宣传上,必须使其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9],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对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转变作出回应,立足于当代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生活实践,结合学校的具体生活实际,直面校园生活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建设和品德教育,而不是向学生们传授那些与现实生活距离太远的陈旧教条与呆板规范。[10]如今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机和生动素材。面对席卷全球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巨大关注,思政课教师应第一时间引导学生通过中外抗疫行动和成效对比,认清中国能够迅速取得抗疫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亲历过才能体会深。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时事案例和素材,因其更能令大学生感同身受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捷径,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重视起来并善加利用,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提炼和升华,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提升社会主义法治素养和道德素养,促使其早日成为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