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彩光谱评价方案对我国儿童美术活动评价的启示

2020-02-25王任梅

关键词:光谱美术儿童

罗 颖,王任梅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43007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的是“发现每个儿童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让每个儿童得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1]在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中,所有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注意的是要相信并充分认识儿童的艺术潜能,保护好儿童的艺术天性,为儿童在艺术道路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所以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儿童的美术活动,是对所有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对于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评价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多彩光谱项目站在儿童的角度,倡导让教育挖掘每个儿童的特点,承认每一个儿童的独特能力,强调以系统的方式,在自然的环境里观察、了解、评价儿童的学习。因此,多彩光谱方案的评价视角和理论为所有学前教育工作者评价儿童美术活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使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儿童自身都有机会重新认识自身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

一、多彩光谱评价方案及其特点

多彩光谱项目是以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和费尔德曼教授的非普遍性发展理论为依据形成的,并基于美国当时的文化背景以及当时美国早期儿童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开发的一套适合儿童个性发展和学习、适应儿童能力水平的评价项目。多彩光谱评价活动的特点是通过活动识别个体的智能,尊重个体的认知发展的差异性,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属于自己的强项领域。基于此,该方案的评价方法不是依托某种测试,而是为儿童提供可展示智能强项的活动机会,在真实有意义、结构化的评价活动中,通过儿童操作材料、与人交往以及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来评价儿童。

(一)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进行评价

传统的智力测验无法检测出个体的诸多能力,如美术活动中儿童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该评价方案认为,只要给儿童提供有利的情境,他们就有可能会表现出以前未被发现的天赋智能。所以,该方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评价要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加德纳指出:“评估应该成为自然的学习情境的一部分,而不是在一年学习时间的剩余部分中强制外加的内容。评估应该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地进行。”[2]多彩光谱提供了一整套在情境中评估认知能力的方案,每一个领域都有其具体的评价活动,评价活动又细分为:“目的和活动说明”“材料和组织”“程序及说明”“评价和初步建议”四个组成部分。例如,多彩光谱在艺术领域的评价主要就是通过四个结构性的评价活动来考察儿童的能力。其中前三个活动是指素描活动,让儿童画动物、画人及画一个想象中的动物;最后一项活动是让儿童创作三维作品,考察儿童对空间设计和模式等元素的组织能力以及对不同绘画媒介固有特性的敏感程度等。多彩光谱方案使评价的过程生活化,将评价贯穿于儿童的一日生活。[2]

(二)模糊课程和评价之间的界限

这一方案区别于我国传统的评价方式中割裂课程和评价之间的联系,而是为每一个领域都提供了相应的课程活动——“光谱教室”,其中有丰富的活动材料,如自然标本、故事板游戏、美术和音乐材料、建构区等,让儿童在与操作材料互动中展示他们独特的智力光谱。每一个活动领域都制定了相应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既可以作为课程的目标,也可以作为评价指标的依据。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合二为一,形成“真实性评价”。[3]如在美术领域,采用了“艺术夹”的方法进行持续的评价,这样可以看到儿童记住了什么,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又成长了哪些。融合课程和评价,这样教师可以观察儿童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同伴之间是如何相互帮助的,并能及时地对以往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做出反思。

(三)关注活动的风格特征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与其专业和能力有关还受一定工作风格的影响,如专注力、坚持力等。在学前阶段,儿童在完成同一任务时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4]如儿童的兴趣、自信心水平、坚持性水平以及对细节的关注程度等,这些在儿童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活动风格也指向儿童在各种情境中与任务和材料的互动关系,重点指向的是儿童活动的过程维度,而不是活动的结果。多彩光谱项目制订的用于学前儿童活动风格的观察表包括儿童是否愿意参加活动、是否自信、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冲动等18个风格特征。例如,儿童在操作材料时,可能表现出的是专注的、有信心的,又或者是分心的。研究结果显示,活动风格特征有可能因领域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如一个在美术领域有强项的儿童在创作时注意力十分集中,但是在科学领域活动中却极容易受挫。所以关注儿童的活动风格特征,将有助于教师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四)对各种智能的测量方法公平化

多彩光谱的测量方法是通过每一个领域的环境直接触及各种能力,而不是仅仅用语言和逻辑作为评价能力的中介。如美术智能的评价是以教师一整年的课程为基础,通过创建艺术夹的方法进行评价。以下是使用艺术夹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

1.制作艺术夹。在制作前,教师先与儿童讨论几个问题。如“为什么要做一个可以收藏自己作品的、具有自己性格特征的、装饰得很好看的艺术夹呢?”然后,教师给儿童提供材料,并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儿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艺术夹。

2.作品收集。收集儿童一整年的艺术作品,包括素描、绘画、拼贴画、三维作品等,每一个作品上都务必写好儿童的名字及创作日期,也可以收集教师对儿童的观察记录表,总结儿童对创作主题及材料的偏好。在学期之初致家长一封信,告诉他们,幼儿的艺术品将被收集好放在教室的艺术夹里,学期结束会送给家长看。

3.评价艺术夹。对已收集完作品的艺术夹进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环。教师每年两次对儿童的艺术夹进行检阅。对艺术夹可从三个方面结合九个因素(具象性表现水平结合基本形式、颜色、空间三个因素;探索程度结合颜色、变化、动态三个因素;艺术水平结合表现力、饱满感、美感三个因素)进行评价,对每一个因素都设置了详细的评价标准,并划分成低能力、一般能力和高能力三个水平。

此外,当儿童在一个领域的倾向性在另外一个领域出现时,需要加以特别记录,因为这些信息将成为判断儿童特殊能力强度的重要依据。[4]

二、儿童美术活动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对儿童美术教育评价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评价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5]美术活动过程是评价儿童美术能力的重要方面,美术作品是代表以往发展与教育的结晶。但在实践过程中,对于这两方面的评价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美术天赋的标签化

由于艺术常常被人们认为是某种“感觉”和“灵性”的东西,将其与天赋对等。在儿童美术活动评价中,部分评价者站在成人视角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当作品没有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时,儿童通常会被家长或者教师无情地贴上“没有绘画天赋”的标签。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教师看到一名幼儿画了黑色的太阳,便说道:“哪有太阳是黑色的呀,应该是红色或者黄色的,重新画吧,真的是一点艺术天赋都没有!”这样的评价不仅扼杀了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自我表现的自信心,也有可能终结了赋有缪斯天性的儿童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

(二)评价标准缺乏科学依据

评价标准是在美术教育活动评价中应用于评价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评价中,美术教育的总目标是评价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满足社会与学前儿童需要的程度的依据和标准。[6]往往在艺术活动中评价标准缺乏科学依据的主要根源就在于活动中教育目标定位的缺失,缺乏具体化的评价指标,导致对幼儿的评价不科学。部分评价者在评价儿童的作品时,只关注儿童眼前的发展和成长,对儿童的评价不具备前瞻性和长远性,没有将儿童的发展作为最终的评价目标。例如,在评价时,有的老师将儿童作品的版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作为评价的标准;有的教师将对范本的模仿程度作为评价的标准,认为模仿得像就是好的。这些都是没有对评价标准进行细致的分析及逐步分层的理解,而缺乏针对性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表现。

(三)评价方法单一

在评价方法上,评价者使用更多的是观察法或作品分析法。评价所使用的方法单一,容易出现评价不具体、注重过程忽视结果等问题。首先,在使用观察法时,经常是活动开始,观察开始,活动结束,观察也随之结束,忽视了对儿童进行系统和连续的观察。其次,在作品分析法使用的过程中,过于关注作品的成果,忽视对儿童活动过程的评价,使评价静态化。最后,评价关注更多的是儿童与儿童之间的横向评价,忽视了儿童自身纵向的评价。虽然,近年来档案袋评价在幼儿园的广泛使用,对于解决幼儿自身的纵向评价问题提供了帮助,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档案袋评价不及时,教师没有针对档案袋里的作品进行定期评价,甚至是将档案袋评价简单地理解为“学习内容作品”+“档案袋”=“档案袋评价”。[7]

(四)评价的重点失衡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活动的结果,而忽略活动中儿童操作材料的过程;教师倾向于指导儿童的作品,而忽视观察儿童创作此作品的操作过程。例如,在绘画或手工活动结束后的评价环节中,教师倾向于关注儿童的作品,经常提问“谁的作品好?好在哪里?”忽视活动过程中儿童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如儿童是如何操作所提供的材料;对材料的操作是否有创新;在操作材料时是否遇到困难;是否愉悦地参加活动等情况没有提及。作为评价者必须明确,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更应关注的是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艺术性体验,激发幼儿欣赏美、感受美和创作美的能力,保护幼儿的艺术天性,而不是去关注艺术的结果、技能和技巧等方面,就不会导致评价的重点失衡。

三、多彩光谱评价方案对我国儿童美术活动评价的启示

面对我国目前在儿童美术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深入分析和了解多彩光谱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剖析其特点,借鉴结合该方案在美术教育评价方面的成果,得到以下启示。

(一)对天赋的全新定义

多彩光谱评价方案颠覆了我们在传统测验中对天赋的认知,更加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在儿童美术活动中,创设激发儿童兴趣的活动情境,制订多样的活动方案,提供丰富的材料都可能成为激发儿童艺术天赋的重要环节。在活动前,就让儿童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视觉艺术媒介,不同维度的作品和材料,丰富儿童的已有经验;在活动中,儿童才有机会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尝试,进行抽象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儿童通过不断地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如一些儿童在使用材料时对蜡笔的运用更加灵活,一些儿童在拼接画中对结构比例更敏感。这样在活动后,教师可根据儿童在美术方面的强项进行评价,不轻易做出“某某没有美术天赋”的荒谬论断。因为幼儿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是直观的、直觉的,是建立在儿童本身原有经验之上的,所以在评价时,应先理解幼儿的作品,尊重幼儿的创作表现。正如苏珊·朗格所说:“理解艺术的全部条件是共鸣”。[8]

(二)提供结构化的评价活动

多彩光谱方案为教师提供的结构化的评价活动指的是,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不是盲目的、无目的的,而是在活动前明确某一领域的核心能力,确定相应的活动目标,然后再设计能够反映活动目标的评价活动,明确说明活动的组织方式、具体程序及所需要的材料等。[9]明确的目标是艺术活动评价标准的客观依据,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多彩光谱项目为我国儿童美术活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标准,该方案将视觉艺术领域分为四种关键能力,即视觉艺术感知能力、视觉艺术创作能力、艺术性和探索性。每一种关键能力都有相对应的关键能力表现。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相关的关键能力表现,制定出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指标,为后续对艺术夹的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合理使用评估方法

艺术夹是多彩光谱视觉艺术领域最基本的评价工具,它包括一些结构性的活动和绘画、手工、雕塑等活动的作品。教师通过长期搜集作品,有助于识别每个儿童独特的兴趣和风格,从整体上对幼儿的艺术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价。在对艺术夹评价中,可以让幼儿通过自评艺术夹,对比目前的作品和之前的作品,幼儿会为自己的进步感到惊喜,并且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艺术夹作品进行思考。例如,“最喜欢哪些画?最不喜欢哪些画?为什么?为什么会不同?有没有一点点相同?为什么自己的画会随时间发生变化?”或者让儿童观看美术活动的录像,反思自己的行为。[4]这些问题有助于儿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之处,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亦可以丰富评价的主体,如幼儿之间互评,在年末结束时举办班级艺术展,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主体多元化。

(四)关注儿童的学习品质

多彩光谱评价认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重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观点,注重情境对主体的影响。[10]活动风格在某种程度上指的是学习品质。在美术活动中,美工区的环境布置和材料投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与美术活动材料的互动关系。关注儿童的学习品质对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但是,部分一线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儿童学习品质的重要性。在儿童进行美术活动时,教师可以尝试将活动与评价相结合,仔细观察并记录儿童的活动风格,例如,分析儿童在活动中为什么产生困难,是因为活动风格,还是因为活动本身。这将是教师科学地评价儿童美术活动的前提。但活动风格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抽象概念,在观察前,教师需根据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日常表现对活动风格进行操作性定义,将抽象的评价指标具体化成可观察的行为,制定活动风格观察表,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行为,并为儿童的多彩光谱文件夹提供资料。[10]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知道的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评价方法是完全没有缺点且能够完全满足对儿童进行全面评价的要求。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评价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决不能代替教师自身的直觉和观察。在借鉴多彩光谱评价方案时,也要结合我国的情况以及儿童成长发育的特点,融合地区和民族的特色适当地做出调整,绝不能做经验方法的“搬运工”。

猜你喜欢

光谱美术儿童
基于三维Saab变换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方法
高光谱遥感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星载近红外高光谱CO2遥感进展
苦味酸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