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电影《浪潮》中赖纳老师精神气质评析
2020-02-25张荣伟
黄 颖 , 张荣伟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
2008 年上映的教育电影《 浪潮》(Die Welle),曾获得第21 届欧洲最佳影片奖和第58 届德国杰出故事片奖。该片由真实的教育事件改编而成,讲述的是德国某所高中的赖纳老师在学校举办“国家体制”主题活动周期间,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 “独裁政治”,设计了一场模拟课程实验。在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渐渐沉湎于名为 “浪潮” 的社团组织之中,不知不觉滑向了 “独裁” 的深渊,以致于走向了对课程导师赖纳的绝对服从。在这种极其危险的境况之下,赖纳老师不得不强制终止实验。出人意料的是,影片最终以蒂姆的自杀“预示” 课程实验的失败。尽管课程实验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整部影片充分彰显了赖纳老师独特的教育智慧和个人教学魅力,因而很有必要从教育学角度予以解读和评析,以便更加深入地认识一位优秀教师的内部精神世界和外部行为特征。
一、关于教师精神气质的界说
就其整体来看,“气” 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而又极其复杂的经典概念。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 “气” 进行了解读和阐释,其内涵和外延也逐渐从自然科学领域延伸到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其中,个人精神气质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热门话题。
(一)“气” 的内涵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气”解释为“云气也,象形。凡气之属皆从气”[1]。就其本义而言,“气” 指的是云气,它被视为万物之本原,其它内涵和意义皆从 “云气” 派生而来,如气象、气体、气味等。由此可知,“气” 在早期仅用于解释外在的自然物象,是一种自然之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不仅关乎“自然”,还关乎 “人文”,其内涵和外延开始从外在的自然世界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理活动,并逐渐拓展到人类的思想活动领域。《庄子·知北游》有言:“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2]425。由此看来,“气” 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比如,庄子即明确将 “气” 的内涵扩展至人的精神气魄,如 “气者也,虚而待物者也”[2]67,由此,“气” 被解释为能无思无虑、无私无欲地对待世界万物的人的内心精神状态。此外,孟子所推崇的 “浩然之气” 也体现了浩大刚正的精神力量。综上可见,“气” 既可以从人的生理层面进行描述,也可以从人的精神层面加以论证。
(二)“精神气质” 的内涵
“精神气质” 起源于 “万物兼秉气而生” 的传统哲学思想,但现代人文科学尤其是思维科学又赋予了它新的思想内涵。总体上看,它主要是指个人在具体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独特的整体风貌和心理特征。
精神气质是一个整合多重个性品质于一体的复杂概念。首先,精神气质具有独特性。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会表现出自身对待外界事物特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即个体独有的对人、对事、对自己的基本观念。其次,精神气质具有主动性。个体的精神气质不是天生具备的,也不是被客观环境任意摆布的结果,它是个体自主建构的产物。再次,精神气质具有完整性。它是个体行为动机、理想信念、自我成就等多重因素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另外,精神气质具有发展性。它不是预成的,而是个体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和重构的。总之,精神气质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一种人格魅力,是个体在社会交往和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内在力量,它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以及社会对个体行为的评价态度和总体印象。
(三)教师精神气质的内涵
不同个体精神气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个体在同一职业活动中的精神气质也不尽相同。“在人选择职业活动时,存在着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与某个职业的特点是否契合的问题;在人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职业的外在要求转化为从业者的内心追求,一点一滴地涵养着其特定的职业精神气质”[3]。每个教师的精神气质都拥有其职业独特性,它是教师个人已有的精神气质融入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的自然结果。
二、赖纳老师的四种精神气质
《浪潮》中的赖纳老师在课程实验中展现了他在教师岗位上独特的精神气质。一是有“灵气”,他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仿真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独裁政治”;二是有 “底气”,他面对一个不太擅长的课程主题,迎难而上,沉着应对;三是有 “神气”,他面对一群自以为是、散漫叛逆的学生,依然热情饱满地执行教学任务;四是有 “人气”,他倡导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民主平等地对待课程实验中的每一个学生。
(一)灵动执着育 “灵气”
教育教学中的灵气是一种敢于革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智慧。赖纳老师的精神气质中具有灵动执着的一面。其中,教师的教学之 “灵” 体现于教法。教法的选用无固定模式,教师需挖掘符合实际教学情况及自身教学风格的有效方法。影片中,赖纳老师特别注重课程实施难点和学生的课堂反应,自觉摒弃传统的 “讲授法”,灵活地采用了 “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 是指学习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对话、合作、实践以及参与决策等行动,实现自我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此外,赖纳老师还带领学生做放松操,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诚如教育家杜威所言:“当我们说某人对这件事感兴趣,或对那件事感兴趣时,重点放在他个人的态度。感兴趣就是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于某个对象,或置身于某个对象。感兴趣也就是保持警觉,关心,注意”[4]134。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它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专注力。当学生的兴趣被激活后,赖纳老师抓住契机,顺势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参与课程实践,如师生共同确定组织名称为“浪潮”,设计 “浪潮” 手势及交流网站;当 “浪潮” 成员被欺负时,其他成员挺身而出,捍卫尊严;排话剧时,负责人丹尼斯主动领衔,统筹全局;夜间活动时,蒂姆冒着生命危险爬上高楼绘制 “浪潮” 标识,等等。这一系列事件再次印证了 “做中学” 的无限魅力:“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而做事又是属于这样的性质,要求进行思维或者有意识地注意事物的联系,结果他们自然地学到了东西”[4]164。教学过程中的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于表面,而富有智慧的教师则善于引导学生 “学而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的整体过程中去。
(二)淡定从容蓄 “底气”
底气是一种自信心,一种内在的个人力量。赖纳老师的精神气质中具有淡定从容的一面。或许没有精心的课前预设就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但 “完美” 的预设有时会使课堂教学陷入 “以本为本” 的窘境。如果利用 “死板” 的教材和教案去控制 “灵动” 的教师和学生,课堂必然丧失其应有的生命活力。生动的课堂教学不应依赖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新情况。影片中,当赖纳老师找到科尔哈格校长商量将自己的 “独裁主义” 与维兰德老师的 “无政府主义” 对换时,校长的说法是:“迪特尔·维兰德刚刚给我递交了他的提纲,他把一整周的课都安排妥当了。” 没想到结果事与愿违,维兰德老师虽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精心设计的活动方案并没有使他的课堂教学获得预想的成功。相反,赖纳老师尽管没有把太多精力放在备课上,却在真实的课堂中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智慧。他仔细观察课堂中学生的言谈举止,深入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最终转变了低效无趣的教学模式。“一个最明智的人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更广泛地、更细致地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然后从已经被注意到的东西中更谨慎地选择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恰恰指向将来要发生的事情”[4]155。教学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决定教师要时刻洞察新情况、新问题,以便把握教学时机、转化教学矛盾,把未曾预设的相关内容恰当地纳入到现实场景中去。正所谓 “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5]。在影片的结尾,蒂姆的自杀确实让人始料未及,更非常令人痛心,但这恰好说明,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种充满未知和缺憾的艺术。就日常课堂教学而言,不完整、不完美,甚至有缺点、有遗憾,才是常态。“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6]。
(三)昂扬向上显 “神气”
神气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个人风貌。赖纳老师的精神气质中具有昂扬向上的一面。教师的精神状态是教师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教师在磨练和完善自己过程中逐渐形成且自然流露的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元素。教师的精神风貌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威信的建立、学生情绪的宣泄,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赖纳老师被迫接受了他所不擅长的“独裁政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懈怠,而是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日常教学中去。第二天一上课,他就让所有学生起立,跟着他做体操运动。他的专注与投入瞬间让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而且学生也很快在这种氛围中很自然地体会到了 “集体的力量”。此外,赖纳老师还要求学生发言要起立,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坐姿要抬头挺胸。这一连串的教学新规不仅让学生精神抖擞、青春飞扬,还让他们明白了 “独裁政治” 中的权威意识和组织力量,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艺术性和生成性。一般而言,中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心理,因此教师想要把他们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应该成为那样的人。为此,教师必须具有明确的形象意识,而且只有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上好每一堂课,才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把教师的精神气质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气质,从而在课堂上无拘无束、专心致志,积极乐观地学习和交往。试想,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萎靡不振,不能很好地控制个人情绪,怎么可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温暖亲和长 “人气”
人气所彰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温度。赖纳老师的精神气质中具有温暖亲和的一面。就其本质而言,教学过程是一种人与人的交往活动,教师绝不能冷冰冰地对待学生,而是要用爱和耐心去呵护每一位学生。赖纳老师让成绩差的学生与成绩好的学生坐在一起,但莫娜却认为这样做是在羞辱 “差生”。赖纳老师的解释是:“我从来没说过什么差生,我说的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我而言不存在什么差生。”“莫娜,你在我的课堂上表现非常优异,但数学是你的弱项,而丽莎的数学成绩拔尖,你们可以互帮互助。”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智能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各项独特智能的组合体,每个人都拥有多项智能和不同的优势智能[7]。由于多元智能在不同人的身上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个体间的智能必然存在差异。为此,教师既要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也要特别关注劣势智能领域,相信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潜力。莫娜或许是数理逻辑智能的弱者,但她可能是其他智能项的强者,在赖纳老师心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此外,赖纳老师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选择。当凯文和希南等人不愿意参与“独裁政治”课程实验时,赖纳老师不但没有反对,而且允许他们自主离开,并说:“我不强迫任何人,对所有人都一样,在这全靠自愿。” 后来凯文和希南等人再次返回课堂时,赖纳老师仍然欢迎他们重新加入组织。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如果教师的思想行为狭隘或偏激,必然会阻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通情达理的教师绝不会因为学生的叛逆或过失而将他们拒之门外,而是会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去应对、启发和感化。
三、教师精神气质的实践价值
教师良好的精神气质不但对其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还会深刻地影响学生的精神气质和个性发展。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精神气质负责,都应该将良好的精神气质内化为自觉的职业追求。
(一)教师精神气质有利于涵养教育智慧
教师灵动执著的精神气质是涵养教育智慧的保证。“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8]。在 “独裁政治” 这场课程实验中,赖纳老师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大量事实证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和能动性的教学艺术追求,不仅有利于生成教育智慧,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即从 “工匠型教师” 走向 “智慧型教师”,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拥有智慧的教师会成为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或所谓的贵人,而不是一般的教书匠或所谓的匠人。匠人只知传授不知启迪,贵人不但传授知识而且启迪智慧、教导人生”[9]。
(二)教师精神气质有利于增强教学自信
教师淡定从容的精神气质是个人教学自信的基础。一方面,教师淡定从容的精神气质会增强其完成特定教学活动的自我效能感,从而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淡定从容的精神气质会增强其克服教学困难的勇气,从而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严格要求自己。赖纳老师没有因为接手自己不擅长的教学主题而怨天尤人或谨小慎微,相反,他因势利导、借题发挥、主动出击,这种对课程实验的自信心为之后的教学实践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精神气质有利于塑造职业形象
教师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是塑造自身职业形象的关键。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表现,是其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10]优秀教师的职业形象包括性格开朗、情绪稳定、意志力强等多个方面。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事机构都无法精准设计出优秀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职业形象需要教师个体主动自觉地建构。毋庸置疑,教师的精神气质蕴含于日复一日、扎扎实实的专业实践之中。赖纳老师的精神气质是其个人的职业形象,更是其专业知识、专业信念和专业实力的综合体现。
(四)教师精神气质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
教师温暖亲和的精神气质是增进师生关系的前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平易近人的态度有利于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师生交往模式。这种交往模式有利于学生获得安全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育责任感,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浪潮》整部影片中,赖纳老师始终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也正是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 “独裁政治” 课程实验不断 “逼近真实” 创造了一系列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