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熹诗中的雪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2020-02-25牟代群郝永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朱熹友人意象

牟代群 ,郝永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朱熹,宋代理学集大成者,亦是理学家中最会作诗的人,“道学先生惟朱子诗最工”[1]479。清代李重华推崇朱熹诗,认为朱熹在南宋诗坛上可与陆游相匹敌:“南宋陆放翁堪与香山踵武,益开浅直路径,其才气固自沛乎有余。人以范石湖配之,不知石湖较方翁,则更滑薄味。同时求偶对,惟紫阳朱子可以当之。盖紫阳雅正明洁,断推南宋一大家”[2]947。可知朱熹的诗歌成就在南宋已是蜚声文坛,自成一家。朱熹诗独具风格,且喜用意象入诗。而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核心美学范畴,胡应麟在《诗薮》中云:“古诗之妙,专求意象”[3]79。诗歌比起其他文学体裁来说,字数、平仄、韵律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讲求,跳跃性极大。故而需要借助意象来进行丰富的情感表达。这就需要感性和理性的处理得当,既重现象,也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本质,并能做到不刻意为之,甚至无迹可求,如戴鸿森校点的《金瓶梅词话》所言:“一个完整的意象必须具有感性与理性的双重成分。意象的感性成分表明了诗人对世界的感受深度,意象的理性成分则表明诗人对世界的理解深度”[4]84。在朱熹诗中,花木,雪梅、禽鸟等都是常见的文学意象,而 “雪” 这一意象更是常见于诗中。笔者以郭齐注的《朱熹诗词编年笺注》进行统计,其雪意象的出现经统计为84 题95 首。《文心雕龙·物色》云:“诗人感物,连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5]693。物象之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随物婉转,徘徊吟咏,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6]2。细数朱熹诗中的雪意象,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展现了诗人别致的人生体验。

一、以 “雪” 为山水景物衬休闲淡泊之志

朱熹一生与自然山水结下不解之缘,他喜爱自然,对山水风雪月充满热爱,诚如 “先生每观一水一石、一草一木,稍清阴处竟日目不瞬”[7]2674。又言:“举凡江山景物之奇,阴晴朝暮之变,幽深杰异,千状万态,则虽所谓三百篇犹有所不能形容其仿佛,此固不得而记云”[8]478。诗人秉承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9]87的古训,徜徉自然山水雪月之中,自然之趣成为诗人涵咏性情的途径,如在南岳唱酬中,“寒泉添壑底,积雪尚崖阴。景要吾人共,诗留永夜吟”[2]441。(《后洞山口晚赋》)“旧岁将除新岁来,梅花长是雪毰堆”[2]490。(《不见梅再用来字韵》)梅花绽放,雪花飞舞,在雪意象与其它意象的组合中,“雪” 与 “梅” 在朱熹诗中出现频率高,分量重,既体现了古代文人踏雪寻梅的雅致,又展示了诗人性情中高洁、清新的性格特征。同时,诗人常以爱雪之笔描绘赏雪图、观雪图,展现诗人闲适淡泊、自得其乐之趣,如《和刘抱一》[2]151:

几年牢落旧村墟,此日脩然水竹居。病起试寻春径草,客来聊煮雪畦蔬。

开樽细说平生事,信手同翻集古书。适意何劳一千卷,新诗闲出笑谈馀。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尽管几年牢落,条件艰苦,作者本身也身体抱恙,但是并不影响其寻春的心境,与客人聊煮雪畦蔬,饮酒聊天,翻阅古书,谈笑间新诗自成,好不适意。其中“病起试寻春径草,客来聊煮雪畦” 之句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诗人对雪这一意象的继承与创新。类似的诗句还有 “雪水瀹清茗,自谓绝世清”[2]545。这里的雪不止是单一的物象了,寻春而有雪,点明季节为冬末春初,天气寒冷,但诗中并没有言及寒冷,即便身体抱恙也在屋外与友人悠然自得,不亦乐乎。由此可见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其次,雪晶莹剔透,本质高洁,以雪煮蔬、煮茶给人意味和意境也明显不同。这种做法与常人不同,体现了诗人心如白雪之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此诗作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为朱熹同安还家后作,表现了诗人解任归来的闲适欢快心情。整首诗风格平淡自然,与其所作最早的《远游篇》那种意气风发,志在四方甚至舍我其谁的气概已是截然不同的风格了。从这首诗中便可见端倪,而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仕途坎坷不顺。所以诗人转而把目光投向自然山水,以期在山水胜景间言理悟道,闲淡自适。诗人不仅与友人聊煮雪畦蔬, 还时常与友人观雪咏雪,如《次秀野咏雪韵三首》[2]302。

其一

闭门高卧客来稀,起看天花满院飞。地迥杉篁增胜概,庭虚鸟雀噪空饥。酒肠冻涩成新恨,病骨侵凌减旧肥。赖有袁生清兴在,忍寒应未泣牛衣。

其二

一夜同云匝四山,晓来千里共漫漫。不应琪树犹含冻,翻笑杨花许耐寒。 乘兴正须披鹤氅,瀹甘犹喜破龙团。无端酒思催吟笔,却恐长鲸吸海乾。

其三

开门惊怪雪交加,乱落横飞讵有涯。密竹不妨呈劲节,早梅何处觅残花。山阴客子须乘兴,洛下先生想卧家。病废杯觞寒至骨,哦诗无复更豪誇。

这是朱熹次韵友人的同题的三首咏雪诗。首诗一、二句通过富于特征的人物、意象和动作,“闭门高卧”“客来稀” 可知一番寂寥,“天花满院飞” 有动作有色彩,渲染了雪花飞舞、闭门幽境的清寂。五、六句诗人酒瘾发作,然病疾侵骨,可见诗人的身体及生活条件已然十分贫瘠;尾联化用了 “袁安卧雪” 之典,借指身处穷困而坚守节操的行为,表达了对不肯屈节求人的高洁之士的赞扬,此亦是诗人安贫乐道,自得其乐的写照。“泣牛衣” 亦是用典,《汉书》载:“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10]3238。后 “泣牛衣” 指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然朱熹认为忍寒还未到达此地步,故表达了诗人远离俗尘,淡泊之心的内在澄明。次诗意象繁多,忽雪忽茶忽酒,“同云”将雪时之乌云,朱熹《诗集传》言:“同云,云一色也,将雪之候如此”[11]63。一、二句将雪时乌云密布,云层笼罩的状态娓娓道来;三、四句通过 “琪树”“杨花” 的耐冻受寒可知白雪覆盖时寒寂的状况;颈尾联诗人披着裘衣,乘兴煮茶,忽茶忽酒,尾联夸赞刘韞之豪饮,全诗在白雪覆盖闭门内,朱熹与友人的赏雪,煮茶饮酒,展现了一幅清明纯净的图景。末诗亦是呈现了一幅雪花横飞的画面,首联描绘了雪花之错乱交加,交错飞行的无边无际,详细刻画了飞雪之态,“交加”“横飞” 纵情飘落在天空中;颔联运用“密竹”与“梅花” 此种坚韧高洁的意象,是超凡脱尘、高洁美好的象征;颈联用典,“山阴客子” 指晋王徽之。《世说新语》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12]396,记载了王子猷雪夜乘兴访友的典故,多用来表达诗人物我两忘,潇洒放任、洒脱自在的率性。“洛下先生” 指汉洛下闳, 此指刘韞,尾联再次记述了诗人卧病在家,连吟诗都不再显得浮夸的行径。此为朱熹次韵友人刘韞咏雪之诗,三首诗均为朱熹寒冬卧病在家时作,在雪花漫舞的冬日诗人闭门不出,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淡泊宁静与自得其乐之心境。

二、以 “雪” 之属寒特性衬孤寂失意之感

“雪” 意象往往出现在冬季,除了自身的美好、洁白之外,亦与严寒、压抑与摧残等文化意蕴密切相关。在其白雪覆盖下,万物毫无生机,其萧瑟寒冷的特质对引发诗人愁闷孤寂的情绪无益具有启发意义,因此,雪意象往往承载了压抑、摧残等文化意蕴。《楚辞》载:“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13]130。其雪意象常作为艰难与愁闷失意的象征,唐代诗人皮日休言:“古之士穷达必形于歌咏”[14]960。朱熹也常有借雪意象抒发自己孤寂失意的感叹。如《雪中与林择之祝弟登刘园之宴坐岩有怀南岳旧游赋此呈择之属和并寄敬夫兄》[2]522:

风雪集岁晏,掩关聊自休。今辰展遐眺,倚此寒岩幽。

同云暗空室,皓彩迷林丘。崩奔小涧歇,飞舞增绸缪。

仰看鸾鹤翔,俯视江汉流。乾坤有奇变,澒洞惊两眸。

三酌不自温,倚杖空冥搜。悲歌动华薄,璀璨忽满裘。

向来一杯酒,浩荡千里游。亦复有兹赏,微言寄清酬。

解携今几许,光景逝不留。怀人眇山岳,省己纷愆尤。

对此奇绝境,一欢生百忧。茫然发孤咏,远思谁能收。

诗人岁暮出游,雪中吟咏,一欢百忧,所欢者雪景之美也,百忧者岁月蹉跎,人生失意且治学紧迫感萦绕于胸。此诗中雪意象虚实结合,情境交融:一是环境描写,烘托了孤寂、失意的氛围,营造了苍茫孤寂的意境;二是象征时不我待,岁月蹉跎,前途迷茫、内心焦灼,颇似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9]99。的无奈与感慨。寒寂的雪意象与诗人怀人省己,茫然孤咏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成为了失意与惆怅的外化形式。诗人常以雪起兴,用寒冷凄清的雪意象衬托诗歌氛围,抒发诗人内心的无限失意与感伤。如《奉酬子厚咏雪之作》[2]158:

遥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仰视天正黑,寒气惨悲凉。

飞霰忽下零,雪花亦飘扬。飘扬未云已,须臾满空翔。

前山失旧姿,川谷流素光。念昔少小时,无事志四方。

五年江海上,不见雪与霜。飘飖今日情,浩荡谁能量。

凌晨饮一杯,竟日守空堂。伫立玩奇变,永言获新章。

踌躇欲何报,玉树生琼冈。

诗歌起四句介绍了时令,因漫漫长夜无睡意,遂披衣独自彷徨,此时天空黑暗,寒气悲凉,营造了一幅孤寂与悲凉的意境。“飞霰” 指飞扬的雪珠,霰,指雨点下降遇冷凝结而成的微小冰粒。此指雪珠忽下,雪花飘扬,甚至描写了雪花在空中自由飞翔的状态。后接着写被雪花覆盖的万物失去了旧日的姿态,川谷呈现出素色的光。朱熹作诗擅长因景动情,融情于景,紧接着是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感慨,年少时的志向四方,如今 “浩荡谁能量”,抒发了诗人心里的烦闷与失意,诗人常诗酒并举,饮酒一杯,追昔抚今,浮想联翩,“踌躇” 方显露了诗人自己也说不清的复杂感慨。全诗借酬答子厚伫立雪中,既体现了诗人对万物奇变的欣赏,又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的内心失意与复杂的感慨。诗人还常将雪意象比作人生道路上的阻碍和困顿,使其承载了挫折、困苦和困境等文化意蕴,如《立春大雪邀刘圭甫诸兄游天湖》[2]563:

同云被四野,寒气惨悲凉。回风一以定,密雪来飘扬。

时当冬候穷,开岁五日彊。蓬巷无与适,陟此琼台冈。

宾友既追随,儿童亦携将。攀跻得冢顶,徙倚聊彷徨。

俯视千里空,仰看万鹤翔。远迷乱峰翠,近失平林苍。

偃薄莹神骨,咀咽清肝肠。朗咏招隐作,悲吟黄竹章。

古人不可见,来者谁能量。且复记兹日,他年亦难忘。

诗歌起始便渲染气氛,将寒冷悲凉之氛围晕染展开,雨雪将来、回风以定、密雪飘扬,营造了密雪纷扬,寒气悲凉的气氛;在此背景下,诗人登台俯瞰,宾友与儿童跟随攀登至山顶,信手聊吟彷徨失意之感,在广袤的山顶俯视与仰看之间被景色吸引,顿觉内心清明,过往不可追,未来谁能量,最后诗人发出感慨,暂且记得今日的所见所感。全诗记天湖之游,抒发了诗人在此环境下对于人生道路的困顿及内心的惆怅孤寂之感。此诗作于绍兴末至淳煕初,这期间南宋党争此起彼伏,朱熹虽然政治失意,但因其学术上的成就渐至被推到党争的旋涡中心位置,故而这期间的诗歌很多充满悲凉和无奈。

三、借 “雪” 的时令表达思乡怀友之情

刘若愚在其著作《中国诗学》言:“中国诗人似乎永远悲叹流浪和希望还乡,对于西洋读者,这可能也显得太感伤,但是请不要忘记中国的广大,从前交通的困难,在主要城市中高度文明的生活和远乡僻壤的恶劣环境之间的尖锐对照,以及在传统中国社会家庭的重要性与其结果对祖先的家根深蒂固的爱着。因此,乡愁之成为中国诗中一个常有的因而是因袭的主题,并不足奇”[15]89。

自古思乡怀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诗人常通过诗歌意象传达对于家乡与朋友的思念,然中国古代诗歌用雪意象来抒发思家怀友之苦的作品很多,雪意象以其寒冷压抑的自然特点加深其浓厚的感伤色彩,成为诗人们抒发离愁别绪的常见意象,反映了诗人们对于故土的怀念,对友人的思念。南宋诗人陆游诗云:“风雪书来少,江山梦到迟”[16]50(《病起寄曾原伯兄弟》)。杨万里云:“肠断故园千树雪,大江西处乱云堆”[17]831(《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 其一》)。都是利用雪意象寒冷、凄清的特点,融入诗人的主观情感,抒发诗人对故土及友人的思念。如朱熹《夜雨二首》[2]94。

其一

拥衾独宿听寒雨,声在荒庭竹树间。万里故园今夜永,遥知风雪满前山。

其二

故山风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独自香。此日无人问消息,不应憔悴损年芳。

首诗中一、二句描摹诗人独宿听雨的苍凉,三、四句由雨声转为故园的风雪,遥想今夜的万里故园,应该是风雪飘扬之景,以典型的雨雪意象阐明时序,烘托情感,表现了诗人独宿斋居,思念故园的深切情感。此诗亦点明主旨,通过雪与梅的组合表达诗人内心最为迫切的思乡之情,一、二句故园的寒夜风雪飘零,唯独梅花暗自飘香;三、四句诗人发问,借指梅花即便无人问津,亦不应憔悴损惜大好芳华,一语双关,既指诗人,亦言梅花。通览二诗,诗人客居异乡,雪在这里也有着特殊的意味。首先,点明时间年末了,是亲人朋友团聚的日子,而自己却独自在外;其次,诗人有着一颗平生山水心,看见异乡的雪景不言美,而是通过想象,两提故乡雪景。所以此二首诗中,通过对雪的描写,因情感物,由物生情,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诚如蒋寅先生在其所著的《大历诗风》里所言:“羁愁首先起于与亲友暌隔的孤独感,另外伴随着对辛苦的旅行生活的感受。所以自古以来,羁愁总是与思家的情绪交织在一起的”[18]76。

朱熹在诗中除了表达对故园的眷念外,也常常在诗中歌颂友情,当友朋相聚时不甚欢喜,离别时充满感伤,分别后时常怀念。如《大雪马上次敬夫韵》[2]433:

仙人乔岳顶,散发吹参差。唤我二三友,集此西南垂。

列筵命洛公,侑坐迎江妃。导之千羽旄,投以万璧玑。

缤纷一何丽,晻霭难具知。众真亦来翔,恍觉丛霄低。

茫茫云雾合,一一琼瑶姿。回首谢世人,千载空相思。

吾衰怯雄观,未敢探此奇。短衣一匹马,幸甚得所随。

天寒饮我酒,酒罢赓君诗。人生易南北,复此知何时。

又如《次韵择之怀张敬夫》[2]487:

往时联骑向衡山,同赋新诗各据鞍。此夜相思一杯酒,回头犹记雪漫漫。

此二诗均作于乾道三年(1167),系前后作。首诗表达了即将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次诗则表达了分别后的深刻怀念。首诗中记录了朱熹与林择之、张敬夫南岳酬唱,在将近南岳衡山时,大雪忽降,朱熹以丰富的想象抒写了大雪的壮阔奇观。全诗前起可以用乐极来形容,与友人相携游山赏雪,诗酒唱和,自是欢愉;后起则可以说是生悲,生即将与友人南北分离之悲。而次诗一、二句追忆从前与友人的酬唱和诗,三、四句感叹此刻,相思唯有酒作伴,白茫茫的雪花更催人怀念友人。如果将此二诗分开来对雪这一意象进行赏析,有牵强附会之嫌,但是合在一起,雪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则不言自明。因为二诗本就是一个整体,雪是一条贯穿二诗的线索,雪在这里寄托着诗人对友情的高歌和赞美。

四、用 “雪” 折射出南宋现状,彰显家国情怀

南宋朝廷风雨飘摇,战争不断,内忧外患。沈松勤在《南宋文人与党争》中指出:“乾、淳年间,朝野上下形成了道学与反道学的两大势力……这个替代过程中,朱熹虽然位卑职低,但随着在学术界的道学领袖地位的日益显著,其抨击反道学的‘近幸党’的力度较其他道学人士更猛烈,成了这两大势力相互抗争时的一个焦点或关键人物,因而也时常遭到对立势力的冲击和排斥”[19]97。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满腔热血,希望能建言献策,战场杀敌,拯救国民于水火,于是,一首首饱含家国情怀的诗歌作品应运而生,周啸天先生所言 “诗有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20]323。这些爱国诗篇或感慨国之命运,或抨击外敌,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如与朱熹同时代的爱国诗人陆游在其《书愤》言:“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6]1346。写出了雪夜里战士抗敌的形象,以及自己欲投身战场,抗金复国的壮志。“充满着浓郁的民族意识,凝聚了国人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动荡年代文学不安于现实的壮美性抗争与悲剧性进取”[21]245。

其实用雪意象来折射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历来已久,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不少这样的篇什,历代爱国诗人在其爱国诗词中也常继承这一传统,因为 “它是作者寻找、审视自身价值的人格内容的心理定势的投射与感应,富有知性,耐人寻味”[22]286。朱熹身份多重,且都取得较高的成就,其中就集诗人与诗论家于一身,至今许多诗论已然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诗集传》可以说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朱熹在其中曾评价到:“言北风雨雪,以比国家危乱将至,而气象愁惨也”[11]18。可见,朱熹对雪意象的义涵是了然于胸的,并主动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如其诗《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其三)》[2]190:

雪拥貂裘一马驰,孤军左袒事难期。奏函夜入明光殿,底事庐儿探得知。

从诗歌表意上看,说的是雪拥马驰、孤军奋勇、奏函不断,可知战场的紧张,亦知诗人心系战场,忧国事恤民本的赤子情怀。其实雪在这里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一是用很冷的天气来折射出南宋战事吃紧的现状;二是不顾风寒,顶着大雪奋马急驰,说明心系国事。二者都体现了诗人在诗篇里所流露出来的家国情怀。相似的表述还有《次韵刘彦采观雪之句》[2]187:

朔风吹空林,眇眇无因依。但有西北云,冉冉东南飞。

须臾层阴合,惨淡周八维。冻雨不流渊,飞花舞妍姿。

翳空乍灭没,散影还参差。万点随飘零,百嘉潜润滋。

徘徊瞻咏久,默识造化机。上寒下必温,欲积无根基。

渐看谷树变,稍觉丛篁低。皓然遂同色,宇宙乃尔奇。

繁华改新观,凛冽忘前悲。摛章愧佳友,伫立迎寒吹。

感此节物好,叹息今何时。当念长江北,铁马纷交驰。

此诗为朱熹读了早年好友刘彦采的观雪诗后和诗。全诗起句至 “百嘉潜润滋”,营造了一幅风起云涌、雪花飘舞、百物滋润的意境;紧接着描摹了下雪虽寒冷,但地面温暖,雪花落到地面很快亦融化,无法堆积起来,眼看山谷中的树林渐渐被白雪覆盖,簧竹亦被雪花压低了,天空同色,方觉宇宙之神奇,欢快竟不觉凛冽;“摛章愧佳友” 至诗末,诗人进一步升华,伫立沉思甚觉愧对友人的好诗,又感此节序物候的美好,叹息不知今日何日,南北皆雪。末尾笔锋一转至长江南北,金兵铁马横行,战场交驰。全诗首渲染了一幅上寒下温,雪花飞舞的画面,最后转至战场,“当念长江北,铁马纷交驰。” 战争使国家陷入危难之中,时令雨雪则加剧了情形的复杂惨烈。诗中道尽了诗人心中无尽的忧愤与不安,全诗写雪而不拘泥于雪,将诗人心绪推向更高的境界,抒发了诗人悲天悯人之怀,强烈的家国情怀之思。当战争取得胜利的时候,雪这一意象又有别于以上二诗的意味了。如《感事书怀十六韵》[2]184:

胡虏何年盛,神州遂陆沉。翠华栖浙右,紫塞仅淮阴。

志士忧虞切,朝家预备深。一朝颁细札,三捷便闻音。

授钺无遗算,沈机识圣心。东西兵合势,南北怨重寻。

小却奇还胜,穷凶祸所临。旃裘方舞雪,血刃已披襟。

残类随煨烬,遗黎脱斧砧。戴商仍夙昔,思汉剧讴吟。

共惜山河固,同嗟岁月侵。泉蓍久憔翠,陵柏幸萧椮。

正尔资群策,何妨试盍簪。折冲须旧衮,出牧仗南金。

众志非难徇,天休讵可谌。故人司献纳,早晚奉良箴。

此诗作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为朱熹得知采石矶大捷,完颜亮被杀之后难抑兴奋所写下的长篇。全诗在回顾了宋金交战的大致过程后,诗人积极献策发表了任用人才的政治见解。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欢快的,这里的“旃裘方舞雪,血刃已披襟” 之句把诗人内心积压很久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满天飞舞的雪花像是在为宋军取得的胜利祝贺,也象征了宋军报仇雪恨,一雪前耻。自宋金开战以来,朱熹时刻关心战局的发展,生出了 “共惜山河固” 的愿望,朱熹心系朝廷,有着坚定的抗金复国的政治立场,关心民本,是不计个人生死上升到家国情怀之思的伟大升华。

五、结语

陆机《文赋》言:“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23]20。遵四时万物而变化,诗人亦观万物而生情,从诗本位出发观朱熹诗,其意象繁多,正如吴晟所说:“意象是诗歌生命的细胞,是中国诗歌最具民族特色的美学品格之一。它积淀了深厚、丰富的民族文化心理,因此要探讨中国诗歌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品格,必须从意象切入”[22]3。文徵明曾一语点出:“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 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者盖欲假此以寄其岁寒明洁之意耳”[24]45。故观朱熹诗中的雪意象,凝聚了丰富的意蕴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其有四重内涵,一是表达了诗人观雪、赏雪的休闲淡泊之志,二则流露了诗人实则内心孤寂失意之感;三则抒发了诗人常在外做官求学问道,对于故土与友人的深切怀念;四则牵系着最为根本的家国情怀之思,南宋内忧外患的局面使得诗人渴望收复故土的满腔热血。从多重视野观朱熹,观朱熹诗,觉其诗内涵丰富,犹似一片待挖掘的肥沃土壤,更让读者了解到一个理学家中的杰出诗人——朱熹。

猜你喜欢

朱熹友人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致友人(组诗)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意象、形神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朱子深衣”与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