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中乐器拟声词研究
——声、韵、调及押韵

2020-02-25皇蓝超

卷宗 2020年30期
关键词:叠音声韵拟声词

皇蓝超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086)

1 《诗经》中乐器拟声词概述: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镗然,钟鼓声也”。《诗经》最具特色的就是叠音词和拟声词,学界众多学者都有了极具意义的研究,本文以乐器一个小的切入点为研究做出探讨。

乐器拟声词作为反映乐器声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字和声音之间必须有一定相似性,这种相似实际上是具有该拟声词听感上的相似。可拟性是产生拟声词的必要条件。而在《诗经》中有许多摹写乐器的叠音拟声词。乐器的声音富有特色,在诗文中描写乐器时,会有意识地提及乐器发出的声音。乐器声本身并不具浓厚备感情色彩,在创作者听后赋予其感情色彩,再加上文学的表述,让诗歌具有了不一样的文学色彩。

1)《诗经》中有乐器拟声词的诗句:钟鼓喤喤,磬莞将将。(《周颂·执竞》)奏鼓简简,衎我烈祖。(《国风·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国风·邶风·简兮》)於赫汤孙!穆穆厥声。(《国风·邶风·简兮》)击鼓其镗,踊跃用兵。(《诗经·邶风·击鼓》)伐鼓渊渊,振旅阗阗。(《小雅·采芑》)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小雅·钟鼓》)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小雅·钟鼓》)鼓钟钦钦,鼓瑟鼓琴。(《小雅·钟鼓》)鞉鼓渊渊,嘒嘒管声。(《商颂·那》)坎其击缶,宛丘之道。(《国风·陈风·宛丘》)

2)整理得出下列拟声词:钟鼓(喤喤、简简、镗镗、阗阗、渊渊、将将、喈喈、钦钦),管乐(将将、嘒嘒),缶(坎坎),音乐(穆穆)。

3)《诗经》中乐器拟声词类型:(1)单音拟声词。如:“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其中的“镗”就是摹写鼓声。(2)单音重叠式。这种方式的拟声词在《诗经》中是最常见的。如:“钟鼓喤喤,磬莞将将。”其中“喤”就是摹写钟鼓,“将(锵)”就是摹写击磬吹管乐。在双音重叠的拟声词中,有的是由单音拟声词重叠而成的,即它既可以单用,也可以重叠用。例如:“湝”可以重叠为“湝湝”[1]。

2 乐器拟声词的声、韵、调及押韵

拟声词多半用来描绘、形容,因而它应归属为形容词的一种,《诗经》中运用它侧重于事物与谐音字的组合。以达到修辞的目的,还可以很贴切的表达情感,赋予诗词更深层的意向,所以语言修辞同时也注重语音和语义的结合。因此,语音修辞既构成语言的音乐美感,有增强的语言的感染力,从而达到“深情并茂”的效果。

1)声。王念孙云:“夫双声之字,本因声以见义,不求诸声而求诸字,固宜其说之多凿也。”不同声具有不同的韵,又要和谐统一。例如上述乐器拟声词中所用词阳部有三个:镗镗、将将(锵锵)、喤喤;其次是真部有两个:阗阗、渊渊;淡部:坎坎;脂部:嘒嘒。而王国维先生讲的更加详细:“联绵词,合二字而成一语,其实犹一字也。前人《骈雅》、《别雅》诸书,颇以义类部居联绵字,然不以声为之纲领......若集此类之字,经之以声,而纬之以义,以穷其变化,而观其会通,岂徒为文学之助,抑亦小学上未有之事业也。”王国维先生在王念孙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从而可以看出,诗歌的声韵美主要表现为联绵词和叠音的使用,即双生叠韵或同声同韵。该研究的这些乐器拟声词中,大多是叠音,对叠音转换为双声和叠韵,是一种巧妙的文学艺术处理方法,不同的声韵写成诗句,就能增强音韵。

将以上总结的乐器拟声词诗句进行解读:“钟鼓喤喤,磬莞将将,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短短两句诗词里,“喤喤”、“将将”、“穰穰”、“简简”、“反反”都是叠音词,“钟鼓”等词叠韵,处处体现了音韵美的特点。现代文学把《周颂·执竞》这一音韵高度和谐的诗歌奉为经典文学是有根有据的,而大多电视剧里能看到古代书生一般诵读诗书,来回背诵时而摇头晃脑,也是声韵的缘由。

2)韵。《诗经》中这些乐器拟声词都是双声叠韵。叠韵是指韵母相同的两个字构成词,发音时某一相同韵部多次使用,突出这一音节,从而赋予了文字更具音乐性。叠韵与双声同时使用,效果则更好,相当于“1+1>2”的一种效应。乐器拟声字的声韵中,《国风·邶风·简兮》则是阴声韵,《国风·陈风·宛丘》则属于阳声韵的篇目。纵观整个古代文学,阴声韵通常表现柔和细腻情感,一般描述女子或者爱情;而阳声韵则更适于表达相对激昂深层的情绪,较多描写的就是政治和家国情怀。

3)调。在《小雅·钟鼓》中,描写鼓声将将、喈喈、钦钦都是平声。平声相对仄声来说,更高亢辽远、婉转绵长、余音也相对长;仄声的音较短促而急促,更坚定有力。

4)押韵。以上总结的乐器拟声词大多都位于句子后半部分,而且是韵尾,这种情况下就要看是否押韵。《小雅·钟鼓》运用钟鼓产生的音效起兴,引出后文出现的淮水等与主题相呼应的音效。整首诗歌中以鼓声、钟声为开头,与淮水之声押韵,再与主题形成押韵。

3 乐器拟声词的修辞作用

“拟声”在《诗经》将文学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诗歌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直到现代文学都注重运用“拟声”这一修辞手法来表达所见所感。《诗经》中乐器拟声的修辞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氛围。乐器拟声词能够生动形象的模拟自然界的乐器声,“拟声状物”以产生立体的效果,并赋予文学趣味性。

2)烘托情感。古诗文中,叙事咏物都是有情感因素的。《小雅·钟鼓》是一首描写古代王公贵族欣赏音乐会的诗歌,共四章,其中三章都围绕钟鼓起兴而递进后文。首句中面对铿锵的鼓声和滔滔淮水,诗人却忧伤起来。拟声词与作者的心境形成反差对比,折射出诗人怀念古代正人君子与对当下世风不满的情感。

3)创造意象。在营造氛围和情感基础上,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艺术作品及形象。《小雅·采芑》中“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中的拟声词摹写的是战场情景,击鼓声“阗阗”描述除了鼓声敲得阵阵响,击鼓进兵、军队壮大的场景。身临其境之感,创造出战场的声势壮观的意象。

4)突出思想。赏析诗歌看中心思想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表达的思想是作品的“灵魂”[2]。诗歌《国风·邺风·击鼓》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又写了当初与亲人执手别离相约的回忆,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拆,递进关系描写,而情感依次递进。

4 结语

乐器拟声词使人产生听感上的特殊心理反应,感染读者情绪,对现代文学影响深远。共鸣的听感、读感以及心理给读者美的享受,乐器声本就是一门大学问,但是从文学性深入探讨,有与诗歌感情和意义的联系,也很具有文学研究意义。乐器拟声词有特殊的修辞作用,可借鉴学习,但不可夸大作用去运用,应该恰到好处。再而不能抛弃内容本身,仅仅谈声、韵、调和押韵。毕竟诗歌是为了围绕人的真情实感,而不是仅仅符合文学规律使其和谐。不仅仅是诗歌,任何作品都不能为了“炫技”而“炫技”,没有思想情感和内容为支撑,就失去了传唱的价值。

猜你喜欢

叠音声韵拟声词
动听的世界
——积累AABB式拟声词
再说拟声词“”
浅谈形似、意似、神似指导下的中韩拟声词翻译——以《活着》为例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普通话声韵配合表的规范问题
现代汉语词汇的叠音现象
湖北田歌旋律三声韵命名及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