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与概念迁移理论的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动-名词搭配错误研究
2020-02-25魏钰鑫
魏钰鑫 陈 琼
(福建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绝大所数学习者并不能亲身体会非母语的学习环境,更少有机会和精力去全面了解外语的文化底蕴以及其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因此,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产出中受到本土语言长久以来潜移默化的概念化干扰,难以避免地出现语法等错误。杨惠中(2002)通过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统计发现,在所有的言语失误中,搭配失误在言语失误频率表中位居第六;而动名词搭配失误出现的比例占第一位。而作为英语学习者能力高低的重要判定标准以及词汇知识运用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搭配知识亦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写作产出中因搭配知识的不足以及知识的误区而产生的搭配错误较为常见,部分错误具有普遍性以及代表性。本文从二语与母语环境的差异入手,寻求因概念和概念化模式的影响而造成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动-名词错误产出的合理原因,并尝试通过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词汇搭配错误的方法。
1 研究背景
1.1 国外背景
国外学界对二语词汇搭配的研究起步较早。从研究对象来看,研究者主要选取不同母语背景的二语学习者,考察其搭配能力的差异,并由此探讨母语影响与语言距离问题(Jarvis,1998)。从研究手段来看,研究者主要采取多项选择、完形填空、语篇翻译和写作等多种测试手段,进行搭配错误的甄别和描述(Bahn & Eldaw,1993; Gitsaki,1999)。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主要聚焦研究对象的词汇搭配能力、错误搭配分类以及造成搭配失误的原因(Nesselhauf,2003)。从研究结果来看,多数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的词汇搭配能力不足,往往忽视搭配结构和语言形式差异;学习者在语言产出过程中的直译和母语影响是造成搭配失误的主要原因。
1.2 国内背景
人脑中的概念是互相联系而非独立存在的。二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外在言语行为的差异与内在心理概念过程差异有关。
国内的二语词汇搭配研究起步较晚。陆军(2006)学习者的词汇搭配能力与写作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周海云(2009)发现学习者的整体词汇搭配能力并未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升。
随着语料库技术在外语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以及一系列基于我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产出语料库的建设与使用,国内学者关注开始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学习者的词汇搭配进行新的审视。曹莉(2007)、刘永欣(2014)分别采用不同的错误归类方式,将CLEC语料库中学生、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的动-名搭配错误加以描述和讨论。上述各项研究依据不同的研究理论,着力对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搭配能力及搭配失误进行考察,为本文的研究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但在上述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多数研究只聚焦与某一类特殊形式的词汇搭配错误,且出于研究理论、研究需求的不同,对词汇搭配错误的分类标准各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一 致性。
搭配错误为例,认为学习者的动-名搭配错误主要源于母语概念化因素的干扰。
项目组通过“概念迁移”、“动名词/动-名词搭配”在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仅获得2013-2018年5年间相关研究8项;8项研究中,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过程中产出的动-名词搭配错误,且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仅为3项(张永欣,2014;王瑞,2015;杨慧,2018)。因此,采用语料库分析方法,从概念迁移视角解释分析动-名词搭配错误的类型与潜在原因,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2 研究内容与结果
2.1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围绕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写作产出中的动-名搭配 错误。
1)描述学习者写作产出中的动-名词配搭错误的典型特征
2)阐释学习者写作产出过程中造成动-名词搭配错误的潜在原因
3)提出提高学习者词汇搭配能力的可行性方案
2.2 研究步骤
首先,基于CLEC语料库St3和St4子库获得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搭配错误样本;其次,使用 Ant Conc3.35 软件,以动名词搭配错误赋码为搜索字段在两个子语料库中进行检索,提取动名词搭配错误;再次,借鉴Nesselhauf(2003)的分类方式,结合本研究的研究文本,将动名词搭配错误分成5类:动词及动词短语误用、名词误用、介词误用、搭配结构误用及其它类。其次,将错误进行二次手工甄选,剔除标注有误的索引条归。
再次,运用COCA语料库本族语者搭配共现功能,考察英语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在词汇搭配上的差异,描述并修正语料中的词汇错误 搭配。
最后,结合概念迁移理论基于母语概念、共享概念与二语概念等三个方面论述,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动-名词搭配错误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参考性建议。
2.3 研究结果与讨论
在St3和St4两个子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并剔除标注有误的索引条归后,共获得356组动-名词搭配错误词组,并且根据其错误类型将其归成5类。搜集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写作产出中的动-名词搭配错误后,结合概念迁移理论的“基于母语的概念”,“基于共享的概念”以及“基于二语的概念”来进行分析,探究其错误背后的共通性。
1)基于母语的概念。在所搜集的所有数据中,根据对照COCA本族语者语料库,我们发现,动词及动词短语的误用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出现的错误搭配大多较为典型且常见。其错误具体体现在以意思相近的动词来错误地代替正确搭配的动词。如learn knowledge,improve interest,look book等同类型的动名词搭配错误。learn这个动词本身便具有“学习知识”之意,其后面不必再加上名词knowledge.受到母语动名词短语的影响,学习者将其动名词搭配的模式被错误地刻板运用到了英语动名词搭配上,因此产生了直译的错误。以及对于动词目的与规则掌握的不足,认为improve后可加上在中文短语搭配看起来是正确的搭配,而improve实则多用于指提高某种技能的水平或者能力。而look book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英语搭配是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中较为常见且普遍的错误。其错误在把“看书”直接将与中文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单词搭配在一起来直接组成短语,look是看,book是书,然而正确的搭配应该是read book.绝大多数英语的动名词词组都不能如此刻板地将中文式搭配生搬硬套。这类错误的共同点是都受到的母语的语言模式的干扰,许多由于受到本土语言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产生的思维被运用在了动-名词搭配错误上,这便是基于母语的概念而产生的动-名词搭配错误。
2)基于共享的概念。虚化动词误用而导致的错误搭配在所搜集的数据中出现频率位居第二。与实义动词的误用相比,虚化动词的误用和滥用更多体现在搭配意识的不充分而不是对搭配知识完全不理解。例如下定论,在中文中其“下”亦是一个虚化动词,相对应地,许多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会出现的错误便是将“下定论”翻译为make a conclusion。此搭配容易出现在学习者虚化动词搭配的模糊区域,在学习了一定的英语搭配知识后容易理所当然地把make运用到这个词组里,然而真正正确的搭配是draw a conclusion。在虚化动词的其他常见搭配中,也相应地出现了一定频率的错误搭配,例如get a drink,take a look等词组中部分学习者将have和make错误地代替掉了原本正确的搭配。在参照本族语者语料库发现虚化动词误用类型的搭配错误亦有少部分有争议的词组用法和模棱两可的搭配用法。
由此可见,在学习一门语言时不仅有来自母语环境的模式和思维的单向干扰,也有来自二语和母语产生的双向输出带来的干扰,导致部分词汇搭配运用的混淆。其发生双向概念输出而导致动-名词搭配错误的过程便是基于共享的概念产生的。
3)基于二语的概念。学习者在大量接触英语知识,获得足够的经验储备后,也会产生基于英语模式的新概念从而导致部分的动-名词搭配错误。学习者会产生介词缺失,省略定冠词,名词单复数正确形式的混淆或者结构错乱等错误。例如抱怨环境这个短语,许多搭配错误的词组是complain conditions,然而complain在表示“抱怨”或者“发牢骚”时后面需要加入介词about。或者adapt在表示适应某一个新环境时其在词组的用法是需要在其后面加上介词to。以上两例都是属于介词缺失的范畴,也同样属于基于二语概念而产生的动-名词搭配错误。在母语中并不会有与此思维模式相同或者契合的概念,因为其是基于二语完全不同的语言规则,而产生的错误也是因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错误地构建了新概念,是基于二语对于学习者的单向 干扰。
3 结束语
在对动-名词搭配错误进行统计分类与对比分析后,我们观察到,中国学生在使用虚化动词短语时出现基于“共享的概念”的不同类型的虚化动词词组在不同语体中表现出使用不足和使用过度现象,在使用有一定复杂程度的介词与冠词等词组时表现出基于“二语的概念”的单词缺失以及结构混乱等现象,在使用较为普遍的动名词词组时会出现基于“母语的概念”的直译现象等。而因为长久的概念干扰而产生的直译错误现象也说明了为了提高词汇搭配能力,通过言语背后的文化本身来进行改善和提高也是可行的道路之一。在二语教育领域中,可通过完善二语与母语的概念联系,减少双语概念之间的隔膜,通过研究动-名词搭配中有关的概念迁移,来减少因概念迁移而产生的知识认知错误或者知识掌握不足的现象,降低出现中动-名词搭配错误上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