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图书馆问题探究
2020-02-25王子成
王子成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0)
1 乡村图书馆存在问题与原因
1.1 乡村图书馆的概念界定
乡村图书馆是为农村人口服务的公益机构。具体是指由政府、社会团体资助建造的,建立在广大农村地区,为农民生活提供生产、生活、学习等作用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县级以下的公共图书馆统称为乡村图书馆。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农民接受图书馆服务受限较大
乡村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要原因是由于农民整体教育水平低下从而导致接收图书馆的服务受限较大。图书不是作为精神桥梁,而是作为一种“累赘”存在于农村。另外农民多以生计为主。哲学上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民还是以温饱为主要考量标准,真正用于学习提升自己的时间很少。殊不知,通过学习比单纯的重复机械式的运动能更快带领农民致富。但由于知识水平受限从而陷入循环误区。所以农村图书馆的作用微乎其微。
1.2.2 幼童和老人知识受限问题突出
现阶段大部分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大往城市输入,从而导致了农村出现空心化问题的出现。农村多以老人和幼童为主。老人知识水平受限,有的甚至不识字,处于文盲和半文盲额状态。真正意义上的去读书看报反而显得不切合实际。幼童每天忙于上下课,学习时间紧张。另外由于智能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的自制能力较弱,孩童多利用空暇时间玩智能手机而不是用于学习写作业。因此绝大多数乡村图书馆的主要服务人群得不到基础阅读保障,从而导致乡村图书馆各种问题的出现。
1.2.3 农村图书馆服务人员服务意识懈怠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满足农民精神、娱乐等日产需要,各个行政村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乡村图书馆(室)。但只是浮于表面,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图书馆,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各个行政村都会设立自己的图书管理人员,但由于图书馆管理人员自身教育水平不够高、管理机制不到位、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从而导致乡村图书馆图书利用率低下,日常维护效率低下。乡村图书馆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图书也变成了一种“累赘”。从而使得乡村图书馆发展屡遭困境,不能真正地为人民大众提供各种方式的、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物质与精神服务。
2 建设并优化乡村图书馆的意义
2.1 帮助农民塑造个人品格
在新时代文化背景下,拥有最基本的文化底蕴是为人处世的基础,尤其是作为礼仪之邦的我国,我们谦谦君子的形象是深入骨髓的。大城市交通便利,市民整体受教育水平高,接收信息与理解信息方便快捷。乡村相对闭塞,受教育程度低,了解世界的条件与方式较为单一。因此公共图书馆,尤其是乡村图书馆在塑造个人品格上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图书,尤其是乡村图书馆的藏书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更是连接自己与外部的重要桥梁。所以乡村图书馆在塑造个人品格上起着重要作用。
2.2 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
由于科技的兴起、移动端设备的普及、孩童自制能力差,面对外界的诱惑没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因此面对手机这种接触外部世界的窗口从新鲜变成沉迷,从而荒废学业。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乡村图书馆作为文化的传播处,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安静的环境下能够真正体会到读书、看报、学习的乐趣。更有助于孩子自控能力的提高。在文化输入的同时,更能塑造孩童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孩子更好的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
2.3 帮助老人重燃生活激情
大同社会的主要思想就是“鳏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作为民风淳朴的乡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受限,老人的主要娱乐方式与生活方式就是最基本的健身器材和照顾孩童。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生活乏味。农村图书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开展各种适合老人的文化活动,例如剪纸、诗歌朗诵比赛、读书会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输出,既能够帮助老年人重燃生活激情,还能给农村带来一股全新的面貌,更有利于乡村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在文化交流的同时,更能对文化进行筛选与剔除。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血液。
3 解决乡村图书馆问题的建议
3.1 重置图书馆开馆时间
由于农民的社会性质与工作性质决定了乡村图书馆发展的局限性,但并不能因为局限性就停止组织文化活动与进行文化传播。农民白天大多以工作为主,抽不出具体的、空闲的时间用于学习看报。孩子白天上学,晚上放学写作业。由于自身自制力差,空暇时间多以外出娱乐和电子产品的观看为主。老人白天忙于接送孩子,中间处于空暇期。因此,针对这种时间差应该对于不同的人群进行分类,可以在早上组织老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晚上可由老师或家长组织,带领孩子去图书馆学习,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也可以在晚上回家后进行工作量不大的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这种合理的时间安排,既有利于农村图书馆使用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分门别类的文化熏陶。
3.2 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文化传播
由于电子科技的普及,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农村图书馆仍旧固步自封,以乡村图书馆的图书藏有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图书馆作用大小的标准。我们要摒弃这种思想观念,积极跟进时代步伐,可以创建多种方式的文化传播途径。考虑到农民教育水平的限制,可以录制不同版本的有声读物,既可以满足农民对文化的日常需求,也帮助乡村图书馆进行正能量的文化传播。另外可以定期组织村民参加各种形式的线上文化讨论会,各抒己见。既有利于开阔视野,也可在讨论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巩固。另外针对老人,可以通过戏曲或者“针线大比拼”等新形式对老年人进行文化疏导。这些都可以借助网络完成,因此,积极利用网络条件进行文化传播既可以事半功倍,又可以发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给乡村图书馆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3.3 定期培训乡村图书馆工作人员
乡村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衔接乡村图书馆与广大受众人群的作用。乡村图书馆工作与运行的好坏,图书管理人员占主要部分。但由于乡村图书管理人员以及负责人服务意识低下,服务技能不够,因此我们要定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工作人员以奖惩机制作为制约手段,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年终奖奖励和名誉上奖励。这样既可以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又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和大局观意识。百利而无一害。
3.4 明确乡村图书馆资金去向
国家重视文化输出和文化教育,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更会积极主动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础需求和文化需求。明确乡村图书馆资金去向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物尽其用,资金到位。是真正为了图书馆建设而用。或者说只是针对图书馆表面的建设,而不注重图书馆内在藏书和硬件换代的需求。个别乡村图书馆更是用此资金用于建设村委会或者形式主义的东西。农民的精神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精神需求得不到基本倾诉。另外,明确资金去向,可以形成一种隐形的制约,图书馆的建设与利用变得透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作用得到基本实现。
4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乡村图书馆更要与时俱进,积极寻找正确、渐变、简单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的发展。乡村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负责人也要积极参与其中,为乡村图书馆积极建言献策。农民也要投身其中,提出疑问,解决问题。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农村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阵地的乡村图书馆。同时更要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式。逐步与时代接轨,或者缩短与时代的距离。从多方面解决乡村图书馆的旧问题和新问题。这样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从基层开花,花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