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大学生网络育人工作的路径探索
2020-02-25严嘉荣
严嘉荣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促使各个领域的工作者必须主动转变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从党和国家的层面上指明了网络化时代的发展和努力方向。
高校的育人工作模式也因此发生深刻的变化。层出不穷且种类繁多的高科技网络新媒体以及网络语言和网络经济时代的繁荣发展,深刻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大学生由此产生的新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因此,如何针对以“社交网络流行”为显著特点的时代背景,开展卓有成效的大学生思想引领和日常管理工作,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但由此衍生出来的大学生网络教育问题同样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1)不少大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世界里,与手机、电脑打交道比与身边人打交道还多,现实世界里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足;(2)网络信息五花八门,对开展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3)面对物质丰富和精神诱惑的网络世界,当代大学生是否毁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娱乐至死”的可怕宣言是否会成真,值得深思。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时刻警惕,创新管理方法和育人思路。高校学生社团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依托学生社团建立高校网络阵地,发挥其在虚拟网络世界里的作用,能让学生社团“为我所用”,最大程度发挥其网络育人功效。[1]
二、学生社团开展网络活动的机制与现状探析
学生社团承担着丰富大学生第二课堂的任务。在高校中,学生社团组织和发起的网络活动频率高,数量多,范围广,这也促使当今大学生更多网络行为的出现。
(一)网络组织活动的成本
与现实生活相比,在网络上发起和参与活动所需要的成本很低。科斯理论认为,随着新的技术工具的出现,曾经存在的共享、共同行动的障碍已经不复存在,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落到了科斯地板。技术进步促使新媒体的使用,为人们提供了在虚拟世界上组织群体活动和分享互动的新方法,同时无须借助传统的层级结构,因此机构困境带来的限制也会越来越小。
大学生利用线上新媒体从事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宣传,配合线下“面对面”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可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例如,组织一场讲座,组织者可以在微信、学校贴吧等社交软件平台上制作宣传材料,辅以精美的flash动画、视频、图片和特效文字生成图文链接并发布。下一步,通过新媒体技术实时监察活动的受欢迎程度(点击率、点赞、转发人数、报名人数等),依据效果的优劣来推测活动效果,制定下一场活动策略。活动依赖于线上组织,几乎所有的前期工作都可以在电脑或者智能手机上进行。[2]
(二)网络活动失败的成本与代价
一旦出现无人在网络上响应社团活动、无人参加活动的情况,是否会出现困境?实际上,大量失败和少数成功的幂律分布普遍存在于网络活动的组织之中,尤其在人数众多情况下失败的可能性更高。但落到科斯地板的网络活动,降低的并不是失败的可能性,而是降低失败的成本。传统组织中,尝试任何事情都是昂贵的,因此必须有人事先努力将能成功的寻找出来。而在网络系统中,没有了庞大机构的束缚,尝试某件事的成本变得很低,事先评估可能性显得没有必要。参与者可以尽情失败,而选择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因此,作为社团活动的组织者,若发现其网上发起的学生活动不受欢迎,可以放弃并转而组织策划另一个线上活动,几乎零失败成本的便利促使他们可以实现这样的跳转。
(三)学生社团网络组织活动的现状
当前,学生社团在线上组织活动的频率增多,社团建立了微信号、微博号、抖音号、贴吧论坛等多种网络平台。当今大学生所处的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技术壁垒的破除,使得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起和参与活动。[3]同时也折射出一系列的社团网络管理问题:(1)大部分社团平台的活动浏览量偏低。不少社团的微信公众号一年的活动发布量不足10条。(2)在发起和组织线上活动时,存在着规则不完善、活动宣传单调和滞后、活动主题不吸引等问题。(3)社团学生干部的网管技术素养参差不齐,线上维护稳定性差,时间延续性不强。(4)重复无用的信息大量发布在线上,占据平台空间。(5)社团网络平台众多,但功能重复,不相兼容,学生参与其中容易激发疲劳感。
通过考察学生社团网络组织活动的机制可以发现:操作成本低、组织活动容易、失败了能轻而易举地重头再来这些便利条件能为开展学生活动和思政教育带来了便利。但如何真正发挥教育作用和育人功效,还需要开展深入的可行性分析和路径探索。
(四)依托学生社团构建网络育人阵地的可行性
大学生在校期间,会通过不同的网络媒介开展各种网络活动,从而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实现各类目标。当今大学生可利用的网络媒介至少有4类:数字图书馆、网络课平台、思政教育平台和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新媒体。笔者通过对S高校的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发现55%的学生会依赖社团的力量来进行网络参与,参与度远超过其他各类网络媒介。通过学生社团构建网络思政阵地的意义由此得到重要体现。
同时,大学生对平台持有肯定态度的占比最多(占47%),但20%表示很少关注这些网络平台,18%认为不同类别的平台存在功能重复的现象。
三、发挥学生社团网络育人功能的路径探索
构建学生社团网络育人阵地,真正发挥学生社团在虚拟网络世界的作用,关键在于三点:完善学生社团的网络功能、整合和优化网络平台资源、科学管理网络平台。
(一)完善学生社团的网络功能
学生社团需不断完善其网络功能,不能出现“短板效应”。具体而言,学生社团的网络功能应当包括四方面内容: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社团宣传、专家培养。
1.思想引领
大学生在网络上表达自由民主、追求个性化表现的形式甚为常见,加之“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网络效应影响,容易引发大学生群体间的偏激观点和行动。当前,高校中的学生社团类别繁多,数量庞大。学生社团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大学生更乐于在此发起更多的网络参与。因此,除了要求大学生自身具备网络底线意识,要自觉以先进理论和主流价值观来武装自己思想以外,学生社团网络平台的思想引领作用也应得到充分的发挥。[4]
无论学生社团之间的基本属性和宗旨存在何种差异,任何学生社团具有思想引领这一功能都不能缺乏。开展何种社团活动,都应做到用正确的思想理念指导社团行动,传递校园正能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学生社团应利用其网络平台引领更多大学生构建充满正能量和健康的第二课堂,共同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策划社团活动的主题和网络宣传时,应充分考虑到是否能对大学生的三观正确塑造和良好的网络行为导向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应严格把关,杜绝低俗负能量的社团活动出现在网络上。
2.舆论引导
大学生可以频繁而低成本地通过社团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和评价,网络又是一个可以将任何舆论效应无限扩大化的空间,因此对平台上的信息加以规范管理和筛选甄别,才能预防和避免大学生因为追求个性或偶有情绪引起的随意发言以及恶意评论,引起更多不良的影响。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关键在于监控和疏导。一是优化网络评价系统。大学生对于社团活动或者社团人员的评价方式往往局限在平台的留言板或个人的朋友圈上。社团管理者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电子邮箱、开通网上匿名投票和留言通道等方式,让大学生反馈意见的渠道更为畅通,利于管理者尽早掌控舆情。二是建立信息反馈模式。一旦出现较为集中的负向舆情,学生社团应有迅速反应的处理机制。
舆论引导和下文所述的活动宣传,应相互结合,作为学生社团传递信息、应对外部舆情的两大手段。
3.社团宣传
在学生社团与大学生群体之间建立起信息互通的沟通桥梁,有利于让大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社团。学生干部擅长宣传社团活动,各类静态电子海报、动态宣传视频都能熟练制作,撰写新闻报道也能驾轻就熟。但活动宣传功能的实现不仅如此,大学生应从网络平台上到了解学生社团的品牌活动、社团文化、育人理念和管理制度。对学生社团全方位的宣传,能增强大学生对学生社团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社团的影响力,促进学生社团的长远发展。因此,社团负责人应把社团的文化理念通过网络宣传手段,更多地融入到社团活动的宣传中。
4.专家培养
学生社团通过组织高质量的活动和良好的网络管理,应能培养出各类社团专家。
一是培养良好的社团网络管理人员。平台的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接受管理成效检验,同时确保在一段时间内管理队伍人员稳定;管理制度不应朝令夕改,确保工作人员能在长期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素质和习惯,杜绝社团网络平台长期缺乏维护或者管理工作人员发布质量低下和违规网络信息的情况;通过社团“传帮带”的管理模式,保证学生社团在每一届学生干部中都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平台网管人才。
二是培养具备专业特长的专家。大学生通过专业化的社团网络平台,开展专业研习和互动交流,借助平台容易汇聚专家意见和透明化的信息互通的特点,促进大学生在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里不断钻研,最终成为网络上真正意义上的专家。
三是培养组织策划活动、宣传活动的专家。社团平台的优化,能促使学生干部在组织策划活动和宣传活动方面多花心思,深入钻研,探讨社团活动如何朝着正能量、精细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学生干部养成实证调研习惯和提升数据分析能力,根据平台关注度和点击率、学生参与满意度等关键指标来优化活动,在提升社团活动质量的同时,自身也朝着策划活动专家的道路发展。
本报讯10月30日,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根据三季报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302.56万元,同比上涨57.21%;基本每股收益0.3602元,同比上涨57.22%。
(二)整合和优化网络平台
学生社团网络平台的良好构建,能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一个良好的学生网络平台,应当能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并让他们在第一课堂以外仍能保持参与其中的热情度。资源的良性整合和优化配置是改进的两大要点。
1.整合平台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当前,不少学生网络平台若都在开展相似性高的工作,且功能不尽完善,运作成效优劣参差,对高校而言意味着资源浪费,且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风险。避免学生社团网络平台沦为纯粹“泛鸡汤化”和“吃喝玩乐”的网络阵地,决策制定者应当从决策层面做好规划,规范网络平台的创建和使用管理,依据相应的网络指标作为参考,出台统一的社团网络平台考核制度,对管理效益差的平台予以取缔或整合,让功能完善、大学生满意度高、各项管理指标优秀的网络平台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5]
另外,整合平台资源也能有效解决学生社团之间的恶性竞争问题。功能相似、活动性质相近的不同社团平台经过融合发展,能让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集合起来,化对抗为合作。
2.优化平台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对经过整合的网络平台,需时刻审视其功能的完整性。优化功能的落脚点,在于能否满足大学生对平台的多样化需求。第二课堂学习、线上组织和参与活动、社交互动、资讯获取,是大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网络平台实现个人目的的几种渠道。成熟的学生社团网络平台,除了实现激发学生网上参与社团活动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应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和培养专家的作用。学生社团网络平台应当朝着“以全面功能促学生主动参与”的目标构建。
(三)科学管理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的维护,需要构建良好的保障制度和充分发挥“人”的力量。高校学生社团人员流动性大,成员的专业背景复杂,更需要在每一个管理周期内都做好制度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工作。
学生社团应当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当严格规范平台管理人员的职权范围和义务、社团活动网络发布的准则、大学生在平台进行网络参与的行为规范、严禁出现的网络行为类别、网络失范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社团负责人应对管理制度进行不定期的研讨解读,面对高校随时发生变化的网络环境和大学生网络习惯,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2.培养管理人员的互联网思维
(1)加强管理人员的互联网理论学习。相关成员在上岗前,要充分了解高校当前所处的互联网环境,全面认知互联网管理面对的风险,深入调研大学生热衷通过社团网络平台开展的各类行为,认真学习社团网络平台管理制度,正确树立“网络育人”观念,用先进的互联网思维来武装头脑。社团负责人应创造良好的条件,让网管成员在上岗前得到良好的理论培训,为构建思想端正、综合素质高的网管人员打下坚实基础。
(2)提升管理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管理人员应当扎实掌握各类实践技能,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最终实现应对各类网络问题能快速准确解决的目标。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的技能包括:网络软件的基本运作、纠错和维护、线上互动和答疑、后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实现网管人员的“传帮带”。为使不同届的工作人员能实现“无缝对接”,学生社团内部应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和“传帮带”的学习文化,促使后来者能在最短时间掌握核心技能。
四、结论
依托高校学生社团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并从理论上验证了其运作的可操作性。要着力发挥学生社团的网络育人功能,则必须要从完善学生社团的网络功能、整合和优化网络平台资源、科学管理网络平台这三方面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