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消费需求的财政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2020-02-25胡绍雨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社会保障居民

胡绍雨

(1.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2.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引言

2017年,中国的GDP构成中最终消费支出比重为58.8%,比前四年的年均贡献高了3.8个百分点,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最终消费支出还包含公共消费支出。在2017年公布的最终消费支出中数据中,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不足40%,远低于美国69.5%的水平,就是近年来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消费增长低迷的韩国和日本也比中国高了7到16个百分点①。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消费需求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如今我国的消费需求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消费而言,我国消费总量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1.6个百分点,总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偏低。第二,从不同地区来看,不同区域之间的消费率也有所区别,呈现出一种畸形势头,即越是发达地区,消费率反而越低。第三,从城乡消费结构来看,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比例下降迅速,城乡居民消费比例严重失衡。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低消费,与国际上70%的消费水平相比差了近30个百分点。提高消费水平已成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大内容。

通过对大量国外文献的研究发现,国外学者对消费需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消费需求函数的分析上。比如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杜森贝利提出的相对收入假说②, 分别从可支配收入对消费产生的影响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他人消费效应方面反映不同时期人们消费需求的差异。在凯恩斯的假说中,主要表现为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消费增加的比重与收入增加的比重并不同步,消费增加的比重以一种下降的趋势存在,即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用于消费的支出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低,消费倾向递减;杜森贝利则认为,经济的发展是快速的,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但是,消费支出的变化受自身过去长短期以来的消费习惯影响,它的改变速度不及收入的变化。有这样一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们按照过去的消费习惯,增加消费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但是减少消费却不见得那么容易。因此,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受以往消费习惯的影响,更倾向于增加储蓄维持基本生活,保证消费的稳定。另一方面,杜森贝利的假说中还提到“示范效应”,即一个家庭的消费情况还与其他收入水平相当家庭的消费状况有关。人都是视觉动物,我们喜欢或者是习惯上去看他人的状况,并根据他人的行为而去模仿去攀比。因此,在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中,人们的消费水平与他的收入水平并无绝对相关关系,人们的消费水平主要由他自身及与周围环境因素决定。

对于我国国内需求不足的现状,我国学者在考虑我国国情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从农村居民消费偏低的角度来看,我国学者刘建国认为: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单一且具有不固定性,而且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广大农村居民而言,有和没有差不多,这些主客观因素都限制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③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提升农村居民的各方面能力,让他们有更多扩大收入来源的选择,同时,加大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力度,让他们敢消费、愿消费;从国家政策来看,我国学者刘福垣、樊纲、王旭升等普遍认为: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水平低的根本原因不是居民没有钱,也不是居民有钱不用,而是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收入分配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④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缩小居民之间的差距,从而扩大内需。

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

1.居民消费水平不高

在所有经济行为中最能有效实现社会再生产的环节是消费,唯有消费需求的不断上升才能有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最终都依赖于我国居民构成的国内需求。2007年党的十七大会议就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消费驱动经济疲软的现状,并强调“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重要性。2008年爆发世界金融危机,全球CDP增长率从上年的3.7%下降至2.5% ;在2009年的数据展望报告中,增长率更降至0.9%。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萎靡,尤其是在投资和产品出口方面。为应对此次危机的影响,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做出重大的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安排大量资金强力启动内需,扩大内需已成为必然选择。在2017、2018、2019年世界银行预计全球GDP 增速为2.7%、2.9%、2.9%,相较于2016年2.3%显著上升,近年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然而中国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7%,比世界银行预计的中国此后三年的GDP增速分别高0.2、0.4、0.4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居民的消费需求有所抑制。⑤。

2.居民消费率不高

居民收入水平随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成正向变动。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的同时,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向更高的层次转变。与消费水平提升相对的是消费水平增速在下降,尤其2011年到2012年,消费水平增速由21.3%左右降至12.5%,下降之迅速让人嘘唏。在之后的2013年至2016年间,居民消费水平增速分别为10.1%、9.9%、8.9%、9.4%,基本上也处于持续下降的状态⑦。收入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从很大程度上调动居民的消费积极性,消费水平增速逐年下降,居民消费率仍旧偏低,从而抑制了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1.居民收入水平低且增长慢

居民的消费能力随个人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变动,但从以往情况来看,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增速与收入的增加不成正比,可支配收入水平偏低。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在2017年表示,在过去的2013-2016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7.2%,GDP实现快速增长,大幅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然而,201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约为7%,低于GDP年均增速,居民的收入水平仍旧处于较低的一个状态。这样的收入水平,在当今物价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消费支出也大多用于维持日常生活的物质消费,对于高档物品和其他奢侈品支出来说只能是想想,居民消费的扩大和升级被限制,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2.居民间收入差距过大

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而且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的增加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比例并不相同,而是用于消费的部分比重越来越少。即高收入阶层人们的消费需求会逐渐缩小,尤其体现在对物质消费需求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想消费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消费,因而无法形成消费需求,无法拉动经济的增长。

3.消费心理影响消费需求

在我国经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居民总收入不断提高,但是居民收入不仅要维持基本生活、教育等支出,还要面临就业困难、收入不稳定的压力。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的预期是保守的,倾向于省着花,以备不时之需。而且未来收入的不稳定性,影响居民消费心理,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

二、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财政因素分析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消费,每个人的消费需求都有所区别,除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有关,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购买欲望会增强,从而扩大消费。通过对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本文将对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财政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一)收入分配政策

贫富差距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中个人拥有的财富差距,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但发展的成果在分配上并不平等,我国的贫富差距呈现一种扩大的趋势。我们知道世上没有绝对的平等,贫富差距必然存在,人们会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因此适当的差距是可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但是,无论什么东西,太过都是不合常理的,如过大的贫富差距会引发社会的不满情绪,激化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社会工作无法正常运行,经济下滑。因此,将贫富差距保持在合理区间至关重要。

在国际社会中,基尼系数通常用来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其中0.4视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当收入相对均衡时,基尼系数介于0.2-0.3;这两个数据分别加上0.1时,收入比较合理;当超过0.4时,收入差距处于失衡状态,差距偏大;一旦超过0.5,则收入分配严重失衡,极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⑦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基尼系数维持在0.3左右,居民间差异较小相对均衡。200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79⑧,收入差距偏大,之后仍旧处于一种上升的态势,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几近0.5。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问题。截至2015年,我国基尼系数处近十几年来最低0.462,但与发达国家普遍不超过0.4的水平相比,仍旧处于较高的水平。然而,这种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延续,2016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在2015年的基础上又上升了0.3%,居民的收入分配差异仍处于一种扩大的状态。

(二)税收政策

税种不同,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也不同。比如,企业所得税增加, 居民能获得的股利就会减少;消费税增加,市场上该类商品含税价格就会上升。无一例外的就是这些都在不同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使居民在消费时会考虑更多,从而降低消费的需求。下面通过对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的简单分析,通过个税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来做具体论证。

第一,只见“工薪”所得,无视其他收入来源。依据个税法,“工资、薪金所得”只是个税的所得项目中的一项,还有诸如“偶然所得”“稿酬所得”等10个其他所得税。由于富人阶层的收入来源多样化,他们除了拥有工资收入,还有较高的财产性收入,如股息、红利等,而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工薪阶层收入来源都比较单一。我国主要采取分类课征的方式征收个税,但实际上分类课征不能很好地体现每个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会造成收入来源多样、综合总收入高的纳税人不用或者少交税的情况。且在税收的征管过程中,工薪所得最简单明了和容易管控,其他收入来源复杂多变难以到位,由此造成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负担过重。

第二,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及储蓄行为受个人所得税增加或减少影响而变动。在个人所得税提高的情况下,居民可支配收入会减少,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因而消费支出也随之减少,居民的消费需求被抑制,倾向于储蓄。而且我国对个税的征收是对个人而言,忽略每个家庭情况不同的问题。一个人的生活是以家庭为核心单位展开的,所谓“养家”,要表达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收入所得,不仅顾自己,更要为“养家”承担各种社会及伦理的责任。因此,“个人所得”严格准确讲,实际上应该是“家庭所得”。然而,现实是并不会考虑家庭成员的多寡、社会生活实际负担的轻重,对同样一份收入都按统一的标准征税,不能真正体现收入多的多缴,收入少的少缴或不缴税的立法精神。在2018年之前每月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被大部分人认为是恰当的。要知道在现今的城市生活中,特别是大中城市,一个工薪人员每月四五千元的收入,要供养孩子读书、看病,很多时候连维持“基本生活”都存在困难。可就是这样,还得纳税。这种情况下,他们能有消费需求吗?有的,可是他们要怎样消费?又该怎么消费?

(三)社会保障制度

抑制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保障水平过低是主要阻碍因素之一,二者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提高居民防范各种社会风险的能力,及稳定和刺激消费需求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旧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为覆盖面太小,各种保障措施只向全民所有制职工提供,将占全国总人口八成以上的居民排斥在外,存在严重的“所有制歧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完善,强调“社会保障体系在当前经济条件下的支柱作用”。但是,基本思路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差无几,社保体系完善的保障对象依旧仅是在业和曾在业的城市居民,重点方面也依旧是在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上。进而导致人们对未来生活依旧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子女教育、老年、疾病等风险。为此,他们就会主动地在有意识无意识的情况下抑制自己的消费,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为以后的不确定因素作准备。

三、刺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因素产生的影响也存在高低之分。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有不同的对策,本文之前主要对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财政因素进行阐述,现针对这些财政因素,具体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近几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愈加突出。在中国,刺激消费一直是一个老话题。其中,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突出因素源于居民负担过重、收入较低、分配体制不合理、分配关系不明晰和社会投资规模小等,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就收入而言,收入水平决定着居民消费行为与消费水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尽快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推动我国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形”向“纺锤形”的转型至关重要。

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对缩小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最终消费率的提高。消费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和疲软,是当前经济发展进程的主要阻碍,其中影响消费、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基本原因是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过低。目前我国的现状是:高收入阶层占有大部分财富,但消费人数很少;占大部分的低收入者,大多数人仍在为食物和衣物而奔忙;中等收入人群(主要是工薪阶层和小农),他们有足够的食物不必为温饱而发愁,但他们的收入仍然不足以支持他们购买商业住宅、汽车、金银或奢侈品等商品。因此,只有当我国形成了以中产阶层为主,并占有大部分人口,成“纺锤形”分布时,中国的消费市场才能进入一个更高的水平。为了提高我国消费市场的水平,将大多数低收入人群提高到中产阶级是很有必要的。为此,中共中央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指出: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要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要着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要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扩大国内需求、保证经济的增长。

(二)完善财税政策

合理发挥财税杠杆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控、平抑和监督作用。

一要放宽税收政策的限制。首先,对于税法所给予的税收优惠要落实到位,从而刺激民间投资者的投资想法;其次,在对独资合伙企业的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时,不仅要考虑到不同企业性质之间的差异性问题,同时也要体现公平的原则;最后,放宽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及税前扣除等方面时的限制,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要对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进行调整,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个人所得税制,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标准势在必行。根据《个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法定费用扣除标准从1994年起为800元,2006年初至2008年2月29日期间扣除标准在之前的基础上提高一倍,有专家估计, 仅此一项政策可使居民当年消费的增长速度提高0.5个百分点;2008年3月1日起,法定费用扣除标准再次上调400元;3年后调为3500元,直到2018年6月19号,中央召开会议再次上调个税起征点,扣除标准提升至5000元⑨。个人所得税与个人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密切相关,个人所得税税种的设计必须与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尤其是税前扣除标准,要能充分满足个人的生活需要。

三要对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调整。政府要主动承担起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责任,并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投资力度。本着造福人民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减少不确定因素,提高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刺激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扩大消费需求。

(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已成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稳定转型经济中居民的消费需求,要发挥社会保障体系机制的作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大社会保障的投资力度,尽可能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们都清楚,无论做什么都得有一个度,鉴于丹麦、挪威等“福利国家”的教训,过高的社会保障会使人们丧失个人的激励机制导致丧失活力,加重社会的负担。但是,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会使人们对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从而抑制消费需求。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的状态,在我国财政支出中医疗、社保与就业的占比远远低于美国,只在教育上与美国持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出现上述提到的“福利国家”问题,而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对占我国人口百分之60%以上的农民的保障力度。

二是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本着“低层次,宽覆盖”的原则,社会保障的对象应是社会所有成员,而不论他们是否是所有权下的雇员,是否支付了社会保障费用。我们可以在贯彻落实相关规定和制度基础上,启动一个全民覆盖计划试点项目,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以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职工和私营企业职工为重点。

三要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化程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毕竟还处于形成过程中,许多具体的形式是通过学习其他国家来施行的,与我国的国情存在差异,还需不断探索。但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标准化过程中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要实行统一标准。如果标准不统一,就背离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初衷,也无法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功能,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二是要简化社会保障费用的缴款程序。这有益于减轻征收和使用的难度,节约社会成本;同时也有益于发挥社会保障在消费需求的调控方面的作用。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世界经济网http://www.shijiejingji.net/redianxinwen/20180822/84069.html

②理论来源:百度文库http://m.baidu.com/sf_edu_wenku/view/6af753d728ea81c758f57873?fromShare=1

③资料来源:在线文档投稿赚钱网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316/157583151.shtm

④资料来源: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6af753d728ea81c758f57873?fromShare=1

⑤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10/576985.html

⑥数据来源: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206311371_654915

⑦数据来源:百度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63453910361875052.html

⑧数据来源:爱问共享资源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TWKnX0jLi.html

⑨数据来源: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A%E4%BA%BA%E6%89%80%E5%BE%97%E7%A8%8E%E7%8E%87/4684879?fr=aladdin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社会保障居民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石器时代的居民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论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