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传统文化资源在校园微改造中的开发和应用
——以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榕园”微改造为例

2020-02-25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

师道(教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石井景观师生

文/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在学校环境建设中也应当重视校园景观微改造工程,将地方特色明显的优秀社区传统文化资源作为载体融入到校园微改造中,把学校教育延伸到社区,在社区文化资源中吸取养分,充分利用社区人文资源教育平台,继承和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

一、如何开发社区传统文化资源

(一)社区传统文化资源需要提炼

优秀文化元素犹如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颗颗珍珠, 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丝线”串联成链, 同时加以创新和提炼, 形成核心文化元素, 并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面对丰富且多种类的社区传统文化资源需要有一个识别、遴选、重组、提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指导思想,梳理出社区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其中的教育内涵。以本校“榕园”微改造为例:榕树是岭南地区常见的树种,且石井社区水系纵横,在社区里榕树极为常见,我校校树又是榕树,校园东北角有三株百年古榕,顽强扎根,枝繁叶茂,“榕园”的命名即提炼了社区地域的文脉特点,同时笔者提炼出石井社区有代表性的“石井民俗、石门诗文、古迹流芳、人物春秋、艺文撷英、民居风韵……”等十二个社区文化专题,以园内墙壁、石板、主题专栏为载体,自然和谐地融入园内景观,与园内的灰砖拱门、琉璃瓦顶、曲径幽道、虎岗山石、麻石碑刻、岭南翠竹、百年古榕相得益彰,为校内园林景观注入了社区文化内涵,让师生在漫步休闲、晨练早读的间隙,熏陶着乡土文化,了解体验社区历史、人文,不断增强师生的区域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二)通过多种形式收集整理

社区传统文化资源具有离散性,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主动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如当地文化站、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博物馆等,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完整、准确的收集原始素材,及时保留文字和影视素材。“榕园”微改造前期,笔者借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在石井文化站配合下,搜集了社区内多个村落的村志。在调查宋代羊城八景“石门返照”时,通过民间人物访谈收集了古今文化名人在当地留下的诗文。还将学生绘制的“石门水景改造图”上报给现石井街道办事处作为社区改造建议。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访问古民居建筑,在建筑装饰中搜集了“三雕二塑”等当地民居装饰手法。在石井河附近访谈中寻找当年的疍家人和古码头、驿站,学生在人物访谈中感受了当年水乡码头商旅繁忙的盛景。

(三)要与学校文化相融合

在使用社区传统文化资源方面,要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与原有的学校文化相融合,注重校园整体规划协调性、景观设施与校园文化建设统一性。融入社区文化资源既要保持原有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的连续性,还要能够增强原有校园文化或产生新的积极影响,以达到与原有环境和谐共生。“榕园”的主题设计线路与本校德育“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文化相匹配。“榕园”内将社区古今爱国、爱乡人物陆胤、吴隐之、李介、陈子壮、陈绍儒,招子庸、黄尊生、苏卧农、彭加木等人物事迹提炼出来,通过架设专栏,在园内供师生品读、感受,促生师生爱国、爱乡情怀,进而提升在校自豪感。

(四)师生需要参与到开发过程中

在开发社区传统文化资源过程中,需要师生们走出校园,以“社区研学”的方式深入到社区中,实施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的STEM教育模式(学科融合的综合实践教育模式),以收集和整理社区传统文化资源为抓手,在大德育的视角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榕园”微改造依托本校美术教师课题研究进行,通过多学科融合,让师生参与搜集社区文化资源,再通过教师提炼后进入综合实践课堂,最后内化在“榕园”内以景观塑造体现、展示。在校园景观微改造过程中,通过适合的渠道促使师生参与其中,能让教师和学生会体验得更真实,更接地气,校园的景观微改造工程也随之实现主题升华。

二、社区传统文化资源在校园微改造中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认识在校园微改造中融入社区传统文化资源的意义

在校园微改造中融入社区传统文化资源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更好的落实全面育人和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使得学校育人环境得以改善。

(二)要注重景观改造的连续性

“微”字本身具有速度之“慢”的涵义, 此外, “改造”这一动词还隐含着事物前进的曲折性。因此, “微改造”切不可“逞一时之快”。在社区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校园微改造过程中,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即不能认为微改造可以一蹴而就,而应视为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注重连续性就是灵活的、系列化的、系统化的不断挖掘和呈现社区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

(三)要强化微改造的主题性

社区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多元属性,在融入校园微改造过程中出突出育人主题,可以按教育主题的方式整合社区传统文化资源。例如:历史变迁主题、杰出人物主题、乡贤文化主题、艺术特色主题等。

(四)微改造的形式上可以多措并举

校园微改造中,既有对原有景观的再利用,又有新建景观,在实施中要充分考虑点、线、面的关系和局布与整体的关系,采用宣传栏、亭园、长廊、墙壁、雕刻、装饰等多种形式,合理地顺承并延伸其建筑空间。

(五)微改造要与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全面育人相结合

社区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校园,可以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可以结合社区传统文化中的体艺特色资源打造一校一品甚至一校多品,从而培育全面而有特色的人才。

学校作为重要的育人场所,是社区众多社会组织中的一个,是社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以校园文化提升为主的校园微改造中融入社区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更好构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沃土,可以创造出更好的育人环境。

猜你喜欢

石井景观师生
景观别墅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火山塑造景观
那口石井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泉州府录立海防碑浅谈
简析日美交锋中美国的政治妥协:从桂太郎—塔夫脱备忘录到石井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