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填报志愿, 家长到位别越位
2020-02-25河南郑桂灵
(河南) 郑桂灵
8 月2 日16 时, 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各批次志愿填报正式结束。 为了让广大考生抓住填报机会, 广州日报特邀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招生办主任曾祥翼详解填报攻略。 他提醒, 考生不应贪大求全, 避免填报没有梯度层次, 同时家长不宜担任 “司令员” 角色。(8 月2 日 《广州日报》)
由于高考 “志愿填报” 的重要意义, “一人填报、 全家动员” 历来就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家长的参与不可或缺, 但要如何参与呢? 相对于 “司令员” 角色, 把家长置于“参谋” 的角色定位, 更能凸显考生 “我的志愿我做主” 的权利回归。 家长既不能袖手旁观、 放任不管; 又不能越俎代庖、 强制包办,“尽职而不越位” 是其恰当履职的功能边界。
首先, 尊重考生的权利。 填报高考志愿本是考生权利, 家长必须尊重和保障当事者的自由选择权,把志愿填写充分建立在考生本人“自愿” 的基础之上。 但纵观当下的志愿填报现实, 来自学校和家庭的 “规劝” “强迫” 等干涉行为屡见不鲜。 “我的 ‘志愿’ 你做主”使得许多考生不胜其扰。 而高校学生因学非所愿而出现厌学情绪、 缺乏学习动力, 甚至造成终身遗憾的情况, 也并非孤例。
其次, 提供相关信息。 有条件的家长要为考生填报志愿做些调查研究工作, 比如收集相关信息, 掌握招生方面的政策规定, 尽可能为考生提供较多可供选择参考的材料、 数据。 同时, 家长还可与老师取得联系, 认真、 客观地分析孩子的品格素质、 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等个体情况。
其三, 善于教育引导。 人们重视高考志愿的填报环节, 主要在于其与未来就业岗位和发展前途息息相关。 故此, 家长当好 “参谋”,就应在评估孩子高考成绩, 兼顾到孩子的个人意愿、 自身实际等因素的基础上, 发挥好教育、 提醒、 引领的作用。 比如, 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的务实态度, 追随兴趣爱好、 适应社会发展动态的志愿导向, 报考高校和专业要体现梯度层次的技术性操作等。
“填报高考志愿” 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 也是对孩子自我评估、 自主思考、 学会担当的一次现实考试。 而家长甘当 “配角”, 也体现出尊重孩子、 发扬民主、 明智理性、 超脱放手的监护人角色转变。 期待家长和考生经受考验、 相向而行、 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