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增强党的先进性*①
2020-02-25高继文
高继文
(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250358 )
政治文化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政治发展进程中最能动、最深沉、最持久的影响因素。党内政治文化是政党党性的集中体现,是政党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铸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鲜明体现共产党先进性的特殊文化形态。它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渗透到党的建设各领域,具体表现为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层面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原则立场和行为准则等。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很多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彰显了党的独特政治品质和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政治建设,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更加凸显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急迫。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以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并采取重要举措,取得显著成效。这是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新经验,也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必须着力抓好的长远工作。鉴于国内学者已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价值意义、主要内容、建设路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本文结合习近平同志有关重要论述,着重就当前我们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紧迫任务谈一些认识。
一、筑牢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最根本的党性表现,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首要内容。这就是要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执着追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忠诚党的领导和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和历史使命,是党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党的理想信念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笃信,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也来自在长期斗争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重视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依靠这种理想信念,党带领人民在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围追堵截、克服千难万险,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建设和改革时期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的奉献精神,以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沉着应对国内外重重危险和挑战,将“一穷二白”的中国建设成为初步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事实说明,心中有信仰,事业就有方向、有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党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又一次次奋起的关键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支点。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整个道路、理论、制度的逻辑关系就在这里。”(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32页。没有坚定理想信念,就没有坚强有力的共产党,党和人民事业就成了无本之木,党就会失去本色和人民拥护。所以,我们党历来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要求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并通过日常党内教育、集中整党整风等形式,保持全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奋斗精神和先锋品质。
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点,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聚焦点。其目的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理想信念淡薄、意志衰退、精神懈怠、脱离群众等党性不强和作风不纯问题,使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的事业发展凝聚强大动力。面对党内存在的严峻风险考验,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16页。“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339页。。一个政党衰落、一个人堕落,往往从理想信念丧失或缺失开始;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丧失先进性。他还说:“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80-81页。我们从实际上看,一些党员干部政治上摇摆、经济上贪婪、组织上涣散、作风上腐化、工作上无为,根子就在于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动摇了理想信念,就没有立党为公的胸怀,不再按高标准要求自己,不再把使命、担当、事业、责任、人民放在心上,而是个人为上、私欲膨胀、追逐名利、贪图享乐、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甚至蒙骗组织、违法乱纪。这势必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的战斗力,乃至会使党变质。因此,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严在思想作风上,严在把好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上,“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420页。。近些年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都将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着力端正党的思想和作风。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6)本书编写组编:《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0-51页。
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严峻的挑战,新时代党的理想信念建设迫切需要以党内政治文化筑牢思想根基。
第一,加强理论建设和思想武装,铸魂固本。理论坚定是政治坚定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理想信念的理论源头,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化或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会动摇党的理想信念和团结统一的根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思想武装,夯实党的理想信念的立论基础,是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的紧要任务。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多元化。面对社会思潮多元、思想多样、意识形态斗争的强烈冲击,共产党员必须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旗帜鲜明讲政治,捍卫党和人民利益,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干扰,抵制各种以思想多元化诱引政治多元化、多党化的图谋。其次,加快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创新型政党建设,提高全党的理论素养。全党同志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运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工作的能力,自觉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当今世界和中国变化,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政治观、政党观、人民观、事业观和政绩观,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略,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和思想情操,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再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统一思想、推进工作。全党同志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和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正确判断国内外形势、认清风险挑战,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站位,紧扣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贯彻落实党的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奋发作为、展现党性。
第二,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培根固基。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474页。他进而指出:“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7-18页。这两段话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的文化根脉、文化自信和理想信念坚定的内在逻辑,为加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指明了方向。首先,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稳固精神力量,是凝聚党心民心的精神旗帜。党的理想信念既源自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指导,也源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厚涵养,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结着党和人民对独立、解放和富强的美好追求,熔铸了以人为本、独立自强、团结统一、无私无畏、精忠报国、胸怀天下等高尚品质。党的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这种独特文化的精华和升华。所以,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理论和制度等其他自信的精神支柱。其次,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脉。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优秀文化充满自豪感和认同感,并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予以弘扬和运用。其实质是铭记党、人民和民族的奋斗历史,倍加珍惜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所选择的主义、道路和制度,对现在和未来充满希望,在前进中志不改、道不移。没有文化自信就会对祖国、党和人民的历史与精神采取悲观、怀疑乃至虚无态度,这势必会动摇理想信念。再次,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坚定理想信念、继往开来的智慧和不竭力量。比如深入挖掘和吸取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精华及其时代价值;善于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中爱党爱民、坚定信仰、必胜信念、严守纪律、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等精神命脉;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第三,把坚定远大理想与完成各阶段现实任务相结合,使长远目标落实落地。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需要漫长奋斗过程,即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辩证统一的过程。共产党员只有坚定理想,才能有正确前进航向和必胜信心;从实际出发、不懈奋斗,一步步完成阶段性任务,才能逐步接近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离开远大理想就会迷失方向,没有求实奋斗精神将一事无成。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立足现实,坚定理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面对黑暗没落的旧中国,带领人民先后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勃勃生机。这就是在中国实践共产主义理想。我们摆脱贫困,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都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信念,没有几代共产党人接续艰辛探索和奋斗,就没有今天富强的中国。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今天为新民主主义奋斗,将来为社会主义奋斗。现在,我们只有毫不动摇初心,坚定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完成新时代的使命,不断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如果认为马克思主义脱离实际、共产主义渺茫,就会放弃信仰信念,那就解除了精神武装、抛弃了党的旗帜,自然就没有搞好事业的开阔眼界和坚韧毅力。习近平同志告诫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共产主义不是马上可以实现的目标,就没有理想信念,就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做一个忠诚的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共产党人。(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33页。
二、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集中表现在确立和践行先进价值观上。价值观是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方法论影响下形成的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它往往体现在人们对待公与私、利与害、权利与义务、贡献与索取、个人与他人及组织之间关系的态度上,表现在事业、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价值观决定人生观和事业观,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得失成败、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以党的性质、目标和宗旨为准绳,其实质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生,其外在表现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等。有的学者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有相当多的价值理念为广大党员干部所尊信,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行为的先导。诸如天下为公、为政以德、以民为本、清正廉洁、居安思危、知行合一、实事求是、公道正派、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光明磊落等等,都深刻影响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我们提炼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0)洪向华主编:《党内政治文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基因》,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2页。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崇高精神追求,是我们党世代相传的独特优势和拒腐防变的利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外来文化干扰和落后的传统政治文化影响,党内少数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发生错位、扭曲甚至颠倒。这表现在思想、作风和行为等各方面,体现在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和个人关系等各种关系中,总的来说就是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对党和人民不忠诚,错误认识权力、地位、名利;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党的领导、与工作、与他人的关系,言行背离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本质。比如,有的人政治立场不坚定,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为党尽责,不信马列信鬼神,缺乏党性原则和政治定力,经不起风浪的考验;有的人追求官本位的价值观,热衷于当官抓权,以当官为目的,以权谋私,使权力个人化、市场化、利益化,而不是把职位、权力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有的人追求家长制领导方式和作风,独断专行,独揽大权、一人说了算,不遵守党的组织原则,破坏党内民主生活,甚至利用手中权力拉帮结派、排斥异己;有的人特权思想严重,在正常的权力和待遇之外,追求特殊权力和利益,滥用权力、获取好处,无视法律和制度约束,藐视组织监督;有的人思想作风不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严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没有责任和担当精神,工作搞形式、走过场,捞政绩、祸国殃民;有的人私心过重,不把事业和工作放在心上,遇事先考虑自己利害得失,追逐名利,拉关系、搞潜规则,甚至生活腐化堕落。所有这些表现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具体形式千差万别,但其共同点是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思想严重,破坏党的优良作风和严明纪律,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要求背道而驰。这是产生权力腐败、脱离群众等各种不正之风的主要根源,污染党内政治生活,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的战斗力,甚至会招致党失掉民心和执政地位。习近平同志尖锐指出:“党内政治生活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子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发生了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松动。”(1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458页。
因此,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坚定,首先要价值观坚定,明白为什么要当共产党员、怎样才能当好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党的使命宗旨,关键是要始终恪守并自觉践行党的价值观。同时,共产党人自觉践行党的价值观,对于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动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1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458页。他认为这是共产党员的修身立德、为政之基。后来,他又强调:“要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13)《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月8日。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14)本书编写组编:《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0页。,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他的重要讲话,一方面强调要坚持和大力弘扬我们党的正确价值观,在新的条件下保持党的本色不变、崇高精神追求不减;另一方面强调坚决防止和反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价值观和低级文化倾向,净化党内政治生活。这是总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丰富经验,针对党内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发生的价值观错误所提出的,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深远指导意义。
第一,端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需要从思想上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引导,严把思想道德关。习近平同志指出: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持之以恒加强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1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458页。。这段话既指出了开展党内思想教育的重点环节,也指明了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正确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和教育的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并在灵魂深处筑起防腐拒变的坚实防线。首先,坚定党性,对党忠诚老实。在党就要信党爱党忧党为党,对党忠诚、向党看齐、听党的话、按党的原则办事,时刻维护党的利益,拥护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对党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其次,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一切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为人民服务,切实为人民用权谋利做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再次,增强使命担当意识,扎实干事、开拓创新。要永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把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坚定体现在求实创新、勇担重任上,认真发扬党的“三严三实”作风,为攻克改革、发展难关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一流业绩展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人民信赖和支持。最后,在纯洁思想作风上狠下工夫,持续提高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名利观和政绩观,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公道正派为官、干净清廉做人做事,防腐拒变,经受住各种诱惑、风险和挑战的考验,永不改变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
第二,端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要激清又要扬浊,坚决抵制和反对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和思想作风,净化党内政治生活。当前要坚决抵制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不良文化。这是最典型、难以克服、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的消极腐败政治文化,是寄生在党的肌体的毒瘤,污染党的先进性。这虽然发生在少数党员和干部身上,但如果任其滋生、发展,将会导致严重危害。因此,对这些现象,我们要增强战略定力和政治意识,站在党的生死存亡高度认识它的隐蔽性、长期性和危害性,以多种手段进行坚决斗争,消除它在党内的影响。首先,要坚定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以自我革命精神,以刮骨疗伤、猛药去疴的勇气,开展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对于严重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纪律的思想行动,要立场坚定,敢于坚持原则、不姑息、不让步、不放松警惕,更不能讲情面、讲和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次,坚持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多措并举,提高同消极腐败政治文化斗争的实效性。要将思想作风、政治文化领域的斗争与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加大反腐力度,在党内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氛围,以反腐斗争成果净化党内政治文化。坚决杜绝把市场交易原则引入党内生活的现象,党员和干部要认真恪守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准则,在党内保持健康的党内同志关系,倡导清清爽爽的工作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坚决抵制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歪风邪气。
三、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两手抓,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94页。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相辅相成,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保障。坚持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宗旨、政治立场和组织原则等,需要靠宣传教育和党员个人加强修养,更需要上升为制度和规矩,成为全党同志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发挥规范和惩戒作用。而党内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又需要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来支撑,要体现鲜明的党性要求,还需要党员和干部模范遵守。党员和干部的党性坚定,就能自觉信任制度、敬畏制度、遵从制度;党员和干部缺乏党性、理想信念淡漠或价值观不坚定,就会蔑视制度、钻制度空子甚至违纪违法,最后受到制度制裁。可以说,党内制度是存在于党章党规党纪等规范性文件中的党内政治文化形态,更具有原则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也即刚性。因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7)《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3页。。
用制度治党,就是用党章党规党纪治党。把党的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格落实党章、法规、准则、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是加强制度治党的关键。因为法规制度颁布以后,只有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从原则性要求变为党员和干部的行动,才能起到规范约束作用、发挥实际效力。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它明确了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违反了要承担什么后果等,是党员和干部行动的标尺。党的纪律和规矩主要体现在党章、党规党纪、国家法律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上。以严明的纪律和规矩保证党的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和组织坚强,是共产党先进性的突出表现,是党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武器。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没有严明纪律,党就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干不成事业。所以,加强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列宁曾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铁一般的纪律。毛泽东指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指出,我们党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胜利,靠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组织起来、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11页。党的十九大适应从严治党新要求,将党的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布局,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创新。事实也证明,纪律严明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全党团结有力的重要保障,必须常抓不懈。
根据我们党纪律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经验,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需要从如下几方面予以加强。
第一,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理直气壮讲政治是我们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这就决定了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纪律,统领其他各项纪律,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首要之点。党员坚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主要依据,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恪守政治原则、明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和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把“五个必须”作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基本要求,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个人势力;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必须管好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1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804页。全党同志要增强“四个看齐”,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使严明党内纪律与发扬党内民主相得益彰,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自觉接受党内外纪律监督,靠纪律消除腐败隐患。只有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能强化党的政治领导,提高党的政治本领,带动党的政治建设质量全面提高。
第二,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新特点,是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转向严紧硬的新起点。首先,依规治党的基础是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它贯穿在党的建设各方面,成为维护党的理想信念、加强党的团结、纯洁党的作风、纠正党内错误和反对腐败的锐利武器。严明的纪律和规矩覆盖党的建设各领域,约束全党同志,是人人不能逾越的底线,从而使管党治党有法可依。这就能够增强全党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制度意识,人人养成执行纪律、守住规矩、按制度办事的习惯,树立纪律在管党治党中的权威。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制定修订了190多部党内法规,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法规制度,有规可依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其次,纪严于法、纪在法前,表明党的法规和纪律严于国家法律,是在国家法律之前设置的更严的防线。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性质、宗旨都决定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大多数,使所有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党规党纪、模范遵守法律法规。”(20)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第60页。这是说,共产党员不能将党的纪律混淆为国家法律,也不能将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法律是包括共产党员在内的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的最低行为准则,适用于所有人。党纪党规是比国家法律要求更高更严的行为规范,是衡量共产党员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方面是否先进的准则。因此,党员不能满足于遵守国家法律,而必须向党规党纪看齐,对自己提出更高标准,严格遵守党规党纪。这样管党治党,既有利于从正面严格要求全体党员,也有利于预防少数党员从违规违纪发展到违法犯罪;既有利于严肃查处极少数严重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又有利于约束和管住大多数党员干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再次,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要健全党内法规制度,实现党纪和国法的衔接和协调。这就要根据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做好法规制度的立、改、废、释工作,构建系统完备的党内制度体系,扎紧党纪党规的笼子。据统计,继2012—2014年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之后,2019年上半年顺利完成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第二次集中清理工作,对纳入清理范围的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废止54件、宣布失效56件、修改8件,对14件涉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中央党内法规作出一揽子修改,有力维护了党内法规和党的政策的统一性和权威性。(21)姜洁、江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二○一九年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综述》,《人民日报》2020年3月18日。
第三,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使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纪律和规矩立起来后,关键是严格执行,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就没有威严。严格执行既能对自觉遵守纪律的党员产生激励和引导作用,也能通过制裁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在党内产生震慑和警醒作用,使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习近平同志指出:“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764页。他还说:“党的规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770页。首先,要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在执行纪律中的带头作用。领导干部掌握大小不同的权力,具有支配人、财、物的机会,违法违纪的机会多、风险大、后果严重。因此,他们是严肃执行纪律的重点,要严格要求。所有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贡献大小,都要心存对法纪的敬畏,手握对法纪的戒尺,把党规党纪刻在心上,坚持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例外和特权。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善于依照法规制度用权、谋事和管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带动党内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纪党规,维护制度权威。其次,党的各级组织必须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担负起执行和维护纪律的主体责任,聚精会神抓党的纪律建设。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不断强化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上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方法选人用人,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铲除选人用人不正之风。要通过党内法规制度宣传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懂纪律、守法纪,明底线、存戒惧,模范遵守纪律和规矩。要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加强纪律监督检查,对违反纪律和规矩的行为要坚决批评制止,重者依规依纪处理,不能听之任之、姑息迁就。再次,充分发挥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执纪问责作用。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主要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首要任务是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经常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相关决定;对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职责履行、权力行使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做细做实日常监督,用好问责利器,督促责任担当;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也要严肃查处和追究违犯党纪的党员干部的纪律责任,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以严明纪律涵养和纯洁党内政治文化,使党永葆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