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执法公信力的提升

2020-02-25

法制与经济 2020年1期
关键词:公安民警公信力公安机关

付 贵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 廊坊065000)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执法环境的特点

(一)大数据与网络舆情互动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形成和传播的舆情,其以传播速度快且发出观点的主体可以互相交流为特点。网络是公众获得信息和表达个人言论的平台,也是公安机关获取信息的平台。通过大数据,人们可以获得很多的网络上的信息;从另一方面,大数据为公安机关的情报收集与研判提供了有效支撑,因此大数据与网络舆情是一种互动关系。

(二)执法手段和依据透明化

大数据条件下,在警察每一次的执法过程中,执法依据、程序、语言的适用、手段的运用等方面都会暴露在公众面前。通过大数据,公众会对整个案件的情况包括警察执法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例如,2016年6月10日,微博中传出一段在警车中的视频和录音,引起了广泛关注。事件是公安民警依法查验两名女子的居民身份证,但是二人拒不配合,民警依法强制传唤,到警车上后,民警说了一些不当的威胁言论。从此事件中我们总结出,警察在介入事件的一开始,相关的执法依据、手段、语言等就已经在公众的视野中。

(三)公安执法效能得到提升

公安数据的传递和共享的强大动力就是大数据。公安信息化建设多年,现各地公安机关都已建成了公安信息业务系统,其中包括在逃人员信息网、机动车信息、全国人口信息查询、违法犯罪查询等,这些为公安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在大数据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数据变成情报,整合数据、共享使用,节约警力。同时,大数据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资源,例如,音视频、浏览痕迹、住宿登记等等,很多数据都可以为公安机关所使用,提升破案率,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

(四)破案难度加大,执法难度增加

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虽然给人们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相对的犯罪分子也从中发现了许多可乘之机,同时也使得犯罪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1.境内作案、境外指挥。在大数据条件下,很多违法犯罪的头目自己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而是在境外进行指挥,指挥境内的相关人员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最为明显的就是我国境内的恐怖组织与境外相互勾结,境外恐怖组织为境内提供信息、资金等帮助,境内的恐怖组织实施恐怖活动。

2.破案难度增大。相对传统犯罪,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从事犯罪活动的隐蔽性、危害性更大。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形式不断出现,它们具有隐蔽深、破坏大的特点,这给传统的公安执法带来了冲击。例如,在证据的收集方面,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高科技的犯罪、利用大数据进行的新型诈骗技术等。

二、大数据执法环境对公安执法公信力的影响

(一)大数据执法环境对公安执法公信力的积极影响

1.大数据的使用是加强公安情报工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公安情报工作,大多是靠人力获得。大数据的应用开启了数据预测的时代,“情报主导警务”就是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判,进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最终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例如,中国香港警察就是通过大数据来搭建情报信息系统,以海量的数据来弥补传统人力情报的不足,有效提高了破案能力。破案率提升了,会推动公安执法公信力的提升。

2.大数据可以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将大数据应用到警务人员管理上,会提升队伍的执法规范化水平。一是科学使用大数据,实施执法监督。例如,案件卷宗全部网上流转。通过对海量执法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发现数据的异常、可疑执法活动报警等,及时发现执法过错和执法问题,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二是优化大数据,不断完善执法活动程序。通过大数据,可以将各类执法活动、相关的程序、法律内容等变得易于人接受,同时公安民警可以将观看到的执法活动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执法活动。总的来说,公安民警执法规范了,公众对公安民警执法活动理解了,公安执法公信力也就提升了。

3.大数据对预防犯罪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公安机关可以通过海量数据的整理,进行分析、深度挖掘,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时刻洞察社会秩序发生的细小变化,对治安秩序的变化动向准确预测,这会为决策提供支持,为执法活动赢得时间,也会为执法活动采取相关措施赢得时间,这就间接提升公安民警的执法能力和现场处置的能力,提升执法公信力。

(二)大数据执法环境对公安执法公信力的消极影响

1.造成公安民警不敢执法、不敢作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大数据平台上对公安执法活动恶意炒作、丑化公安民警的形象,使得公安执法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例如,2015年6月,河北省肃宁县发生的特大刑事案件,犯罪分子刘双瑞伤害多名群众,公安机关在抓捕的过程中牺牲了两名干警,而通过大数据搜集、整理,网上出现了很多称犯罪分子为“五旬老汉”等,扭曲了案件事实,使得公安民警不敢作为,既存在伤亡又不被理解,寒了公安民警的心。

2.大数据执法环境给公安民警的心理带来很大压力。大数据的自由流动和快速传播导致了信息的不可控性,这极易造成使用大数据的公众“看图说话”的现象。公安执法的过程中任何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例如,2015年,河北省邯郸市交警下跪执法,这一事件的出现反映出一些公安民警缺乏法治思维的同时,也折射出镜头下警察“怕舆论、怕被拍”的心理压力,正如有人所言警察“跪的是舆论”。①在这种心理压力下,降低了公安执法的公信力。

3.大数据会影响执法者的判断。基于大数据的执法软件,其本质都是通过大量的数据整理、分析,进而预测事物发展的未来走向。当数据出现错误或者虚假的情况时,这些按照数据的概率性进行预测执法的形式就会出现错误的结果,也就是说,大数据的预测执法和执法者主观判断上产生了不一致,这给执法者的决断提出了挑战。一旦执法活动判断错误,那么会出现办错案等情况,甚至会出现与大众的冲突,影响公安执法的公信力。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加强公安执法公信力的措施

(一)建立公安现场执法的标准和执法质量的考评机制

构建现场执法标准,其目的是为公安现场执法提供精准的指导,以保证执法活动规范有序。有学者曾说过现代法治社会监控警察执法行为的“两个转变”,即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分散性向标准化或统一性转变。②笔者认为,现场执法标准的构建,应当立足于公安机关对法律的理解与执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基本的规定进行细化,也可以对几类常见的警情、发生在特殊人员身上的警情、容易陷入舆论热点的警情作出详细的规定和标准。例如民事纠纷、债务纠纷等常见警情,阻碍执法、打架斗殴、家庭暴力、“医闹”等扰乱公共秩序行为,醉酒人员、吸毒人员、精神病人员、孕妇、老人、病残、抱小孩的妇女等特殊人员群体。可以通过模拟相关案例的方式,来组织公安民警的执法考评,这既能实践执法活动,也能提升公安民警的执法能力,公安民警的执法能力提升了,执法活动规范了,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表现良好以上,这会提升公安执法的公信力。

(二)针对公众痛恨的违法犯罪行为,在打击的同时进行全程公布

在大数据条件下,可以通过相应的途径了解到公众对何种违法犯罪行为最痛恨。比如说盗窃、故意损毁公私财物、一些流氓犯罪,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对公众的生活甚至是利益造成了深刻影响。公安执法者可以针对公众痛恨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专项打击,在打击的过程中做好现场“直播”或者整个流程的公布,此类执法行为的增多,会改善公安机关在公众心中的印象,同时也是对执法者自身执法行为的一种规范,这样会促使公安执法公信力的提升。

(三)将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与维护公安民警权益结合起来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公众获得信息的手段更加便捷、快速,言论的表达空间也得到拓宽,但也产生了网络违法犯罪现象。把惩治网络违法犯罪和维护公安民警权益相结合,通过必要的“控制”,这种“控制”是针对一些居心叵测者的控制,以此来扭转大数据条件下公安民警迫于舆论压力,在执法过程中畏首畏尾等情况。针对利用大数据手段恶意抹黑、造谣诽谤公安民警等行为,严格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针对“丑警”“辱警”等事件,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严厉处置,赢得公众理解与支持。在维护公安民警权益的问题上,应形成事中干预、事后调查澄清、有错必纠、有冤必申的机制,当公安民警现场执法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相关维权部门应当及时介入,对有执法过错的迅速纠正,消除或者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结果;对民警权益确实受到侵害,要敢于为执法民警撑腰打气,提升公安执法权威,进一步提升执法公信力。

(四)公安民警要做到理性、文明、平和、规范执法

在大数据条件和自媒体时代,公众监督意识增强,这就使得我们公安机关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一定要杜绝暴力执法、随意执法、过度执法等情形,尽可能地减少执法瑕疵。首先,改变生硬的执法方式,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运用好法律的刚性和执法的柔性。其次,规范行为和语言,在保证执法没有过错的前提下,敢于执法、敢于面对自媒体、大数据带来的“压力”。

四、结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执法环境发生了改变,执法难度加大、破案难度增加,同时大数据对公安执法公信力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容易造成民警心理压力过大、不敢执法的情况出现,也容易影响执法者对案件等问题的判断,进而影响案件的侦破、处理等,这也相应地影响了公安执法公信力。面对这些消极影响,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公安现场执法标准和执法质量的考评机制、针对群众痛恨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视频公布、将依法惩治网络犯罪和维护公安民警权益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也要做到理性、文明、平和、规范执法。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对违法犯罪的打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刘振.避免“下跪”执法需要法治“搀扶”[N].安徽日报,2015-9-8(5)。

②邓国良.解读警察执法标准体系之构建[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0(5):48。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公信力公安机关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人民警察节定在哪天,大家怎么看?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迈向法治公安: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实证研究
公安机关将开展3个月行动 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
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公信力提升的途径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公信力”和“公信度”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