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绿肥对土壤的培肥改土作用及合理利用方式

2020-02-25

山西农经 2020年23期
关键词:绿肥农作物肥料

(隆林各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 广西 百色 533400)

绿肥是指全部可以翻耕到土壤中用作肥料和具有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氮等营养物的绿色植物,如苕子、紫云英等,属于一种良好的有机肥,在培肥改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种能够再生的资源,有助于提升农作物产量。我国有十分丰富的绿肥资源,分布较为广泛,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 绿肥对土壤的培肥改土作用

1.1 生物固氮

在常压和常温状态下,固氮生物可以把大气中的游离氮转变成农作物能够利用的形态氮。每667 m2紫花苜蓿和草木晒等豆科植物能够完成4~10 kg 的固氮量,等同于20~50 kg 的硫铵化肥。相较于工业固氮而言,生物固氮具有无污染、固定氮能充分利用等优势,是巨大的生物肥料资源。

1.2 增加土壤中的营养成分

豆科绿肥植物不但具有固氮作用,同时对土壤中难溶性的磷酸盐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可以增加土壤中磷含量。光叶苕子和苜蓿等绿肥植物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2.5~3.78 m,这样的绿肥植物利用自身根系可以吸收更深层土壤中含有的营养成分。等到翻压绿肥后,能够保证土壤耕层中含有更加丰富的营养。

1.3 激发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绿肥翻埋,根系的胞外分泌物不但加大了土壤中相关酶的含量,同时也提供了众多能够给根际微生物利用的能源及营养物质,使土壤中酶类与微生物更加具有活性。通常情况下,木质素含量较低、C/N 比值相对较小的绿肥更能激发土壤生物活性[1]。

将冬种绿肥用于潮砂泥田中,可有效激发土层中蛋白质酶、转化酶以及脲酶的活性,使土壤中含有众多数量和种类的放线菌与细菌,有助于土壤中营养成分的转化,同时可以利用营养抗性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增加土壤中含有的真菌数量,有助于有机体分解,生成相应数量的腐殖质,改良土壤状况。由此可见,针对绿肥实施翻压操作,可以显著改善与修复土壤的微生态环境。

2 绿肥作物的主要栽培方式

2.1 间种

间种是在主要农作物各植株之间种植相应数量的绿肥植物,将其当作肥料。例如稻田养萍的间种,采用这样的种植形式,有助于将养地和用地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间种的互助作用。

另外,间种能够充分发挥农作物的边际效应,降低绿肥作物病害及冻害的发生概率,降低杂草对主要农作物造成的不良影响。

2.2 套种

套种是在不改变主要农作物种植方式的状况下,在主要农作物行株之间种植绿肥植物。该种植方式与间作的不同在于不是同时播种。例如在预留棉田地中先种植箭舌豌豆,然后再种植棉花,主要目的是充分运用时间生产一季的绿肥,给主要农作物或是后一茬农作物提供肥料来源。

2.3 混种

混种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绿肥根据相应比例混合或是以相间的方式种植在同一田地中,然后当作绿肥进行实际应用[2]。混种主要利用匍匐生和直生、宽叶和窄叶、豆科和非豆科混合搭配的方式进行种植,这样更加有助于充分利用水分、肥料、阳光等,增强作物抵抗灾害的水平,改良土壤的理化状况,对土壤营养成分进行调节。

2.4 插种

插种也被称为基作,主要是应用农作物换茬期间的短暂时间间隔抢先种植一次短时期的绿肥植物,用以当作下一茬农作物的基肥。实际插种过程中,可选择豌豆和绿豆等速生绿肥。

3 绿肥的合理利用方式

3.1 绿肥的压青与肥效

压青是指绿肥还处于青嫩时期时对其进行翻压处理,当作农作物种植的肥料。绿肥压青要把控好压青的数量、深度及时期。通常情况下,是在鲜草营养含量最丰富、产量最高的时期实施翻压处理,例如田菁现蕾期、禾本科绿色植物抽穗时期、紫云英盛花时期。这个时期不但作物营养丰富、产量较高,而且老嫩程度适中[3],能够得到更加良好的效果,亦可以满足植物生长发育时期的营养需求。

压青数量通常决定了下一茬种植农作物的类型、品种特点及土壤所具有的肥力。原则上来讲,土壤肥力较高的田地少施加,肥力较低的田地多施加;生长时期较长及耐肥的农作物要多施加,生长时期较短且不耐肥的农作物要少施加。旱地通常采用全部翻压的方式,水田施加量通常是1 500~3 000 kg/hm2,肥田中不能超出22 500 kg/hm2。

关于绿肥翻压的具体深度,应结合植物生长的营养需求和微生物活动的特征确定,通常是15 cm 最佳,主要应用直接翻耕的翻压方式。

绿肥生长的地方可以先用耙镇压,也可以利用重型圆盘耙采用交叉耕的方式将其切碎之后再实施翻耕处理。经过翻压之后,需要将根系与土块耙碎,将田地整平,同时在第一时间内做好灌水保墒工作,做到压实和压严,确保绿肥和土壤之间能够接触得更加紧密,促进绿肥腐解,然后实施播种与保肥操作。

绿肥经过翻压处理之后,一段时期之后发生腐解便会变为下一茬农作物的基肥。实践可知,每次翻压500 kg 的青草,能够令玉米产量增加20.09~35 kg,稻谷产量增加18~38 kg,洋芋产量增加130~245 kg,小麦产量增加21.50~34.40 kg。施用绿肥之后效果也较为显著,若是在北方旱地通常可以维持2~3 年。特别是在多熟制中适期将绿肥插入,即便在初始时段影响了当季农作物的生长,然而就整体而言,依然使产量大幅度增加,获取的经济收益也会明显提高。

3.2 绿肥的饲用价值及效果

绿肥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可以作为饲料,特别是豆科植物中含有很高的饲用成分,干物质内粗蛋白质含量占比在15%~20%范围内,同时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其维生素。据相关数据可知,1 kg 的优质苜蓿粉等同于0.5 kg 精饲料所具有的营养价值。

另外,单位面积产量中,绿色植物要远超出粮食经济作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尽管直接将绿肥当作肥料可以获取较好的增产效果,然而就总体经济效益而言无法与“过腹还田”的种植方式相比。

3.3 绿肥的其他用途及效益

很多绿肥植物都是极为良好的蜜源植物,同时蜜期较长,蜜质十分优良,一些也能够当作造纸、麻以及其他众多纤维产品的原材料。近年,一些地方应用肥菜当作绿肥作物种植高档蔬菜,例如蚕豆、金花菜和豌豆等,加工出口或是向当地市场提供货源。

4 农业种植扶贫策略分析

4.1 确立扶贫工作思路

脱贫攻坚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以农业种植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需要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农业种植肥料的施加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结合当地情况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确保人们的生活需要得到保障。与此同时,扶贫工作中要对扶贫成效予以高度关注,避免脱贫之后重新返贫。

4.2 绿肥种植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工作中应注重全新发展观念的贯彻与落实,在脱贫攻坚中有效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秉持资源节约利用的基本原则,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生态扶贫体系,健全生态扶贫保障制度,保护生态环境[4]。过去农业种植中会使用大量化肥,不但农作物产量有限,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采用绿肥种植模式,可以改良土壤,弥补了化肥使用中的不足[5]。

例如我国某乡村高粱、黄桃及水稻是主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为了实现绿色生产,该乡村大力研究绿肥生产技术。当地水田温度相对较高,红萍绿肥能够越冬。基于以上特点,该村提出了“蜂—蛙—灯”的水稻绿色种植模式,辅之以紫云英等绿肥,翻压稻田之后放养红萍,实现稻田的土壤培肥,取代了以往的化肥种植模式,农业种植产量显著提升,助力该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此为鉴,大力发展绿肥种植模式。政府部门派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在绿肥的实际生产及应用中给予相应指导,也可以建立相应的绿肥种植模式示范基地,确保绿肥种植模式良好应用,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助力脱贫攻坚,也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

5 结束语

绿肥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土壤中酶的活性,给农作物生长提供更多营养成分,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为农户创造更多经济收益,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与此同时,绿肥种植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是一种十分优良的种植方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绿肥农作物肥料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绿肥黄瘦』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茶园绿肥品种——茶肥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