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农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2020-02-25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72)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农业作为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及工业发展的基础,日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农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迎来了更多困难与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解决好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巩固国民经济基础及解决好“三农”问题来说意义重大。
1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
1.1 基本内涵
经济全球化自1985 年提出以来,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经济全球化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为货物和服务的跨国贸易、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增加、技术快速传播和各国经济相互更加依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定义为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全球性特征越发明显,民族性和地方性逐渐减少的过程。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1]。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代全球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各国而言都是利弊兼备的,尤其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市场角逐,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1.2 主要特征
1.2.1 生产国际化
社会生产力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市场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缩小了国家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促进了世界贸易结构改变,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不仅提高了跨国生产的内在要求,而且为生产全球化创造了条件,这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国际分工的形成,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经济全球化使整个地球成为一个整体,每个国家都是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2]。
1.2.2 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经济、商品和技术贸易快速发展,形成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贸易也随之不断增长,再加上WTO 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形成,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进而使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加快。
1.2.3 金融全球化
全球形成了金融机构网络,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展了跨国业务,逐渐形成了跨境贷款、跨境证券发行和跨境并购的全球性金融体系。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和价格上是相互关联的,可以在短时间内交易数千亿美元,特别是外汇市场现已成为全球、全天候且流动性最强的市场之一。
2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2.1.1 改善农产品对外贸易环境,扩大农产品国际市场
虽然经济全球化会对我国农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获得了世贸组织成员国统一的农产品贸易优惠条件。尤其是降低关税、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以及消除各国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歧视等,都对我国农业更好地进入全球市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农业正在加快转型,不断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是有利的。
2.1.2 运用WTO规则及争端解决机制,更好地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形成了全球市场。为了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需要遵循全球农业市场经济规则,在WTO 规则制度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加速农业生产结构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化,逐渐提升农业方面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从而增加我国农产品出口量,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效益[3]。
2.1.3 提高了对农业发展的需求,增加我国农业生产所需的要素投入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第二、三产业受到一定冲击,同时也提高了对农业发展的需求。投入更多资金、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不仅可以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提高农业生产率,还可以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以及资源限制造成的不利影响。
2.1.4 开展国际合作,扩大利用外资和技术范围
长期以来,阻碍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农业资源的稀缺性。据相关数据显示,虽然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作为农业生产基本要素的人均自然资源数量较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业可以依托全球农业市场,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以及国外技术来缓解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缺乏对农业发展的限制,从而使我国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4]。
2.2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2.1 我国传统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优势,导致生产萎缩
经济全球化形成全球农业市场的本质是使各国农产品市场在公平公正的制度框架下开放。面对全球农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农业存在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农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较弱、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在此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再加上外国农产品价格低、质量高,进入我国市场后导致我国农产品销量下降,生产也随之萎缩。我国农业在全球农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2.2 WTO关税规则对我国农产品不利,农产品市场开放压力较大
外国农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是我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面临的首要问题。世贸组织的农业协议规定,各成员对农产品的进出口限制仅能采用关税配额这种方式。根据《农业协议》确定的1986—1988 年减让基期计算,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价格都比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低,关税等值在关税化后显示为负值,我国农产品价格在WTO 的关税规则下不具优势。因此在我国农业市场按全球农业市场规则逐步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农产品市场面临的开放压力较大。
2.2.3 农产价格低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我国粮食安全将受到威胁
我国农业保护政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将逐渐取消,原有农业生产中具有的相对优势也被逐渐削减,这对我国农产品销售非常不利。农业生产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农民生产积极性也随之降低,我国农业产量难以保持稳定增长。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下降以及外国粮食供应商的进入,将会直接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威胁,因此经济全球化在一定时期内会不利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5]。
3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对策
3.1 加强农业综合发展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应抓住经济全球化为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农业改革以及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充分利用WTO 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规则,从多方面强化农业发展综合实力。例如加强水利、道路、通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从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为今后农业发展作好铺垫。
从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因此,需要不断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业科技开发体系,制定正确的农业科技发展政策,建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2 调整农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
我国农业要想在全球农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以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农业经济增长无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培育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政府指导下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整合重组、优化配置以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业结构以及改进农作物的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经济区域和面向不同市场的经济地带,最终使我国农业真正拥有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能力。
3.3 制定相关农业政策,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我国粮食在价格上已失去优势,但由于农业生产关系到粮食安全以及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且在当前防疫形势下更加凸显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所以不仅不能放弃粮食生产,还要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业发展除了依靠增强自身实力外,还需要政策来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农业保护机制,制定农业补贴支持政策,以此来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着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除此之外,还应加快建立本土特色粮油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