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养老模式构建
2020-02-25丁倩雯江智妍周泽炯
□丁倩雯,江智妍,周泽炯
(1.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1 智慧养老发展的需求和机遇
1.1 传统养老的不足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下,老人普遍难以得到专业细致的照顾和精神文化服务。社会机构养老的社会成本大,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建设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社会养老服务设施,难以容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入住。许多养老机构的设备有所欠缺,资金有限,为老人们的服务项目也比较单一,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化知识,技能不达标[1]。
1.2 养老需求增大
据调查,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 倍。2011—2019 年,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由1.78 亿增加到2.54 亿,老年人口比重由13.3%提高到18.1%。此外,我国每年新增高龄老年人口约100 万人,并将持续到2025 年。
1.3 政策支持
2017 年2 月,民政部、卫计委等部门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年)》,部署推进智慧医疗服务等多项重点工作,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加强智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
1.4 互联网发展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应用环境的需求,应构建“互联网+”信息通道,有机整合服务中心、老人、家庭成员及政府监管部门,有效协调服务、实时监控流程和实现系统的社会共享机制。
2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模式
2.1 基于远程技术的智慧养老模式
基于远程技术的智慧养老模式是运用智能设备,实时监控老人的动向、身体指标,让“智能养老”设备走进生活,成为忙碌子女背后的“眼睛”,从而更好地知晓老人的信息。该模式的原理是运用物联网技术,设计出方便老人佩戴的仪器,伴随着老人的运动出行,监测老人的各项生理信息,包括心率、血压、血氧、运动步数、久坐、睡眠、血糖等,根据监测出的数据干预运动、饮食、心理、行为等,同时将数据反馈给子女或集中养老机构,例如瑞典ACTION 模式、芬兰以老人为中心的远程监测模式、珠海的e-link 模式[2]。
2.2 基于智能家居的智慧养老模式
智能家居是以老人居家为背景,打造出可预测、可监测、可报警的家居设备,更能保障老人们的生活安全。该养老模式的原理是通过安装智能安防、紧急求救、智能门禁、煤气监测、空气质量控制等居家设备或智能机器人为居家老人降低生活危险,从而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让老人生活得舒适踏实,例如法国Sweet-Home 模式、德国AAL 模式、北京无介入照护模式[3]。
2.3 基于多方参与的智慧养老模式
基于多方参与的智慧养老模式是指多方联动,共同为养老服务,打造出更便捷、更安全、更有质量的智慧养老环境。该养老模式的原理是利用医疗机构的技术、专业健康管理公司的团队服务,与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医院—社区—居家的居家养老模式。三者相互结合、补充,可一并解决资金、人才培养、经营三大难题。
3 智慧养老的具体服务内容
3.1 服务匹配
在云平台录入老人信息,使社区居委会、医疗机构等服务机构能够查询老人的年龄、居住位置、健康情况等信息。研发专为老人服务的应用终端,开设不同的服务社区,将服务、娱乐、健康、医疗设施展示出来,将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商家标记出来[4]。
3.2 智能家居
智慧家居要安装传感器,例如卫生间地板报警器在老人摔倒时可以自动联系家人,燃气灶智能提醒功能可以防止老人忘记关火,远程监控、智能防盗门及感应式关门可以防止老人忘记关门。因为年龄的缘故,老人们的记忆力和行动力都大不如前,所以智能家居应朝着操作简单、方便老人使用的方向发展[5]。
3.3 健康监测
目前智慧腕表等监测健康状况和定位的移动终端在老年人中很受欢迎,可以记录老人的血压、血氧、心率等,便于随时掌握老年人的健康信息。
3.4 “新媒体+老人”
智慧养老模式应兼顾老人身心状况。当前是信息化时代,受众细分为许多小的群体,对于信息需求也是多种多样。例如现在的老年人也想要学习使用新媒体,应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打造线上服务平台,帮助老人利用新媒体进行法律咨询、医疗、娱乐等活动[6]。
4 智慧养老的现存问题
4.1 未形成规模
统计报告显示,2019 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近3.2 万亿元,预计到2020 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 万亿元。智慧养老作为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可观,但是地区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由于改造成本高、专业人才缺失等原因,很多中小城市老年智慧社区的覆盖率并不高,覆盖区域智能化项目也不够健全,因此要想实现全方位覆盖需要更多时间[7]。
4.2 专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智慧养老产业终端设备功能单一,技术水平不够先进,即使运用了大数据进行多方面的服务也还是大而不全。在个性化需求旺盛的现在,智慧养老服务种类少、产品同质化显现严重。目前,智慧养老健康管理技术停留在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层面上,而对于潜在、可能发生的问题仍然不能做到“未卜先知”。
4.3 服务质量不高
智慧养老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慢性病管理、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信息化养老等服务,所展示的信息涉及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众多专业知识,专业性强。养老服务行业工作量大和职业偏见等使得养老服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线下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年龄偏大、服务不专业,使线上平台缺乏线下优质服务的支撑,影响整体效果。
4.4 有效供给不足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截至2019 年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8.14%,养老需求量大,与供给之间有较大缺口。纵使智能化的养老产品层出不穷,可愿意使用的老人却并不多。除了接受能力、生活习惯的影响外,众多民营机构收费较高也使老年人打起了“退堂鼓”。因此,尽管老年人口众多,还是有很多智慧养老机构无人问津或处于亏损状态。
5 智慧养老发展的建议
5.1 实现全方位覆盖
目前,我国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规模远小于其他互联网服务业,需要扩大互联网智慧养老产业规模。我国互联网智慧养老产业大多建立在大城市,应把建设精力集中在中小城市社区,做到产业分布平衡。同时,需要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对互联网智慧养老产业加强重视,使智慧养老产业传播得更加广泛,实现全方位覆盖[8]。
5.2 提高专业化程度
对于与智慧健康养老对接的相关医疗器械等,需要进行定期检查,替换掉不合格的仪器,同时要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仪器。为了解决同质化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根本,互联网健康养老产业需要丰富服务种类。互联网智慧养老产业要面向未来,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保证平台专业化,给老人带来最大程度的保护。
5.3 提升服务质量
应提高与“互联网+”智慧养老对接的医疗体系质量。老年群体最需要的是医疗护理,要推进对接医疗设备的全面性和先进性,招纳更多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士,要结合线上、线下,定期派遣医护人员拜访老人,为老人检查身体。同时,医药产业衔接也很重要,应对接“互联网+”智慧养老和医药产业,最大程度保证质量。
5.4 扩大有效供给
针对供给不足的问题,政府需要大力扶持“互联网+”智慧养老业,不仅要从物资上给予扶持,还需要政策扶持,积极促进各相关领域与“互联网+”智慧养老的合作。推进“互联网+”智慧养老线上技术与线下医疗、护理、养老等相关行业相结合,实现“互联网+”智慧养老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