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体及其在法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0-02-25

关键词:语块语体通俗

彭 郁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对法语五花八门的语体概念进行简单的梳理,尔后从交际能力和得体性两个方面论证法语语体教学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法语语体教学的5 点建议。

引言

语言绝非一种均质的存在,理由很简单,没有两个人说话方式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说话也不一样,这便产生了语体。语体是“在长期的语言运用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与由场合、目的、对象等因素组成的功能分化的语境类型,形成适应关系的全民语言的功能变异类型”①李熙宗.《关于语体的定义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86.,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不仅包括语法正确地遣词造句,还包括就不同语境用不同的语体进行交际的能力。法语是有着明显语体区别的一门语言,因此培养学生运用适当语体在法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法语的语体概念

1.语体、语域和语级

法语registre 这个单词有人把它译作“语体”,有人把它译成“语域”,其实是同一个单词的不同翻译。根据法语维基百科的界定,“registre”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选择性使用,目的在于使表达契合某个特定的对象。人们对熟人、陌生人、孩子、上级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又或者因为其年龄、社会阶层和文化程度不同而有表达上的差异。换言之,人们不会以相同方式说话,而会根据语境调整表达方式”②https://fr.wikipedia.org/wiki/Registre_de_langue.访问日期:2019年11月26日。。这个定义和niveau de langue(语级)是重合的。韩礼德(Halliday)则将其定义为适应不同情境的语言变体,包括三个维度:领域(field)、话语基调(tenor)和话语模式(mode)③Halliday,M.A.K.,R.Hasan.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o-Semantic Perspective.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78,p.33.。其实这两种定义指向的也是同一个概念,即根据不同的对话人和对话情境选择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

然而在中文里,语体和语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语体”就是语言的体系,是言语表达分化而成的类别。每一种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的需求而建立在共同语上的一种变体,体现在常用词汇、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段等的不同上。“域”通常指“领域”,也就是语言的使用场合和领域的总称,如新闻广播、演说、广告、课堂、办公室、家庭,等等。所以,我们认为,语体和语域的关系是指人们在不同的语域中使用不同的语体。本研究基于以上的梳理将在下文采用语体这一称谓。

至于语级(niveaux de langue)是指“因为使用者文化程度和所属社会阶层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色彩,如大众语、通俗语、通用语、优雅语、文学语等。人们通常根据不同的交际环境,选择使用不同的语体,这些不同语体就是分属于某一特定语级的语言材料”④孙辉.《法语中的不同语体》.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1):28.。早在20世纪50年代,语级概念就已出现。然而,“语级”一词被认为带有贬义色彩而慢慢被语言学家弃用。因为法语中的优雅语通常为文化教养更好的社会上层阶级所使用,而大众语则更多出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高的社会下层阶级人民的口中。语言的层级通常对应着社会的等级。为了规避“语级”一词带来的对说话人社会等级评估的负面影响,保证语言行为的中立客观,现在大家更多采用“registre”,也就是“语体”这一称谓。

2.法语语体的分类

长久以来,法语的优雅语体用词考究,句法、语法规范,且更多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使用,这些人的笔语水平高,所以优雅语体被看作是笔语;与之相反,大众语体用词粗俗,不加考虑,不遵守句法语法规则,多为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使用,这些人笔语水平低下,交流多限于口语,所以大众语体被认为是口语。然而,口头表达产出的内容并不一定都是口语,如演讲、话剧、讲座等,说话人很有可能是提前准备了稿子后的照本宣科。同样,写下来的内容也不能都认作是笔语,小说创作、广告海报中就有很多通俗、大众的语体出现。所以我们认为,口语和笔语是语言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两种形式,两个载体。相同的语体既可以出现在口语中,又可以出现在笔语中。换而言之,不论是口语还是笔语,都包含着不同的语体。

语言学家对法语语体分类多种多样:如夏尔·巴利(Charles Bally)区分共同语(langue commune)、笔语(langue écrite)、口语(langue parlée)、科技语(langue scientifique)、文学语(langue littéraire)⑤Charles Bally.Le Traité de stylistique française.Genève:Librairie Georg,1951.。乔治·莫热(George Mauger)将法语分为四种类型:笔语(français écrit)、常用语(français courant)、通俗口语(français parlé familier)、大众口语(français parlé populaire)⑥Gaston Mauger.Grammaire pratique du français d’aujourd’hui.Paris:Hachette,1968.。弗朗西斯·瓦诺(Francis Vanoye)则更加细致,他提出法语分成口语和笔语两大类,口语包括演讲语(langue oratoire)、优雅语(langue soutenue)、共同语(langue commune)、通俗语(langue familière)和大众语(langue populaire)五个小类;笔语则包括文学语(langue littéraire)、通用语(langue courante)和不严谨语(langue relâchée)三个小类⑦Francis Vanoye.Expression communication.Paris:Armand Colin,1975.。孙辉将语言材料本身的质量作为划分语体的标准,把法语分为通用语(français commun)、加工法语(français élaboré)和自然法语(français spontané)。加工法语包括:优雅语(français soutenu)、文学语(français littéraire)、专业语(français spécialisé);自然法语包括通俗或不严谨语(français familier ou relâché)、大众语(français populaire)和俚语(français argotique)⑧孙辉.《法语中的不同语体》.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1).。

由上可见,尽管分类五花八门,但都包含了通用语类。通用语又称作共同语(langue commune)或标准语(langue standard),是所有分类的出发点和参照语体,其他语体都是对相对标准通用语的一种或多或少的偏离。

另外,法语中各语体的称谓非常繁杂:如优雅语(registre soutenu)又被称为考究语(registre châtié)、精致语(registre recherché)、细致语(register soigné)、加工语(registre élaboré)、文化语(registre cultivé)、正式语(registre formel)等;通用语(registre courant)还有其他名称如标准语(registre standard)、中性语(registre neutralisé)、常用语(registre usuel)、共同语(registre commun)、中心语(registre central)、流通语(registre véhiculaire)等;通俗语(registre familier)也被称作普通语(registre ordinaire)、自然语(registre spontané)或不严谨语(registre relâché)等。法语称谓上的不统一也是造成概念混乱的原因之一。

为使概念清晰,我们以通用语体为标杆,区分文学、优雅、通用、通俗和大众五种语体。通用语体是法国人生活中方方面面沟通的基本语体,词汇相对简单,出现频率高,句子结构不复杂,时态使用较为单一,总体来说表达符合语法规则。通用语体往上是优雅语体,文化层次较高的社会上层阶级人士使用词语较多,常在非常正式场合的出现。用词精确讲究,句式相对复杂,注重修辞,语法结构严谨。优雅语体再往上是文学语体,它在词汇、句法、修辞以及语法上更为讲究和复杂。通用语体往下是通俗语体。人们在日常对话中大量使用的语体,也就是所谓的“街头法语”。该语体充斥大量通俗词汇,句法、语法都非常松懈,不遵循规范,但表达灵活生动。通俗语体不在正式、严肃场合,不相熟的人或上下级之间使用。大众语体比通俗语体在语法和表达上更随意松懈。它更多为一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社会下层民众所使用。大众语体词汇简单粗俗,甚至有俚语、切口,形式结构不受语言规范约束,以传达信息为目的。

二、语体意识培养在法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法语教学与交际能力

法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这门语言并能运用它进行交际,包括口头和笔头的交际。传统的法语教学大多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和句子结构,脱离意义完整的语言环境,只是把课文当作具有一定量生词和语法现象的载体来分析。在这样的学院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并不理解语言的普遍联系与相互作用,不少学生“学了不会用,用了不得体”,交际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法语教学中更重要的应该是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让他们能得体地运用语言。

1960年代,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两分法概念⑨Chomsky 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Cambridge:MIT Press,1965.。海姆斯(Hymes)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交际能力”的概念⑩Hymes D.-H.«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1972,p.269-293.。他认为语言不仅有语法规则,还有使用规则。语法知识的使用才是关键问题。他阐述了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一是合乎语法性,能辨别或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二是适合性,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的语言;三是得体性,能辨别语言形式的可接受性;四是实际操作性,能知道语言出现的或然性,是现实常用的,还是罕见的个人用语。总而言之,交际能力包括两个能力要素,一个是语言能力,另一个是言语能力,也就是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的话语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发现可以指导包括法语教学在内的所有外语教学,需将两个原则摆在首位:一是重视语法,这是语言交际的基础;二是重视交际,应该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法语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2.语境、得体性与法语语体

只要提到交际能力理论,语境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认为,语境是说话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境⑪Malinowski B.«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In:C.K.Ogden and I.A.Richards.The meaning of meaning.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upon thought and of the science of symbolism. Supplement I.London:Kegan Paul,Trench,Trubner,1923(Fourth edition revised 1936).。海姆斯把语境定义为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目的、音调、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范式⑫Hymes D.-H.Founda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An Ethnographic Approach.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Philadelphia,1974.。伯迪埃(Pottier)认为,在日常交际中,人会受社会文化因素(年龄、性别、等级)的影响而选择不同的语体,礼貌用语,句式……对说话对象也会有不同的态度:命令、请求、警告、宣布⑬Pottier B.Linguistique générale:théorie et description.Paris:Klincksieck,1974.。黎昂(Lyons)就语境总结归纳了六个方面:(1)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自己在整个语言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2)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和空间。(3)每个参与者必须能分辨语言活动情景的正式程度。(4)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对于这一交际的情景来说,什么是合适的交际媒介。(5)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话语适合语言活动的话题,以及话题对选定方言及(在多语社团中)选定语言的重要性。(6)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话语适合情景所归属的语体。由此可见,语言交际实际就是建立在对话参与者对语境的理解上的⑭Lyons J. Semantics.Cambridge:CUP,1977.。

交际能力四个特征中的得体性是该理论的核心。成功的交际行为是语言学习者能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其用语与语境协调一致,与场合、对象和人际关系相一致。这正契合了语体的概念:“适应某个特定的社会情境的语言变体”⑮Auger,1997.In Leimdorfer F.«Registres discursifs,pratiques langagières et sociologie».Langage et société,2008,N°124,p.5-14.。更确切地说,是将社会情境和言语规则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交际能力中的适合性和得体性很大程度上就是语体的掌握和应用问题,它对于提高法语水平至关重要。如果在正式的公文中用通俗或大众的语体就会让人觉得不严肃或在犯语法错误(否定结构中的ne 在通用语体以上的语体中不省略,而在通俗或大众语体中经常省略),甚至是没教养(比较一下La réponse nous est indifférente 和On s’en fout de la réponse)。而和相熟的朋友在街上随意聊天时用高雅甚至是文学语体,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用文言文和普通村民说话,文绉绉的让别人觉得别扭。如果法语学习者说出高雅和通俗、大众并用的话(Cela nous ferait un immense plaisir de vous y accompagner en bagnole),就会破坏言语的一致性,即使语法上没有问题,表达也显得不伦不类,从而严重影响交际的效果和目的。所以,对语境的理解和语体意识的培养应该放在法语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习者准确把握什么场合情景下用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子结构或什么样的语音语调,用得体的语体表达自己的情感,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三、对法语语体教学的五点建议

事实上,大多数法语教师都意识到学生语体混淆的问题,也深深认识到语体教学的重要性,只是把语体有机融入教学并取得效果并不容易。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有几点心得和大家分享。

1.以精读课为主,其他课为辅,各门法语课程齐上阵

中国的法语教学安排中,精读课比重大,占据总课时的三分之二。语体教学应以精读课为主要阵地。由于教学任务和时间的限制,专门拿出课时来讲语体是不现实的,此外,语体是个长期习得的实践过程,并不是几次关于语体的理论课程可以成就的。所以需要主讲老师在单词、课文的讲解中融入语体知识。如在上课前先讨论一下课文的文体,如果是经典小说节选的语言可能会有什么特色?如果涉及对话,则对话人的身份和关系会如何影响他们的用词造句?比如束景哲先生的《法语课本》第五册第二课是《corps et âme》这篇小说的节选,其中第二段第一句是“De tels travaux réclamaient une prodigieuse finesse de main,pour que les cicatrices fussent inapparentes.”这样随意抽出来的一个句子体现了小说高雅语体中考究的遣词造句。动词“réclamer”,形容词“prodigieux”,“inapparent”,名词结构“finesse de main”,还有虚拟式的未完成过去时“fussent”都具有高雅语体的特征。而马晓宏先生的《法语》第二册第二课是一篇同学之间的对话,由于关系亲近,他们使用的“et ben”,“ Je n’ai pas l’intention de bouger de Beijing”等都是明显的常用或通俗语。课前基于预习对篇章的文体简单地分析几句,费时不多,却能唤起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对语体的关注,坚持而使其形成习惯,能让学生保持对语体的敏感性。接下来,在具体讲解课文时,可从词汇、语式、句法、语篇等角度引导学生发现此语体的特征并适当总结。其他课程如视听说课,有时候不同人对同一话题的表述差异就是极佳的语体教学语料,因为他们身份、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举个例子,警察局对证人录口供,大学教授和街头小青年对同一事物的说法就完全不一样“voiture”和“bagnole”,“se faire arrêter”和“se faire choper”等。还有听力材料中的语音、语速、语调、联诵等细节,都可以要求同学们观察和对比,从而更好更生动地认识语体差异。文学课里更是有现成的语料,能让学生对高雅语体有更深刻的体会。写作课就更不用说了,那是操练不同语体写作的园地。而口语上,外教作为母语的使用者,如果能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不同语境,使用不同语体做一些重新表述,对他们的用词、句法进行点评,那就是最好的语体教学。这样,将语体教学渗入到每个教学科目中,让同学们带着对语体的重视和观察的眼睛全方位地接触语言,相信对语体的习得大有裨益。

2.分阶段、有侧重地进行语体教学

行之有效的语体教学应贯穿整个法语教学,在各个科目中都有所体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教学阶段都需要全面而深入地教授所有语体,应该分阶段、有侧重的进行语体教学。语体意识的形成无法一蹴而就,我们建议在教学中逐步引入并扩展加深语体内容,最重要的是结合学生们的表达水平和需要。比如说学到“笑”(rire)这个单词,没必要急切地将它各个语体的近义词(如se dérider,s’égayer,se réjouir,éclater,s’amuser,rigoler,se marrer,se gondoler,se bidonner,se poiler 等)一次性列给学生,这会让他们犯糊涂。可以在学习其中某一个时告知所属语体,结合对应语境多举例。然后在接触了好几个以后进行总结归类,加深印象。另外,我们建议按照从通用语到高雅语,再过渡到通俗语甚至俚俗语的顺序在教学中融入语体教学。因为语级越高,词汇越丰富,句法越复杂,需要比较高的语言水平才能掌握,所以高雅语体需要在高年级才作为重点。而低年级学生只有基本语言基础,词汇句法相对简单的通用语体比较适合他们的语言水平。至于通俗语甚至俚俗语放到高级阶段来学习,是因为这两类语体有很大的自由性,简化句法,大量使用省略、简写、删节,发音简省。它们的这些灵活、简单、不守常规的特点反而增加了学习和教学难度,以高年级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积累对其变化的理解应该相对容易些。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很难做到一个阶段只对应一种语体,而且这于语体学习并非益事。因为不论在哪个学习阶段,学生们都不可能只面对单一的语境,总会或多或少地需要接触到其他语体,所以重要的是每个阶段有所侧重。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我们侧重通用语体的掌握,同时唤起同学们对其他语体存在的注意。中级阶段开始开设文学、阅读和写作等课程,应侧重高雅和文学语体习得,并逐步加深对其它语体的认识。到了高级阶段,在较好掌握通用和高雅语体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接触通俗和俚俗语体,让他们拥有更丰富多样的语言资源来应对更复杂多样的交际语境。

3.借助网络多媒体和电影等手段,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体

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情境,还能通过丰富的感官刺激,打破时空界限,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复杂过程简单化,枯燥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学生还能模仿画面中的语音、语调及表达方法,是一种更为高效、活跃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到了高级学习阶段,要学习大众语言,最好是能“身临其境”。报刊杂志、连环画、现当代文学作品固然是助益不小,可网络上法国真实的视听影音资料更为立体化,我们认为其中电影是可以利用的理想辅助工具。尤其是故事片,电影对白通常采用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最典型的大众语言,既生动又鲜活,同时我们还能听到母语者最纯正自然的语音语调。这一切都展现在既饶有趣味又真实活泼的语境,让我们真正能感受到国外现实生活环境,特别适宜于高年纪学生的语体学习。但是由于个体学习难以保证质量,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们集中观看电影。在观影前先请外教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电影中出现的关键的大众语体词汇和表达,还可以多列一些同一语体的近义词和例句,让同学们自行预习查阅。比如在观看电影Le salaire de la peur前把“foutre”所在的句子“Tu nous as foutu le trac.”列出来,同学们通过查字典可以查到“foutre”在这里是“donner”的意思。他们还可以找到并学习一些相关俚俗短语如“foutre en l’air...:faire échouer”;“foutre la paix à qqn:laisser qqn tranquille”;“foutre qqn à la porte:mettre qqn à la porte ”;“foutre qqn dans la merde:mettre qqn dans une situation difficile”。观影过程中,组织老师可以在大众语体出现的片段暂停电影,要求同学们结合语境用通用语替代俚俗词汇和表达,比如刚刚的“Tu nous as foutu le trac”就是“Tu nous as donné le trac”。然后再让学生体会两者在此语境中的效果差异。也许学生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俗语“foutre”是“规范”语言“donner”、“faire”、“laisser”等所无法代替的,代替了就会不“到位”或不够“味儿”等等。相信这样形式轻松的学习形式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语体学习效果也比较显著。

4.注重语体对比

从中级阶段开始,随着语法学习的完善和词汇量的迅速扩大,学生碰到表意相同的词汇会越来越多,用不同形式表达相同意思的手段也会越来越多。这些词汇、语式和表达手段存在语体差异,老师的对比讲解尤为重要。比如说“s’engueuler”和“se disputer”,字典给出的解释都是“吵架”,但很显然这语体不同的二者并不能使用在相同的说话对象和语境中。相同的中文解释无法满足学生对很多词汇及其近义词的语体区别需求。长此以往,这种无区别导致他们能用,却不能分场合,分语境地正确使用,无法令表达得体。所以我们建议老师在单词和课文讲解时多注意区分近义词的语体和语境使用差异,多多举例对比。还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做一些“万能词”如“avoir”、“être”、“prendre”、“mettre”用具体的动词替代的练习。另外,在学习新的表达和短语时,让学生先用自己熟悉的词汇或短语表达,然后再请他们对比新的短语表达,这样能让他们更自觉的体会到差别,加深印象。如在讲《法语课本》第六册第八课“Les idoles”时,讲结构“porter qqch.à”(porter vénération à,porter amour à,porter remède à),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表达“崇拜某人”,“爱某人”和“解决某问题”,通常他们会偏向选择动词“vénérer”、“aimer”和“ résoudre”。老师可以在此时引入这个新结构,同时可以介绍高雅语体的特点之一:名词化。这里关于名词化可以稍微展开讲一讲,结合之前学过的课文中的两三个句子,用熟悉的例子阐释既能帮助“温故”又能帮助“知新”。

5.提倡语块教学

最后,我们觉得行之有效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语块教学。语块是一些固定或半固定的语言形式,是当人们想要表达某种意思时,从大脑的词汇库里所调出的预制短语⑯Becker J.D.«The phrasal Lexicon».Theoretical Issu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In Bonnie L.Nash-Webber &Roger Schank(eds.),Theoretical Issu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Cambridge Mass:Bolt Beranek and Newman,1975.。这些模式化的板块结构经过稍微的加工,就可以组合成比较合乎语法的句子,变成流利的语言输出。使用语块在语言交际中是具有明显优势的。第一,如果只使用单个的单词,就必须要做一系列的词汇整合加工才能表达准确的意思,这样费时费力,容易造成输出不畅。而使用语块则无需在头脑中加工便能流利准确地表达所想表达的意思。第二,语块而是由几个单词构成的多词结构、固定搭配、句子框架等,有时甚至是句子,所以有其内部结构和意义的制约性,其中一部分可以帮助回忆起另一部分,比脱离语境的独立单词更容易被记住。中国学生从小就养成背诵的好习惯,相比自己遣词造句,他们恐怕对这种记忆的思维方式更容易接受。学生如果能牢记背诵大量的语块,在熟练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运用,就能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第三,语块能帮助建立地道的表达。学生们的表达多少会受到母语的“负迁徙”影响,根据汉语的用词和语法规则生成句子,中式法语让人啼笑皆非却又无可奈何。而语块是约定俗成的固定或半固定语言形式,本就是母语者自己的产物,多用语块会使表达接近于法语的思维方式,更准确地道。当然最关键的是语块对语体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为语块具有语义、语法、语境的功能,更容易帮助解决表达不得体的问题,碰到合适语境就能随时提取,方便又快捷,有效提高交际流利度。我们建议老师在课前要求学生找出课文里的语块,课中帮助他们区分语块的语体和适应的语境,用语块造句子,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的语块。

结语

语体与语言相生相伴,人们只要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交际,其言语方式就必然遵循于某一种表达规律,正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所以语体和语言的学习密不可分,外语学习的目的正是学会根据交际领域、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人物的差别选择适切的方式进行沟通、传情达意。然而语体的炼成非一日之功,学习者需要大量语言材料的协助、浸濡才能逐步完成。

猜你喜欢

语块语体通俗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科技汉语语块的类型和特征
信息化环境下英语语块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化环境下英语语块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