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陵市民俗体育现状与发展研究

2020-02-25陈庭香闫萍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铜陵市参与者民俗

陈庭香,闫萍

(铜陵学院 体育部,安徽 铜陵 244000)

我国民俗体育资源丰富,且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取得的成果也少之又少.本研究在吸取和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铜陵市区域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与态势进行探索;在理论上,深入认识和理解铜陵市民俗体育的发展状况;对铜陵市民俗体育的发展进行理论探索.在实践中,为铜陵市民俗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一些学者对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等概念界定模糊,首先,由于这些观念有的来自外国,是把别的一些国家的概念翻译过来,直接使用,而当它在中国区域使用时,其内在和外在与国外的研究领域存在很大差别.民俗体育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分支,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习俗中慢慢积淀形成的文化结晶.[1]民俗体育对应于竞技体育而言是非正式的体育运动,散落在民间的知名的或不知名体育民俗文化.民俗体育比民间体育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加丰富和广阔.

1 铜陵市民俗体育的开展现状

1.1 铜陵市民俗体育参与人群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参与人群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占调查人数的67.8%(N=1086),是男性参与者的两倍多,是铜陵市民俗体育参与的主体.

参与者年龄普遍较大,70%以上的参与者高于50周岁.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这与老年人与中青年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取向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中老年人闲暇时间充裕,女性参与者退休较早.且民俗体育活动相对于现代西方的竞技体育项目来说没有那么剧烈,而是更加注重技巧、身体的协调配合,适合中老年人参与.

1.2 铜陵市民俗体育参与时间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铜陵市民俗体育参与者参加体育活动年限较长,参与民俗体育的时间在10年以上占34%、5-10年占20%、3-5年占15%、1-3年占21%、1年以下占10%(N=1086),可以充分体现出中国的民俗体育文化魅力所在,对于参与时间在10年以上的参与人员来说,民俗体育早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方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 铜陵市民俗体育参与者参与时间与参与项目

民俗体育参与者的参与时间与参与项目成正相关,符合市民的正常心态和技能形成规律,时间越久、年龄越大者掌握技能项目也越多.[2]这个情况能够看出参与者对民俗体育的领悟和理解需要大量的时间,参与者能够坚持学习的时间越久就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益处.在民俗体育参与者中,特别是那些老年人,大多数都能够坚持常年的练习,是因为他们有非常多的空余时间,同时,他们长时间的练习从中领会到民俗体育的魅力所在.

1.4 铜陵市民俗体育项目

铜陵市民俗体育活动项目较多、类型广,市民的需求和兴趣具有一定的差异.最常见的项目是舞龙舞狮为 63%(N=1086),之后依次是龙灯、竹马灯、武术、龙舟、滚龙等.调查表明,铜陵市辖一县三区的民俗体育项目中舞龙舞狮、龙灯、武术占据前三甲,在全民健身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1.5 参与者学习民俗体育的途径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民俗体育参与人员中45%的跟随骨干练习者学习,31%跟随项目的继承人、老技师、老拳师学习,通过政府开办的学习培训班和媒体网络学习的只占了24%(N=1086).政府偶尔会开展培训兴趣班或学习兴趣班对一些优秀的练习者进行专门培训,然后由这些练习者将套路和动作加以创新教给其他练习者,在健身苑点能够看见一些自主练习和学习的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些初级学习者跟随骨干练习者学习还要收取少量费用,这种情况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市民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和相对宽裕的经济条件去参加民俗体育的练习,民俗体育在民间自觉自愿发展成为了一种可能.[3]

1.6 参与者对于民俗体育管理者的认知

参与者大多认为应该由政府出面管理民俗体育,或政府与民间组织一起协同管理,由此能够看出政府部门在市民的心中一直都是最信赖的组织,而民间的体育组织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仍然没有占据管理的主导地位.现阶段从民俗体育的成长来看政府起主导作用,民间组织起辅助作用,客观地说,从项目的推广、人才的培养、资金到赛事举办活动的组织都不可能离开政府的帮助,都必须由政府负责牵头.

1.7 参与者对铜陵市民俗体育发展状况的评价

调查显示,参与者对民俗体育活动基本是满意的,占比62%.政府部门在民俗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是积极的,民俗体育比赛的举办能够体现出当地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成绩,积极的态度和认识促成了铜陵市民俗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发和民俗体育的传播.

铜陵市民俗体育的开展体现出良好的势头,63%的参与人员对民俗体育开展还是相对满意的.但这些评价也只能够说明现阶段铜陵市民俗体育的开展情况,市民从中受益匪浅,民俗体育将成为全民健身计划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当然,我们也不能够太过于盲目自大,铜陵市民俗体育区域文化的保存和成长,民俗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开展等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

2 铜陵市民俗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目前,安徽省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迅猛,民俗体育发展也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伴随着铜陵市的经济、文化也步入了稳定增长期,全民健身热潮高涨,民俗体育则是全民健身项目的主要力量,自然而然地快速发展起来.然而,由于发展快速在民俗体育的组织管理、发展路径、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亟需解决,否则会制约民俗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2.1 民俗体育的组织管理不健全

铜陵市的社会经济增长位居全省中上游水平,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民俗体育发展也蒸蒸日上.铜陵市民俗体育的成长必须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加倍帮助和支持农村民俗体育社会组织的成长,民俗体育的根本是民间文化的生成物,把它放在民间是为了顺应其发展的原则.目前铜陵市所辖三区一县民俗体育的组织管理主要依托政府,管理形式单一,管理力量薄弱,制约了民俗体育的进一步发展,要更多地挖掘管理资源,诸如民间组织、企业力量,充分发挥它们的辅助作用,健全组织管理,把政府主导变为协同管理、协同运作、协同发展.[4]

2.2 民俗体育发展路径单一

在实地调查中,铜陵市民俗体育发展路径主要是表演化的标准模式,略显一定的竞技化,然而,表演化的发展路径过于单一,也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市民对民俗体育的需求,全民健身的诸多路径也应是民俗体育发展的重要路径,而非过于依赖政府的单一途径,应该大力挖掘民间组织和企业的力量,形成经济搭台体育唱戏的模式,充分发挥民俗体育文化的社会属性力量,利用民间力量加强一县三区的民俗体育组织管理,依托企业力量开展企业民俗体育文化的推广,依托企业工会加强民俗体育的组织管理,拓展民间和企业组织管理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民俗体育在铜陵市的进一步发展.

2.3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缺失

铜陵市民俗体育发展速度较快,项目多种多样,且具有地方特色,技术技能的传承与发展符合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规律和实际,有专门的组织或机构的人员负责,民俗体育活动开展风风火火,参与者的满意度很高.然而,铜陵市民俗体育文化的挖掘、凝练、传播、传承和发展却相对滞后,调查和专家访谈发现铜陵市一县三区无任何的文化或体育组织机构和人员开展对应的体育文化方面的研究,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几乎为空白,仅仅依靠技能传授者的零星言传,民俗体育文化内涵的挖掘被忽视,凝练、传播、传承和发展更是无从谈起,所以眼下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希望铜陵市的文化、体育主管部门应适时组织相关文化、体育的研究人员对几个主要的民俗体育项目的文化开展挖掘和研究,并对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发展开展讨论,最终由组织管理部门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民俗体育文化挖掘、传承与发展的有利政策,进一步推动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4 民俗体育发展的策略

铜陵市民俗体育的进一步发展要从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着手,首先,建立健全民俗体育的组织管理,在充分发挥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组织管理效力的情况下,挖掘民间组织和企业工会的参与,全面提升民俗体育的组织管理水平.其次,拓宽民俗体育的发展与传播路径,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标准化、表演化的传播,要有意识地引导民间民俗体育的传播和发展路径,鼓励民间组织和传播者改革创新民俗体育的传播,肯定民间传播者成绩,并予以精神和物质的激励政策.再次,积极开展对民俗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凝练、传播、传承、创新与发展等工作,丰富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充实铜陵市民俗体育的文化精髓.[5]

3 铜陵市民俗体育的发展态势

3.1 民俗体育的竞技表演化

民俗体育发展逐步走向标准化、竞技化、表演化,最为典型的代表项目是武术和龙灯,因为只有实现这三化才有可能让更多练习者、表演者和观众更加直观地体验和感受民俗体育文化的魅力和张力,也只有竞技标准化才更便于竞赛的开展和项目的推广.从枞阳县到铜陵市区,随处可见武术和龙灯的练习者和学习者,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地方武术是民俗体育的杰出代表,东乡武术是安徽省的汉族武术流派,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一为拳术套路,一为械术套路,而械术五花八门,勇猛凶悍,也是第一批“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6]舞龙灯闹新春是铜陵市的当地民俗,村民们在新春佳节时举着龙灯,龙灯有祈福送平安、接灯纳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寓意.龙灯在铜陵市一县三区的传承历史悠久,动作早已规范化、标准化和表演化,龙灯在民间有其约定俗成的推广和发展的套路,这也是铜陵市已经实现的又一有特色和竞技表演化的民俗体育项目.此外,舞龙舞狮、龙舟也是可以逐步开展和实施竞技表演化的优质民俗体育项目.

铜陵市民俗体育竞技表演化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符合广大市民全民健身的需求,符合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需求,竞技表演化可以吸引更多目光和眼球的同时,吸引铜陵市的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企业的目光,企业需要民俗体育文化的植入,一些重大节庆日离不开民俗体育和文化的参与,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经济参与为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7]

3.2 民俗体育的非地域化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铜陵市民俗体育的非地域化非常明显.在铜陵市的一县三区的任何地方都会发现一些相同的民俗体育项目,诸如舞龙舞狮、龙灯、武术、龙舟等.客观地说铜陵市民俗体育呈现的非地域化是一件好事,它反映出铜陵市民俗体育发展整体水平较高,说明一县三区高度融合,形成了完善的民俗体育推广、传承与发展体系,另外,也反映了铜陵市民俗体育在地域化的基础上,传送竞技表演化的推进,特色也逐渐标准化和规范化,非地域化是区域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体现,也是逐步向铜陵市周边辐射和推广的最好状态,反映了铜陵市民俗体育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非地域化.

3.3 民俗体育文化的不平衡

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是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铜陵市也同样不可避免.首先,民俗体育文化与其他体育文化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比如说铜陵市的学校体育文化、竞技体育文化、广义的群众体育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8]当然这是由于大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宏观发展政策所决定的,民俗体育文化是众多体育文化的细小分支,必然会存在不平衡发展.从民俗体育文化内部来说,首先,铜陵市民俗体育竞技表演化和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挖掘、凝练、传承与发展之间存在不平衡,政府和职能部门往往注重全民健身和民俗体育发展的短期效益,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精髓的传承等.其次,广大市民、民间组织或企业往往只关注民俗体育的健身功能,而忽视或淡化民俗体育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功能.解决民俗体育文化内部的不平衡需要良好的人力、物力、政策保障和支持,只有解决了民俗体育文化的不平衡才能真正实现民俗体育快速发展.

4 结 论

(1)铜陵市民俗体育开展现状总体情况较好,一县三区市民参与度高,项目丰富且具特色,民俗体育组织管理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体育组织和企业为辅助力量;[9]参加练习的人员对于民俗体育赛事的举办情况相对满意,对那些表演化的民俗体育的成长评论相对较好.

(2)铜陵市民俗体育的成长在竞技表演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符合该地区的实际,但除竞技民俗体育表演路径以外,还应该增加一些多种多样的成长路径来丰富.[10]解决民俗体育文化的不平衡,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政策保障和支持.

(3)铜陵市民俗体育发展整体水平较高,说明一县三区高度融合,形成了完善的民俗体育推广、传承与发展体系,形成了民俗体育的非地域化特征.

猜你喜欢

铜陵市参与者民俗
冬季民俗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铜陵市商业地产市场研究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