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浅析
2020-02-25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一、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以服务三农为主要宗旨,是我国农村经济中的金融主体。目前,我国通过改制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约303家,除此以外,还有1424家农村信用社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条件。通过改革,农村信用社治理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长期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机构自身已经形成了深入推进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的内生动力。
二、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信贷风险是一种狭义的信用风险,是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金融风险。综合来说,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指农商行贷出资金的安全性即可回收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借款者出现违约,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借款人不能如期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农商行贷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二是借款人贷款资金未按照贷款合同和规定的内容使用。由于信贷业务本身就是一项带有风险性的业务活动,所以这种信贷风险客观上是必然存在的。
在信贷业务实际经营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无法完全避免信贷风险,而不同程度的信贷风险最终会导致农商行承担相应的贷款损失。目前,可能导致农商行承担资金损失的贷款主要包括以卜儿种:一是不能按原贷款协议定时归还贷款本金或利息的,或不能按原规定的方式偿还的贷款:二是借款对象不能按原计划还款或抵押品价值己经严重不足值的贷款。止是偿还贷款有困难的,尤其是那些相关借款人有预期还款来源的,但那些还款的来源不能够偿还债务的,或可能发生损失而不能按照约定偿还的贷款。
三、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一)贷前调查不充分。贷前调查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但很多时候却得不到充分执行,起不到约束违规现象的作用。农商行贷款对象以农户、商户、小微企业为主,分布较广,往往由于人手不足,前期评级授信等基础工作不扎实,导致客户信息不对称,贷前对借款主体缺乏客观、全面、真实的了解和评价,致使客户准入这一贷前调查的首要环节潜在隐形风险。一方面,未严格落实贷款准入条件。由于各家金融机构市场竞争激烈、优质客户空间越来越窄,加之贷款营销压力大等因素,部分社在借款主体的选择上注重第二还款来源,放宽了其他贷款准入条件,影响了新增贷款质量。另一方面,未严格执行限制性规定。借款主体从事限制或禁止类行业、借(顶)名贷款、垒大户贷款、在一家或多家金融机构贷款、同一保证人担保多笔贷款、关联贷款等现象成为影响新增贷款质量的重要根源。
(二)货款信息真实性的检查力度不足。在贷款业务中,有很人一部分客户为小额农户贷款。由于小额农贷发放区域广、环境复杂,借款人信息变化快,使得无论是对贷款的发放还是贷后风险管理,信贷管理人员对农户和项目信息难以充分掌握,造成农商行与农户信息的不对称。主要形成原因有:一是在农商行乡镇的支行,一个信贷人员往往需要管理数百笔情况复杂的小额农贷,每笔贷款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及贷后风险管理都要做大量纷繁细致的工作,由于信贷管理人员对借款人信息了解途径狭窄、掌握不全面,信息管理容易形成漏洞;二是小额农贷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经营状况、信息资料等变化频繁,信贷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动态地掌握借款人的真实状况;三是目前农商行重要岗位特别是信贷岗位从业人员都要求按期岗位轮换。虽然信贷人员通过一定的时间调查积累,比较了解所管辖小额农贷情况,岗位轮换之后,新来的信贷人员对所接手的小额农贷及客户变化情况缺乏了解,造成客户信息真空。
(三)风险评估体不健全。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体系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信贷业务,评估对象主要是信用风险,未考虑到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其他风险因素。许多农村商业银行的对各类风险的识别主要依靠事后检查以及重大事件的报道,风险信息的传达严重滞后,影响了风险的应对和控制。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缺乏完整的信贷风险评估体系。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分类管理办法,只对信贷资产进行了简单分类,主要按照贷款投放行业以及投放规模进行分类;在贷款额度方面,主要参考贷款人以前年度的征信记录资产规模;在贷款的投向上,缺乏宏观考虑。
四、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建议
(一)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农村商业银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风险防控和内部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的建设,严格执行贷后检查、贷中审查、贷前调查等制度,对授信决策加以完善,强化审贷分离,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促进信贷风险的降低。此外,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强化内部监督的科学性,明确审查人员、监督人员和信贷人员等的职责,保证分工的合理,利用岗位权限控制的方式来增强信贷风险的规范化防控。
(二)规范信贷操作流程。农村商业银行要想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需要对信贷业务的操作流程加以规范,加强全过程的管理,实现信贷业务的精细化和高效化管理。首先,以“实贷实付”和“贷放分控”的形式来规范信贷业务流程,避免资金的非法挪用与闲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其次,对信贷管理法律责任加以明确了解,建立完善的贷款责任制度,加强信贷运作各环节的审核,如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跟踪等,明确责任到人,并采用奖惩结合的方式,避免因人为因素而造成信贷风险隐患。
(三)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养。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信贷人员的综合素养低,因此需要加强信贷人员的管理,从而保证银行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首先,对信贷管理人员的准入机制加以规范,定期考核信贷人员,对其的政治素质和信贷管理水平加以培训与提高,强化工作责任感,形成高水准和高素质的信贷队伍。其次,积极借鉴其他同行的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从而强化信贷人员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信贷业务的安全性。最后,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定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政治教育,加强信贷人员职业能力、社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培训,提高人员的风险预防能力、职业技能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不规范、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产生信贷风险问题,从而导致信贷业务的风险系数上升,严重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基于这种情况,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规范信贷操作流程,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养,优化贷款结构,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合理分散风险,提高信贷风险的防控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