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日记写作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的优化

2020-02-25刘清波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日记师生语言

刘清波

(韶关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追求一种优良的课堂教学生态,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生长,和谐而自由地发展。生本教育视域下 “生态课堂”是指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它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有效促进师生间知识的生成、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生态课堂的构建是对一个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全方位挑战,需要教师协调各个教学要素,实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机统一。综观国内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经历了“填鸭式”教学、“看牛式”教学和本世纪初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生态三个阶段,不同时期都存在着教学生态系统的失衡问题。现阶段,由于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交际与互动教学受到重视,受损的英语课堂教学生态获得了一定的修复。但是,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过分依赖,特别是翻转课堂模式时兴,在教学手法创新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原有的教学生态,造成教学媒介、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改变,致使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之中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影响了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表象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遇上学习难题无所适从,面对一大堆学习资源无从下手。教师忽略教学资源、人与教学方法三者的协同关系,疲于应付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课外学习任务疏于监管,缺少一种课内课外的衔接机制,结果翻转课堂成了常规的预习课、练习课,翻转的效果大打折扣,苦心经营的教学改革回到原点。因此,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从教学资源、学习方法、态度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干预。国外二语对话日记教学研究成果表明,借鉴对话日记的互动写作方式,师生能够交流思想、体验情绪和反思教学行为。除了能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对话日记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掌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尝试将对话日记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利用对话日记的教学干预作用修复和重构失衡课程生态体系,充分发挥英语课堂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效应效果。

一、对话日记的内涵与渊源

对话日记(dialogue journals)是师生间一种持续的写作互动,用于交流思想、体验情绪和反思教学行为。师生对话日记的主题和素材既可以源于课堂教学,也可以出自于双方关心、感兴趣的或认为值得关注的社会生活话题。对话日记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的一个本族语英语教学研究项目。项目主持人是教育心理学家Jana Staton和小学六年级教师Lesleed Reed,他们试图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日记写作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改善课堂交际状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1]。项目研究的成果在美国的中小学乃至大学不断地推广和普及,研究范畴从母语写作教学推进到二语教学、外语教学、聋哑人教育以及师资教育等多个领域,开展得如火如荼。由于国外移民的不断涌入,美国多语课堂的教学压力陡然增长。美国应用语言中心和国家教育研究院都设有专项基金对该项目进行资助,目的是为了提高多语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促进师生互动,消除二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障碍。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英语作为二语教学在世界各地的时兴,二语对话日记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迅速遍布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中东、东南亚、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

二、对话日记的课程教学价值

本文以国际英语教育研究基金会(TIRF)提供的文献索引为依据,梳理了近30年来国外二语对话日记教学的研究成果。TIRF一共收录了56项关于二语对话日记研究的英文文献(更新到2015年),其中论文52篇,专著4部。笔者首先通过阅读分析文献标题,将文献分门别类,发现文献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写作教学、阅读与语法教学、同伴合作学习、反思教育、成人英语教学以及师资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过进一步浏览文献摘要,研读相关主题文献,发现对话日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价值:

(一)交互学习

“交互”是20 世纪80 年代兴起的主导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领域的核心概念,交互观视语言为实现人际交往和社会交际的工具,它强调会话之中的语言动态交互机制,语言交互观在第二语言教学上强调人际交互观和语境交互观。而人际交互观,即人文交际,指的是信息的有效交流,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语言学习是输入和输出的转换,也是接受和表达信息之间的交互。交互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存储量,构建真实表达的语篇意义,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效率。

在对话日记中,学生通过与教师或者与其他语言水平较高的同伴(peers)开展对话与交流。鉴于有了自己熟悉的读者,面子效应自然会促使他们优化自己的语言结构,尽量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与同伴的反馈为写作者提供了优质的语言范例。学生在写作中会不断模仿、分析和总结教师的思维范式、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从而提升写作用语的准确性与流畅性。

(二)合作学习

对话日志不仅可以在师生中进行,也可以在学生中分组展开。在相对私人的环境下,对话日志的参与双方就共同的话题和任务进行知识的合作与共建。合作型目标结构使得团体成员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一名成员都更大程度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因此使得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为积极,成就水平也提高得更快。根据研究者的探索与实践,对话日记是嫁接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的桥梁。“进入日记对话交流的人是一个健谈者、有兴趣的写作者、倾听者和合作伙伴。”[2]在美国移民的多语课堂环境下,教师就是通过对话日记引导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和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探讨和分享各自不同的经历,通过相互帮助的方式化解学习和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从而建立互信,容忍他人文化。

(三)语言的真实性

语言源于生活,语言教学也应该更加贴近生活。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教学应该回归本真,追求教学目标的真实性、语言材料的真实性、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和交际过程的真实性,力求学习主体与课堂活动的融合与统一。“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所谓真实,就是从教学目标、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致方面考虑语言的得体性和准确性,从现实生活和交际意义方面衡量语言的使用是否自然。当学习者“浸泡”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他们的学习欲望才能得到激发,学习动机才能被唤醒[3]。不同于学业作文,囿于单调的记述与评说,对话日志可以记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可以倾诉学习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诉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真实情感,流露笔端。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在没有“胁迫”的情景下随着日记数量的增加而提高。

(四)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能力被普遍确立为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对话日志向学生提供了在社会语境中表述自己和倾听他人真实感受的机会,让学生在互动写作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评判他人的观点和行为,进而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者发现学生获得反思能力的四个步骤:(1)听取他人经验,反思自身行为;(2)通过批判性思维程序不断探索经验;(3)总结和记载反思历程;(4)交流与分享反思经验[4]。毋庸置疑,对话日记作为一种反思性写作方式,将学生反思实践的四个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五)同心互惠的话语结构

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景下,对话日志以一种同心互惠的话语结构激励师生对话交流,培养一种体贴他人世界、感知他人文化和关照他人体验的人文精神。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代沟消除,课堂互动将变得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教师通过阅读对话日记能够直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渴望,学生则通过对话日记的反馈更加明确教师的要求、建议和意旨。师生间通过对话建立起来的互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对话日记对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的优化作用

(一)发挥纽带作用,实现课内、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

常言道,外语教学“功在课外”。但是,目前各类学校对学生课外外语学习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监管,处于“放任状态”,无外乎是布置一下作业,组织一下第二课堂活动,搞一些游戏和角色扮演之类的文娱活动,实效甚少。究其原因,实际上是缺少一种课内和课外的衔接机制。笔者认为,对话日记能够发挥良好的纽带作用,把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方面,学生通过对话日记和教师、同学自然地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会促使他们尽一切可能去使用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并且轻松自如地回答相关问题,把有意义的话题和真实的语料带进外语学习课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对话日记中鲜活的话题和生动的语言进行加工整合,提升改造,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这些反映学生真实生活的题材将有效地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赋予教材语言生活色彩,极大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教师也可以利用对话日记的方式布置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语言任务,让学生课后有充裕的时间思索和评价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先写后说”的方式避免学生答问时扭扭捏捏、磕磕巴巴的局面,增加课堂互动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意识。此外,教师通过对话日记的方式把持学生的课外学习状况、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预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乃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便及时并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对话日记应用到外语教学中,就像一根纽带延伸到课堂内外,使学生体会到外语学习有用、有趣和有效。

(二)拓宽视野,丰富语言表达素材

笔者亲历无数英语教学课堂,深感交际教学困难重重。学生知识面狭窄,英语思维闭塞,不少学生只能回答类似Yes/No 的简单问题,不能展开话题回答。英文写作中表现出词汇贫乏、句子简单、结构呆板、题材空洞、言之无物等多方面的问题。毋庸置疑,这是教材内容、教材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脱节造成的严重后果。相对缺乏自然语言教学环境的外语教学而言,对话日记是联通社会生活和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之一。学生课堂所学,即教学题材和语言,为学生对话日记写作提供了思想和语言基础。但是,现行的外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侧重于学生的语言输入,充其量以一种“模拟演练”的方式组织输出训练。日日而为之,自然是平淡乏味,挫伤积极性。对话日记是活水源头。学生们观察记录自己或他人的生活轨迹,学会批判与评价生活事件,思忖自身处境和行为习惯,质疑和探讨课堂教学中引发的各类问题并寻求解答方案……真实的语境、话题和语言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眼界,广开言路,吸引他们在心理词典中努力搜索需要使用的词语,或者通过电子手段查找他们不太熟悉的词语,也可能通过对话手段询问教师或他人获得词语的使用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对话日记的适时反馈和点拨又为学生后续的日记写作提供了一目了然的仿效模式和优质的语言范例。这种互动写作方式不断循环,不断强化,最终会提振学生课堂表达的自信心。他们有备而来,自然是言之凿凿,言之有物。

(三)密切师生关系,营造互动学习的和谐环境

外语教学中两个常见现象困扰着师生关系的融洽。其一,外语教师任课班级多,班级规模大,人数众多,任课教师无法利用分身术与学生取得更多的沟通和联系,无力批改作文并作出给力的修改意见,学生的语言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其二,学生只埋怨缺少师生沟通,却不会主动找机会与教师探讨教学问题,也就是不善于发现问题,或者没有信心和兴致参与讨论,缺少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意识,滋生挫败感和沮丧情绪。对话日记可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对话日记以互信为基础,教师不再是权威和操控者,而是平等的对话者和引导者。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表达观点,提出诉求,教师因势利导。其次,教师无需过多评判学生的语言。类似于王初明教授提出的“英语写长法”,对话日记提倡学生通过写作的数量提升写作的质量[5],学生通过反省自身的写作过程来发现和更正语言错误,日记写作的目标是交流而非“胁迫”,流畅性优于准确性,不会导致学生因为语言表达错误而滋生对外语学科的厌恶情绪,把怨气宣泄在教师身上。最后,教师通过对话日记知悉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思想状态、学习优势与劣势,进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化解师生间的矛盾和误解,形式良好的教学氛围。

(四)利用社交软件,营造对话与互动的虚拟学习社区

在传统的对话日记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收集日记本,逐一反馈日志内容,工作量巨大,其操控实践受到很大挑战。微信、QQ、微博等社交工具的普及无疑是雪中送炭,成为对话日记得以实施的优良载体,对话日记焕发出生机,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出现。电子对话日记不仅可以大幅减低教师的工作负荷,其更大的优势在于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加学习的新颖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致。国外不少学者曾经对利用电子邮件、Facebook 和 WhatsApp 等手段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对话日记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在写作中使用语言更加流畅、准确和地道,写作频次更多,篇幅增大,形式多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方便与快捷,学生趋向于自主地使用语言的搜索和检测功能,更正词汇、语法以及体裁等方面的错误[6]。因此,依托社交软件,营造交际互动的虚拟学习社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手机作用,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进行移动学习是一种顺势而为的教学尝试。

囿于班级人数众多,教师工作压力较大,亦或是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对话日记的教学和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对话日记教学的推广带来了契机。网络和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同样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日趋紧张,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大幅减少。因此,师生间使用社交软件进行对话与交流,将生活语言和思维方式引入课堂,既丰富了教学语言,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探究方向,也能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生成积极的课堂资源。同时,家常式的对话与交流有利于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增进双方的了解,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尊重和发挥,进而形成教学要素的良性循环,实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的目标。

猜你喜欢

日记师生语言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麻辣师生
我有我语言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