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高职校园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与展望

2020-02-25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院校高职

孙 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江苏·徐州 22111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要求,这既是文化自信在高校系统的落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是站在文化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培育时代新人的新课题、新任务。 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教育部2017 年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全方位启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 《纲要》把“深入推进文化育人”着重作为“十育人”工程之一,指明了文化育人的载体、路径和方法。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充分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高校文化育人的整体水平。 高职人只有首先坚定对高职校园文化的自信,乘势而为、主动作为,才能促进高职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行稳致远,顺利完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艰巨任务。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初解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规格不同,校园文化呈现出繁复多样的状貌。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校园文化是由高职院校师生为主体所共同创造的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物质和精神创造的结果及其过程。 从系统论观点看,高职校园文化是包括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在内的全要素亚文化形态。 “大学应该是一座由文化组成的美好的‘家园’,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文化就是其重要组成的部分。 ”[1]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校园内一切的交往、活动乃至组成校园的一草一木,甚或校园的空气都具有文化的气息和先进文化的气味。 把高职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划等号是狭隘而肤浅的,不利于推进高职教育的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高职校园文化脱胎于高校校园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具有高校校园文化创新性、稳定性、时代性、先进性的基本特征,但也具有高校校园文化所不能涵盖的异质性特征,这些异质性特征是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高职教育所天然具有的工业性、行业性、开放性、区域性。 高等性文化与职业性文化相互共存互融,积淀了高职院校的独特风格和精神品格,塑造了高职教育的独特类型。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伴生物。 因历史原因,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历史短、办学起点低、文化历史底蕴较弱,文化积淀不足,借鉴、模仿、克隆高校校园文化成为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探索初期的通常做法,这是探索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必然路径,但通过“拿来主义”达到快速复制高职校园文化“高等性”属性的同时,也存在“职业性”文化属性不鲜明,精神性文化内核特征较涣散,与高职教育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的突出问题,致使高职校园文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微缩”,迟滞形成独立的文化体系和文化品格,也影响了高职校园文化自信力的树立。

高职校园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一种制度设计,树立高职校园文化自信对于促进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于形成中国气象、中国气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创新型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对高职校园文化的自信首先来源于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自信,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促进高职校园文化自信由应然向实然转变,必须依赖于高职教育的改革探索。 当前,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不断彰显,高职校园文化正迎来繁荣发展的机遇期,为高职校园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模式自信:类型教育必将带来高职校园文化形态的独立独特

我国对高职教育类型化的定位和认识是逐步深化的。2006 年出台的16 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类型”是教育部第一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高等职业教育性质和属性的定位。 十余年来,高职教育先后实施了国家示范(骨干)院校遴选、全面质量提升及“双高”院校项目建设,高职教育逐步蹚出一条不同于普通大学的类型之路,促进了高职校园文化独立意识的觉醒及文化特色的彰显。 高职教育多年发展的实践证明,普通高等教育,即高校校园文化的因子培养不出“手脑并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高职教育,即高职校园文化的特殊活分子才能熏陶淬炼出真正“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人才。

国务院2019 年1 月颁布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的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3]同时提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即“经过5-10 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3]作为“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为进一步支撑、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化特征,《方案》还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及“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3]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将不再只是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不再只是普通高等教育末尾的“断头教育”“次品教育”,而是和普通高等教育平行发展,人才培养规格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具有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完整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独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必将在独立发展的类型教育的土壤上产生。

从层次到类型,从跟跑到并跑,人才培养类型化特征鲜明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将彻底扭转高职教育的弱势地位。 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地位相适应, 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相一致的高职校园文化一定会完成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剥离, 走上自觉有为、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到那时,高职校园文化将在独立壮大、自成一系的发展中,以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形态走上历史舞台, 并反作用地发挥其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的凝聚、制导、整合、选择、融合、内控、提升等功能作用,促进高职教育类型的彰显、高职教育体系的完善和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历史阶段自信:高职校园文化正迎来觉醒发展的黄金期

我国职业教育雏形发轫于19 世纪60 年代,清末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宗旨,先后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福建马尾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堂,力图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强兵富国的目的,一直到维新派所创办的一批学堂。 我国的高职教育最早起步于20 世纪80 年代,由东南沿海地区零星的职业大学为发端。 有学者认为,我国最早的高职教育是创办于1980 年的南京金陵职业大学。 随着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在世纪之交,一大批中专院校、成人高等专科学校在国家政策下,纷纷转制或升格为高职院校。 从1980 年我国首创的高职教育起步,到2020 年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整整40 年,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储备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的历史,为黄金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从与高校校园文化的横向比较看,高校校园文化自上世纪80 年代初, 上海地区部分高校开展校园文化理论和实践的萌芽开始,先后经历了20 世纪90 年代素质教育的主题和21 世纪初和谐校园建设任务的积累和发展,到2004 年颁布的《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也历经40 年左右的时间。其作为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专门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指导性文件,标志着高校校园文化以独立的文化形态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从高职校园文化的纵向发展阶段看,高职校园文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2000 年前后现代高职教育诞生到2005 年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阶段。 高职校园文化在高职教育稳生源、求生存发展态势下呈现出自发性。 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06 年牵头开展的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为标志, 到2025 年为第二阶段。 作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奖项,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距今已经连续评选了九届,一大批高职校园文化成果“榜上有名”,同时带动了一大批省级高职校园文化优秀成果、案例的评选。2018 年,教育部思政司、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选编》出版发行。 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厅的联动反应及政策引领,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从整体上更加重视加强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的子规划,摆在与师资队伍规划、科研规划同等重要地位。 这一阶段的高职校园文化处于从自发态势向自觉培育的过渡阶段。

第三个阶段将是高职校园文化自觉建设和独立发展阶段。 高职校园文化将会以不同于任何一种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实现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完全剥离,以校园文化另一极的独立姿态显示其无与伦比的类型特征,其标志就是教育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文件的出台。 国家高职版校园文化意见的出台同时也是第三个阶段的起点,那时的高职校园文化一定是更加自信自觉的文化形态。 从以上三个阶段的划分看,当前高职校园文化正处于文化觉醒发展的历史机遇期,需要高职院校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把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向上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核心内涵去建设,主动作为,久久为功,夯实精神文化的基石,发挥制度红利的效益,打造物质环境的和谐,为教育部门出台高职校园文化的指导方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高职校园文化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自觉的理念和行动,更加有力的无形力量助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四、发展贡献自信:高职校园文化最广泛地壮大和谐社会的和谐力量

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麦克思的跟踪调查显示,“88.1%的2011 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 并且连续三届稳定在这一比例。 ”[4]到2015 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同届毕业生的月收入则比同期农民工高2000 元左右。 尤其是工科专业大类毕业生,比同期农民工高了2609 元。 ”[5]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走出了一条“扶贫先扶智”的道路,为我国减贫脱贫事业作出了贡献。 所以,“从满足弱势家庭与贫困地区的高等教育需求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扶贫工程,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 ”[4]高职大学生不仅以技术助力地县城市发展,弥补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才短板,更重要的是,他们接受高职校园文化熏陶而初步具有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遵纪守法、关注社会、工匠精神、包容精神、追求上进等现代文明道德方面对推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同样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他们在中国最广大的厂矿、社区、农村、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就业的根扎得最深,就业的面铺得最广,他们的身心健康、时代精神、道德素质、人文素养、现代教养将使他们成为一支和谐力量,持续在中国最广大基层散发出正能量的光芒。 从高职人才的就业活力看,高职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市场经济发展走向的较高敏感度,这些都是学术研究型人才所不具备的优势。 因此,他们自主创业的意识更强,自主创业的能力更强,自主创业的选择更多。 综上,高职人才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念、价值理念、思维方式、思想境界、人格素质对行业发展、企业技术升级及下沉渗透到全社会基层一线至关重要。 这些综合能力将在高职校园文化的熏陶形塑中成型,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必须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才能真正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

展望未来,随着“高职扩招100 万”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人员学习深造的窗口已经打开,大量社会农民工、下岗工人、临时工、退伍军人、创业者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人员将涌入高职院校,“父子同学”“夫妻校友”“老板学生”“高管学弟”等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独特的风景线,更深层次上对高职院校原有的校园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 此外,生源多样化还将带来校企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以及师生关系文化的深层次的制度文化的调整。 “高职扩招不仅要改革招生制度,还要大力改革办学、教学体制、更要大力改革职业院校的管理体制机制,包括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激励机制等。 最关键的,是要把职业教育激活。 ”[6]高职校园文化将承担完成我国最大规模、最大基础的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的重任, 这既是对高职校园文化的挑战,更是高职校园文化构建有为有位、特色鲜明的的校园文化形态的重大机遇。

结 语

高职教育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类型发展之路,要求高职校园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只有向企业开放、向行业开放,不断吸收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的职业元素进校园,使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都打上鲜明的职业文化烙印,才能不断彰显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色,才能持续构建高职校园文化的自信力。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日臻完善,高职校园文化一定会在“办人民满意高职教育”的永恒追求和民族振兴、国家和谐、人民幸福的时代征程中谱写出奋进激昂的凯歌。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