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以惠州学院为例
2020-02-25陈雄辉
陈雄辉
(惠州学院 党委办公室,广东 惠州 516007)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崇高使命,也是我国高校承担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履行这一崇高使命、完成好这一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一、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必要性
(一)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新时代的建设总要求与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领导核心的相关论述一脉相承,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根本特点是注重立体管治、系统完善,实现路径是自我净化、不断革新。纵观党的历史,全面从严治党一直都是党的建设的主旋律,一直都是党实现各阶段奋斗目标的前提。如果不突出“严”字,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则无从谈起。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加多样,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性更加强烈。
(二)抓好党建工作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1]”。高校办学治校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方面面,但贯穿这些工作始终的,还是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我们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办出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质量的大学最重要标志和最可靠保证。
抓好党建工作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功,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决定办学方向、确定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改革办学模式、优化办学资源、创设办学条件等工作之中。假如抓好党建工作这一基本功没有履行好,那么高校办学就可能迷失方向、失去质量,办学目标就可能根本没有办法实现。
(三)加强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基础
组织是党发挥一切力量的基础。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领导作用在高校能否有效发挥以及发挥作用大小的关键,是党领导高校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能够确保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有效的理解和贯彻,能够确保发挥党在领导高校进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核心作用,能够确保高校各内部单位能够科学有效地运转,能够确保校内各种资源能够围绕办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
(四)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保障
人才培养始终是高校的中心职能,立德树人永远是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高校办学的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立德树人的前提在“德”,关键在“人”。“德”是指对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要求,重在强调人的发展的思想性;“人”是指对知识见识、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的要求,重在强调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我们培养的人,只有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全面性,才能称之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的“思想性”,靠引导、靠熏陶、靠教育、靠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全面性”,靠学习、靠科研、靠实践、靠他“我”引领。无论是“思想性”还是“全面性”的培养,都离不开课内课外的校园教育各条战线、各个环节,最终都离不开党的领导。
二、应用型大学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和发展,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不断加强、举措不断创新、效果不断显现。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2]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力的提升仍然任重道远。
(一)“政治力”建设有待加强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2]政治功能发挥的全部效果,笔者用“政治力”来加以概括。具体地说,是指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效能有没有实现,政治观念、作风、制度的个人约束有没有到位,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有没有增强。我们注意到,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就超过50 部,“共立案审查违反政治纪律案件1.5 万件,处分1.5 万人,其中中管干部112人[3]”。
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力”不强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办学方向的理解发生偏差,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政职责清晰、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尚不完善,党务和业务容易产生“两张皮”;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不够彻底,导致普通党员及师生群众对党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掌握不全、认识不够、贯彻不力,不能转化为促进成长和发展的动力;脱离师生群众的现象时有发生,形式主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导致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有所减弱。
(二)“思想力”建设有待深化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4]”。笔者以为,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思想力”的作用和意义。“思想力”是观念对事物发展起正面作用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先进性和纯洁性。
部分基层党组织“思想力”弱化的主要体现是:部分党员理想信念淡薄,入党动机较为功利;理论学习不够主动、深入,理论修养普遍较弱;责任担当意识不足,怕苦怕累、拈轻怕重的现象较为突出;调查研究严重不足,把握问题较为局限,主动服务意识明显不够;对党的历史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存在历史虚无主义现象,不能正确地认识党内存在的问题,组织凝聚力有所减弱。
(三)“行动力”建设有待改进
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和彻底的执行,那也是一句空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键在于“行动力”。2018年12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2018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里面的一些数据值得我们关注:“2018 年全国高等教育总体满意度指数为73.2 分,教育质量满意度指数为71 分,教育公平满意度指数为72.7 分,教育环境满意度指数为71.6分”;“课程结构及内容的吸引力仍显不足,教师教学方式转型任重道远,实践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块短板,大学教育的质量尚未完全获得雇主的认可[5]”。这说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仍然大有空间、大有可为。
部分基层党组织“行动力”不强的主要体现是:在运用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规律上打折扣,未能真正做到依规办学、依法治校;在履行本职工作上不善于结合具体实际,出现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等形式主义;在服务师生发展上没有真正考虑师生内心需求和迫切的实际需要,忽视师生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导致师生不能安心求学施教;在具体工作中不能将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未能形成党务和业务的融合效应。
(四)“发展力”建设有待提升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这个初心和使命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落实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摆在众多高校基层党组织面前的难题。笔者认为,落实“初心”和“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持续提升自身的“发展力”。“发展力”即是围绕目标、把握机遇、增强本领、服务发展的能力。
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发展力”不足的问题值得警惕。例如,对理论政治学习不重视,对党的宗旨的理解和认识不足,导致对发展目标的把握不清晰;对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认识不到位,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发展的成效不明显;对新出现的形势、问题不研究、不学习,缺乏解决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眼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出现能力恐慌,想不出实招,导致发展的目标未能较好实现。
三、加强和改善应用型大学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治力”建设要突出“严”字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应用型大学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政治力”建设是首要问题。
抓好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力”建设,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党建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不断提高党的政治能力和领导水平;二是要牢记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坚定政治方向,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听党话、跟党走,把党的宗旨、主张与教育的使命、任务较好地结合起来;三是要全面落实民主集中制,创新工作机制,让普通党员、人民群众更多地参与到组织建设、民主决策中来,让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四是要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走到领导岗位上来,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五是要切实改善工作作风,加强自我约束和廉洁自律,走出门、迈开腿,深入师生中间去,聆听群众的声音,真正做师生群众的“贴心人”“服务家”。
(二)“思想力”建设要突出“先”字
思想是观念,是社会存在反映在人的头脑中的理性认识。正确的思想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起到阻碍的作用。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而言,“思想力”是一个党组织的共性思想和全体党员、成员的个性思想的总和,是共性思想和个性思想融合而成的组织心理特质。一个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力”如何,直接决定它的思维格局、认识高度、组织功能和行动自觉。
抓好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力”建设,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内学习制度,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提升“三会一课”学习成效;二是要把握学习重点,掌握思想精髓,重点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基本原理,党史、国史、世界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校改革发展的办学实践和立德树人的有益经验等的学习,提高学习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三是要促进学习成果转化,始终牢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时代内涵,自觉增强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思维的格局、高度和深度。
(三)“行动力”建设要突出“实”字
行动是实现一切初心和使命的唯一途径。再好的理想,如果没有行动,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常讲,实践出真知。在一定意义上讲,只有行动,才能赢得群众,才能赢得未来。
抓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行动力”建设,一是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理念,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做好事、实事、良心事,扎实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要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坚持以生为本、依规治校、依法办学,不断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办学治校治理能力;三是要始终围绕“人心”和“大势”,通过“党员挂钩联系宿舍”“支部协同共建”等途径,切实解决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学习环境、后勤服务、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家庭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校园热点、难点问题,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四是要积极发挥党政联席会议等机制的作用,杜绝党务、业务“两张皮”,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在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彰显党的作用、力量和影响,有效提升党务和业务的融合效应。
(四)“发展力”建设要突出“强”字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永无止境。在党的宗旨、任务、路线、方针、战略业已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哪种发展理念和方式去实现我们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历史上,因为没有选择先进的发展理念、正确的发展路线、科学的发展方式而出现倒退甚至灭亡的国家或时代的案例数不胜数,我们国家因错失发展机遇而后悔不已的教训也尤为深刻。
抓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力”建设,首先要明确发展目标,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教什么“书”、服什么“务”、建什么样的“组织”,丝毫不能含糊,时刻不能忘记;二是要落实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和阶段性党建行动计划,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合力,实现“1+1>2”的组织能量;三是要加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和锻炼,加强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行政服务等业务技能的钻研,避免出现能力恐慌;四是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积极研究新时代高校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出现的瓶颈问题、重大困难、突出短板,让广大师生从内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发展的实惠,不断增强发展的荣誉感、自豪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