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200例胆结石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

2020-02-25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白光胆结石结石

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于 梦 苏春芝 于桂芳 刘思雨 赵宇玲 兰 慧 万曼曼(石家庄 050011)

提要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胆结石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从而为其体质的调节和疾病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并筛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河北省中医院肝胆科门诊及住院的20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2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其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胆结石的产生与体质的关系。结果:200例观察组中医体质分布为,腻滞质125例(62.5%)、晦涩质24例(12.0%)、燥红质7例(3.5%)、正常质30例(15.0%)、倦白光质4例(2.0%)、迟冷质10例(5.0%);200例对照组中医体质分布为:腻滞质24例(12.0%)、晦涩质14例(7.0%)、燥红质16例(8.0%)、正常质129例(64.5%)、倦白光质9例(4.5%)、迟冷质8例(4.0%)。经χ2检验分析体质类型在不同人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运动情况、体质量指数(BMI)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胆结石的发生。经Logistic回归分析,腻滞质与胆结石的发病呈正相关(P<0.05)。 结论:腻滞质为胆结石患者高频体质;胆结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运动情况、BMI值有关。

胆结石是指胆囊内或胆管内有结石产生,按照结石位置分类可以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按照结石成分分类可以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1]该病的主要症状为黄疸、呕吐、消化不良、上腹部剧烈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2]中医学并无此病名,根据症状可将其归属于“黄疸”“胁痛”等范畴。[3]《杂病源流犀烛》曰:“今胠胁肋痛,固由胆邪之实,而所谓肝邪者,不越气、血、食、痰、风寒五端。”祖国医学素有“治未病”的思想体系[4],通过对胆结石患者体质分布特点和类型的研究,对胆结石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决定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病变类型与疾病转归的倾向性。[5]而有关胆结石与中医体质的关系鲜有研究。故笔者通过收集、分析胆结石患者的症状体征,基于匡调元教授体质学说的“六分法”将体质分为腻滞质、晦涩质、燥红质、倦白光质、迟冷质、正常质,[6-7]并研究影响胆结石患者体质的因素,为胆结石患者体质的调节和疾病的预防进行探索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于河北省中医院肝胆科门诊、住院的患者和随机选取患者家属及探视者中的健康人群,共收集456例入组人群(其中胆结石患者225例,健康人群231例),为了方便研究,从中各筛选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其中20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2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1)症状:典型症状为腹部或背部疼痛,胆道绞痛或严重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或呕吐,以及黄疸等;(2)体征:胆囊区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3)影像学检查:以彩超检查为主,彩超示胆囊内可见泥沙结石以及单发或多发结石,或肝内、外胆管扩张。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进行CT和(或)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以明确诊断。[8]

1.2.2 中医体质分型标准:参照匡调元体质六分法中的分型标准分型。(1)腻滞质:形体肥胖,中脘痞满,口甜黏,身重如裹,大便不实,口干不饮,胸满昏眩,脉濡或滑、舌苔多腻;(2)晦涩质:肤色晦黯,口唇色黯,眼眶黯黑,肌肤甲错,丝缕瘢痕,痞闷作胀,脉沉涩缓、舌质紫黯;(3)燥红质:形弱消瘦,口燥咽干,内热便秘,尿黄短少,饮不解渴,少眠心焦,五心烦热,喜凉饮,耳鸣聋,脉细弦数、舌红少苔或无苔;(4)正常质:体壮力强,面色润泽,胃纳佳,耐寒暑,口微干,二便调,脉有力、舌正;(5)倦白光质:面色白光白,气短懒言,乏力晕眩,心悸健忘,动辄汗出,手易麻,月经淡少,脉细弱无力、舌淡;(6)迟冷质:形体白胖,面色不华,形寒怕冷,唇淡口和,四肢冷,肌冷自汗,大便稀溏,夜尿清长,毛发易落,耳鸣聋,喜热饮,脉沉无力、舌淡胖嫩有齿痕。[9]

缺乏运动:运动次数≤2次/周,每次时间不超过0.5 h。超质量:体质量指数(BMI)≥23。

1.3 纳入标准 均为在本院进行检查并确定为胆结石患者。

1.4 剔除标准 (1)伴有心脑血管及其他脏器严重病变的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患有精神疾病者;(4)不符合纳入标准,资料不全者。

1.5 数据处理

1.5.1 缺失值处理:因为各种因素,在临床数据调查中出现了部分缺失值,在对缺失值进行处理时采用了祛除缺失值对象、以平均数填充以及人工填写等方法,力求缺失值对调查结果的影响达到最小。[10]

2 结果

2.1 2组人群一般情况 选取符合试验标准的人群共400例(观察组200例;对照组200例)。其中观察组人群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40.0±12.10)岁;对照组人群年龄为20~67岁,平均年龄为(45.1±13.34)岁,2组人群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对2组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进行统计后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腻滞质偏多(62.5%),正常质偏少(15.0%)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详见表1。

2.3 2组中缺乏运动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400例研究人群中共有256例缺乏锻炼,其中观察组155例,对照组101例。缺乏运动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腻滞质、晦涩质和燥红质为主,经χ2检验,χ2值为55.876,P<0.001,表明缺乏运动与胆结石的发病关系密切。详见表2。

表12组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例(%)

表22组中缺乏运动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例)

组别 腻滞质 晦涩质 燥红质 迟冷质 倦白光质 正常质 合计观察组 101 18 5 8 2 21 155对照组19 10 13 7 5 47 101 合计 120 28 18 15 7 68 256

2.4 2组中BMI≥23的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400例研究人群中共有233例BMI≥23,其中观察组137例,对照组96例。BMI≥23的患者中医体质以腻滞质、晦涩质为主。经χ2检验,χ2值为27.024,P<0.05,表明BMI≥23与胆结石的发病有关系。详见表3。

表32组中BMI≥23的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例)

组别 腻滞质 晦涩质 燥红质 迟冷质 倦白光质 正常质 合计观察组 96 172 7 2 13 137对照组 12 613 4 4 57 96 合计 108 2315 11 6 70 233

2.5 2组人群中医体质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为探讨胆结石患者的体质因素与体质特点,将是否患病作为因变量。本次调查所分的6种体质(腻滞质、晦涩质、燥红质、迟冷质、倦白光质、正常质)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腻滞质与胆结石的发病呈正相关(P<0.05,B>0.05),说明体质为腻滞质的人群容易患胆结石;正常质与胆结石的发病呈负相关(P<0.05,B<0.05),说明正常质为胆结石发病的保护因素。详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200例胆结石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依次为腻滞质>晦涩质>迟冷质>燥红质>倦白光质,其中腻滞质、晦涩质较为多见,约占总数的74.5%。可见胆结石的易患体质以偏颇体质为主。

人类体质是所有人群在其遗传基础上、环境影响下和生长发育及衰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机能、代谢与结构上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往往决定了他对于某种致病因子所产生的病变的倾向性及易感性。传统中医学辨证论治过于复杂,故匡老将人体体质分为6型,在6种分型的基础上研究人体体质,即深化了分型标准,又简化了分型标准,为体质的分类与疾病的预防带来了新的思路。[7]

表4 2组人群中医体质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胆结石的主要症状为黄疸、呕吐、消化不良、上腹部剧烈疼痛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胆结石已成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1]目前,有许多关于胆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的调查。徐立军等[12]认为,临床上引起患者胆结石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喜好肥腻,习惯饮酒,长期化痰生湿,聚于体内,导致疾病的发生。李长春[13]认为,结石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关系非常密切,过食肥甘辛辣之品,伤及脾胃,运化失司,久则痰湿互结,胆失通降,形成结石。本研究通过对400例胆结石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体质分析,发现胆结石患者以腻滞质为主。而腻滞质的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中脘痞满,口甜黏,身重如裹,大便不实,口干不饮,胸满昏眩,脉濡或滑、舌苔多腻。通过对其临床表现的分析可知腻滞质主要是由于体内痰湿过盛导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日常饮食上的肥甘厚味、辛辣香膻逐渐增多,不当的饮食对脾胃有很大的负担,长期会导致脾胃功能下降,中满于内,生痰生湿。再加上电子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大量的脑力劳动代替体力劳动,人们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导致肥胖人群日益壮大。中医理论中有“肥人多湿,多痰饮”,而肥胖、缺乏运动会导致胆结石发生的观点已有人提出。陈捷[14]认为,肥胖患者的胆结石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34倍,并提出BMI是结石发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吴建平[15]认为,我国脂肪肝和胆结石发病的率非常高,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即肥胖。本研究通过比较200例胆结石患者与200例健康人群的BMI指数,发现BMI偏高的人群胆结石发生率远远高于BMI正常或偏低的人群,这与陈捷、吴建平的观点相符。由此可见,形体肥胖、缺乏运动等外在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胆结石患者的体质。中医学素有“治未病”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灵枢·逆顺篇》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所以我们要在疾病还未发生时积极探寻疾病发生的诱因,阻断疾病的源头,充分将“治未病”的思想用于临床实践中。

胆结石是一种由内因、外因等多因素引起的疾病,胆结石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王文栋等认为[16]遗传因素是胆结石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现代医学阐述的遗传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医的先天禀赋相对应,而在后天体质类型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体质对疾病相关证候的易患性和倾向性。[17]结合本次调查结果,胆结石患者体质差异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胆结石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与健康人群有一定的差异性。外在因素如运动量的多少、是否肥胖以及遗传因素都会导致个人体质的不同,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目前关于胆结石体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只一次以小范围、小数据的统计分析及研究,还需进一步临床收集,为今后的大范围、大数据研究提供更多的临床资料,以得到更精确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白光胆结石结石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贵州绥阳张喜山祠 :石文化经典之作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白光LED用钙钛矿结构氧化物荧光粉的研究进展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白光(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