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护理效果

2020-02-24杨金花

健康大视野 2020年3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

杨金花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切除手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护理情况。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子宫全切术的64例患者视为观察对象,通过摸球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常用护理方式,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盆底肌收缩压力比对照组大,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比对照组长,尿失禁频率、尿残余量均比对照组少,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盆底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护理,是盆底功能提升的重要方式方法,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子宫全切术;盆底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182-01

子宫全切术作为临床妇产科比较常见的手术类型,其可对患者病情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但该术式会造成较大的创伤,且其并发症的负面影响引起了临床方面的高度关注。盆底功能障碍属于子宫全切术患者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因为手术过程中盆底组织受损,使得盆底肌肉组织和盆底神经功能降低,最后有功能性障碍出现,降低了盆底神经及盆底肌肉组织功能,最终引起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其对改善盆底功能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将在我院进行子宫全切术的64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现作如下整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子宫全切术的64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通过摸球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患者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7岁,平均(35.4±4.2)岁;研究组患者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46岁,平均(34.6±4.3)岁。组间行比较,两组的上述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本次对比。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内容为:护理人员在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后,需将疾病康复要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介绍,进行心理干预,对其术后恢复情况进行严密观察,根据其具体情况简单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盆底康复训练,具体涵盖的内容为: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需通过一对一指导的方式协助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以凯格尔运动为主要训练方式,即指导患者通过仰卧位、坐位、站立位等不同体位进行运动,同时指导其进行深呼吸运动,呼吸过程中必须保证动作缓慢轻柔,吸气的同时将肛门、尿道缩紧,促使盆底肌有上提感出现,待盆底肌收缩时需要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进行2-5s的收缩,呼气时保持放松,每次15-20min,每天2-3次,叮嘱患者出院后依然要坚持进行盆底肌训练。通过生物反馈技术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基于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和详细的纤维受损情况,对松弛反馈、生物反馈、A3反射、电刺激等治疗方法进行科学选择,一周治疗两次。

1.3  观察指标

通过阴道指诊法分析尿失禁情况,具体包括盆底肌收缩压力及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记录尿失禁发生频率和尿残余量。

1.4  统计学评析

全部得到的数据均以SPSS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相关计量资料以(x±s),加以统计,组间比较需予以x2检验,P<0.05代表出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尿失禁频率、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盆底肌收缩压力大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所示。

3 讨论

子宫全切术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女性盆底组织,进而引起盆底功能障碍这一性质严重的并发症。盆底各组成部分保持相互承托的关系,进而达到承托盆腔脏器的目的,可避免子宫、膀胱发生位置移动。但实施子宫全切术需要切除子宫骶韧带、主韧带、宫颈等,同时需对直肠、膀胱进行下推。所以其会直接影响直肠、膀胱器官,致使盆底整体结构、生理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增加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危险。及时有效的临床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对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意义显著[2]。

盆底康复训练主要是在护理人员的全程指导下开展盆底功能锻炼,其可促使盆底功能快速恢复至正常状态,联合生物反馈技术可促使盆底功能进一步提升,加快病情好转速度[3]。盆底康复训练能否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和患者术后盆底组织柔软程度、弹性等具有密切关联。若患者术后盆底组织比较柔软,通过适当盆底肌肉训练则可促使神经支配功能得以恢复。应以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盆底超声检查结果为依据,对护理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并安排专人负责指导,促使患者正确掌握技术要点和训练度,避免导致肌肉酸痛等问题出现[4-5]。

本次实验中,研究组尿失禁频率、尿残余量、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盆底肌收缩压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中开展盆底康复训练对提升盆底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赵新荣,彭荣.盆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护理干预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2):94.

[2] 李秀芳,徐志英.盆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9):94-95.

[3] 刘文丽.盆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6):133-134.

[4] 曾荣.盆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护理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3):2529-2530.

[5] 彭玉,吴一彬,罗四保,等.盆底康复训练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01):31-32.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引起便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研究
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评估420例临床分析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阴道哑铃训练治疗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比较
经会阴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在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肛提肌裂孔形变情况评估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生物刺激回馈仪结合经会阴超声诊治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肛提肌的MRI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