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
2020-02-24汤金菊
汤金菊
(江苏省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 224000)
利用问题作为教学驱动,这可以快速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教学参与,能够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环境与氛围中.在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挥问题教学的驱动效果.这不仅可以构建良好的整体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与融入到问题的分析探究中,这个过程也会显著激发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培养与锻炼.教师在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时,要对于问题内容做优化选择,提出的思考问题要和教学主题紧密关联,并且为学生提供较大的分析探究空间.同时,提问的形式也可以发生变化,除了教师提出问题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疑问,或者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会让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更加融洽,学生会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有更多收获,知识教学的多元目标可以良好达成,学生也会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一、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可以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在进行问题驱动教学设计时,除了教师提出问题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于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解与看法.这会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环境与氛围中,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感受.同时,学生在提出疑问时表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或者问题有自己的思考,这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体现.教师可以在教学组织与创建方法上不断进行优化,给学生营造开放化的整体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裕的自主探究空间.同时,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忙着解答,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以及给予学生一些思维上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探寻的方法和路径.这些会让学生很好的将问题解答,学生会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加深对于相应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也会在过程中得到锻炼.
比如,在教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自然界中金属冶炼的一些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中的内容,随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各种疑问.比如学生针对铁的冶炼这个课题,提出了“铁是怎样诞生的?”“从铁矿石中如何提炼出铁?”“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何将三氧化二铁中的氧夺取出来?”“可以选用什么样的物质来夺氧?”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好的囊括了这部分知识的要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然后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金属冶炼的真实历程,在头脑中建立深刻的学习印象.这样的学习过程会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吸收掌握知识原理,学生不仅学习的自主性更强,大家也会在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更好的吸收掌握这些知识原理.这才是知识教学要达到的良好训练效果,这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学科能力的进步与提升.
二、发挥结构性问题的驱动效果
教师还可以在提问方式上做一些调整与变化,融入多样化的提问模式,以更好的发挥问题教学的驱动下效果.在进行关于物质性质的学习探究时,需要学生吸收掌握的知识要点较多,教师可以设计结构性提问.将一些核心知识点透过问题组或者问题串的形式提出,基于这种结构性问题给学生提供层层深入的探究空间.学生会跟随教师的问题展开思考,一边阅读课本中的知识描述,一边展开对于问题的分析解答.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从整体上锻炼提升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很好的加深知识的学习印象,学生不仅会对于物质的各种形式有良好的理解认识,自身的学习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比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内容时,当给学生分析解读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思考问题让学生解答:①二氧化碳能否燃烧,能否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②二氧化碳在溶解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化学变化?③如何确定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④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别二氧化碳?⑤二氧化碳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用途?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本中的讲解,尝试找到问题的答案.对于仍然不清楚的问题,则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做交流讨论,将自己的各种疑问加以解答.教师最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一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化解学生的认知误区,加深学生的知识吸收掌握,透过这种层层推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综合学习效率更高.
三、在演示实验中穿插思考问题
实验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是很重要的构成部分,教师要丰富课堂上的实验内容,多设计一些开放有趣的实验活动,透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知识学习印象,让学生可以更快的吸收掌握知识原理.教师还可以在演示实验中给学生穿插一些有代表性的提问,透过这样的方式发挥问题教学的驱动效果.教师可以精心就实验环节做合理设计,除了要给学生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外,也可以透过实验的呈现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好奇.尤其是在看到实验现象和自己预料的有较大差别时,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并且会对实验背后包含的知识原理有非常浓厚的探究兴趣.这些都是很好的实验教学展开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大的思考探究空间,并且能够增添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这才是问题驱动式教学积极功效的发挥.
比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这部分内容时,在给学生演示燃烧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做一些灵活的调整与变化.教师先将棉布手帕浸泡在酒精含量为70%的乙醇中,然后用镊子夹住手帕,并将其点燃.火焰从燃烧旺盛到熄灭,学生发现手帕竟然完好无损,一点也没有被烧着.学生纷纷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不仅非常好奇,也很想探寻实验背后包含的知识原理.学生纷纷开始思考:为什么手帕是完好无损的?为此,教师可以用闪回性问题驱动学生从燃烧的条件来思考:燃烧需要怎样的条件?乙醇在燃烧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达到手帕燃烧的着火点?是什么吸收了乙醇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当学生沿着教师的这几个问题展开探究后,大家便能够一点点揭示上面问题中包含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活动方式让化学课堂更加轻松有趣,并且学生的学习收获也更为丰富,这是化学课堂上更值得尝试的问题驱动式教学过程.
四、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提问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提问,这也是一种良好的设问方式,会让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印象.随着学习过程的逐渐推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吸收掌握越来越充分,大家也会遇到各种越来越复杂的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在设计问题习练时多融入一些开放创新的元素,设计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提问.这会让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加浓厚,同时也会基于问题的分析解答化解学生原有的认知障碍.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实施过程,能够起到很好的知识教学的推动效果.
比如,学习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如下习题:我们知道小苏打的化学式是NaHCO3,那么你们知道大苏打是什么物质构成的吗?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搜索相关知识点后发现Na2S2O3是大苏打,主要成分是硫代硫酸钠,这时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你们知道硫代硫酸钠属于什么物质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特点进行分析,如氧化物的组成特点为X+氧;酸的组成特点为氢+X;盐的组成特点为X+酸根;碱的组成特点为X+氢氧根.透过这种层层推进的思维上的引导,学生逐渐可以认识到这个物质的特性,并且最终明确硫代硫酸钠是一种盐.经历了这样的探究过程后学生的学习印象会更为深刻,并且也会掌握一些物质性质探究的方法和要点,这才是问题驱动式教学带给学生的有价值的学习收获.
总之,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问题教学的驱动效果.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挥结构性问题的驱动效果,在演示实验中穿插思考问题,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