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情“化”意化学课堂的构建

2021-01-13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蜡烛古诗词诗词

徐 静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苴镇新光初级中学 226400)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化的化学知识讲解方式,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化学就是枯燥的符号与化学方程式,或是瓶瓶罐罐的研究,让化学失去了其独有的韵味,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之美.而利用古诗词开展化学教学,可以实现古典诗词之美与化学之美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中的化学、生活中的化学,在诗词的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实现“人性”与“知性”的统一,以此促进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一、以“诗”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若是化学课堂教学一开始就索然无味,那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开展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学生在缺乏化学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思维不集中,参与积极性低,将会让化学课堂大打折扣.对此,教师应善于利用诗词进行课堂导入,以诗词激活学生的化学探索欲,如在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中展示《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某一个片段,如《中国诗词大会》第五期中提到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便是诗词中的化学,同学们知道这句诗中包含了哪些化学知识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诗词中的化学知识吧!通过诗词引领学生进入到化学世界,让初中生对化学世界充满好奇心,学习兴趣逐渐高涨,为“赏诗词之美,寻化学之趣”的化学教学探究活动开展做好铺垫.

二、感受诗词中的千变万“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诗词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将其运用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化学课堂氛围,让学生从古诗词的探究中发现化学知识,学会用化学的角度解读诗词,从而感受到诗词中化学变化.以蜡烛燃烧的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上述中提到的“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采取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主动探究诗词中的化学,如:(1)同学们能够从化学的视角解释这句诗中蜡烛所产生的变化吗?(2)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消耗了什么?又有哪些产物?请同学们尝试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3)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4)请评价一下你或是你所在的学习小组的化学实验装置、设计、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提出的方式,引领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品味诗词,通过精心设计化学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亲自动手操作化学实验,细致观察蜡烛燃烧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共同分析、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出实验结论,锻炼了初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让初中生可以在亲身体验的化学实验中感受到化学的千变万化,同时在自我反思与总结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现初中生的化学学习中“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三、领悟诗词中的“化”学情操

四、谈“诗”说“化”

近年来,化学中考命题之间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并且与生活紧密相关,以古诗词作为试题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不仅活化了学生习得的化学知识,更加给学生带来了一种诗意的、清新的感受.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搜集诗词中的化学,尝试在自主分析古诗词中挖掘出化学因子,发现化学与诗词、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在谈“诗”说“化”中全面掌握诗词中包含的化学知识,加深理解程度与记忆深刻度,并锻炼了学生的化学表达能力.如,一名同学想到了《元丰行示德逢》中的“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认为电闪雷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此时鼓励学生利用化学的方式解释其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出来.又如,另一名学生想到“花气袭人只剧暖”的诗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加快芳香油分子的运动速度说明了当地气温的什么特点,以此引领学生在古诗词的分析中掌握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此外,从化学角度赏析古诗词,引领学生从细微之处感受文学之美、化学之趣是化学教师的教学重点之一,对此教师可以设置“飞花令比赛”的游戏环节,如鼓励学生说出含有“香”字的诗词,大部分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么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分析古人是如何区别“梅花”和“雪”的?“暗香”说明了什么?以游戏活动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实现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赏诗词、忆化学.

古诗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领悟到诗意的美感,获得艺术的享受,走出枯燥、无味的化学学习状态,以诗词激活化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化学知识的深度探索,从而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实现“诗”情“化”意的化学课堂构建目标.

猜你喜欢

蜡烛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浇不灭的蜡烛
我爱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神奇蜡烛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