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以瑞安市图书馆为例
2020-02-24谢作力王晓东
谢作力 王晓东
(瑞安市图书馆,浙江温州 325200)
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农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理念,也是破除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社会共同进步与发展的必由之路[1]。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来看,公共图书馆依托文化服务职能,能够在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2],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一是健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乡村公共阅读服务全覆盖;二是加强公共阅读服务供给和品牌建设,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校园、进农村,解决乡村公共阅读供给不均衡的问题,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三是推动阅读服务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加强乡村阅读推广人队伍建设,培育挖掘乡村文化人才[3],为推进乡村全民阅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瑞安地处浙江东南部,是温州市辖属的县级市,下辖12街9镇2乡,属于典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丘陵地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比较大。在全民阅读方面,虽然近年来温州城市书房等创新的阅读设施不断兴起,开始引领瑞安都市阅读的新风尚,但是乡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农民阅读意愿与能力不足,阅读推广人才欠缺等问题依然突出。要想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城乡之间公共阅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瑞安市图书馆以“全民阅读,书香瑞安”建设为总目标,在服务体系覆盖、阅读活动拓展、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大胆实践,积极完善图书馆“总分馆”制,创新乡村阅读服务模式,加强阅读推广人才建设,助力瑞安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市”,并且“书香瑞安”三大提升工程创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2 瑞安市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
2.1 公共阅读设施建到乡村,打通公共阅读“最后一公里”
在公共阅读设施建设上,坚持“城乡一体、普惠均等”的理念,健全完善图书馆“总分馆”制,不断推进城市书房、百姓书屋等具有温州特色的图书馆分馆布点覆盖,探索农家书屋、图书流通站、共享书巢、汽车图书馆等阅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提升,构建起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1)推进乡镇分馆全覆盖。乡镇图书馆分馆作为承接图书馆总馆与指导农家书屋的枢纽,是连接城乡阅读的重要节点。目前,瑞安市已经建成了14个乡镇分馆,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乡镇实现全覆盖。每个分馆使用面积200至400平方米,藏书不少于1万册,订阅期刊报纸100多种,设置电脑12台。馆内服务功能齐全,设有成人借阅区、少儿借阅区、视听资料借阅区、报刊阅览区、电子阅览区等,建成集书刊借阅、信息浏览、阅读休憩一体的公共服务场所。可以说,图书馆分馆是将总馆的基本服务功能和优质阅读资源浓缩后复制到各个乡镇,从而确保乡镇的读者能够得到同等同质的公共阅读服务。
(2)加强百姓书屋布点建设。温州城市书房采用无人值守、24小时开放的运营模式,具有全开放、不打烊、高品位的特点,被称为图书馆分馆的温州模式。瑞安市自2015年开始在城区创建了17家城市书房,打造“城市15分钟阅读圈”,群众好评如潮,社会效益显著。而百姓书屋是在城市书房的成功经验上,基于乡村百姓的需求量身打造的阅读和文化交流空间。因其选址建设标准、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基本参照城市书房,可以说是城市书房的“下沉版”和“延伸版”,着力解决“农村30分钟阅读圈”难题。2018年开始,瑞安市在各乡镇陆续建设了10家百姓书屋,既突破了传统图书分馆开放时间的局限,又提供了优雅精致、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为乡村群众高品质阅读提供了保障,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品位。
(3)加快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农家书屋是全民阅读在农村的重要阵地,加强管理使用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瑞安市推行精品农家书屋建设,对现有农家书屋进行实地摸底考察,根据书屋规模、开放时间情况等建设标准,已创建了20多家精品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流通体系,实现通借通还,提升农家书屋的利用率。随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如火如荼,瑞安一大批各具特色、传承创新的农村文化礼堂纷纷建成,成为当地乡村的文化地标、标志性建筑。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礼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完成了提升改造,至今已建成礼堂书屋266个,总面积逾1.4万平方米,藏书47万册。通过“建管用育”一体化建设,使农家书屋焕发生机,集聚人气和资源,同时还可以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利用。
(4)设立乡村图书服务点。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偏远又难以触及的角落,以及分散在各地而无法全面覆盖的集聚点,需通过建立图书服务点加以补充。瑞安市陆续设立了147个图书流通站,服务触及乡村的村委会、学校、企业、部队、纪念馆等,并定期开展图书更新,年送书下乡达4万册。此外,在全市各个公共服务场所设立了1000多个“共享书巢”。作为新型的阅读平台,全天免费开放,当地百姓可自愿捐赠、自由置换,以图书漂流的形式最大程度实现书籍资源共享利用。
(5)开展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图书流通车又称汽车图书馆,因其灵活性强、服务面广等优势,以流动服务消除固定设施服务盲区,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瑞安市图书馆于2014年购置了一辆图书流通车,随即推出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目前设立的10多个服务点均在农村,采取每月1至2次定时定点图书流通车上门服务。除了开展图书借阅、免费办证、解答读者咨询等服务,还可以预约图书,为乡村群众带来就近阅读的便利。
2.2 阅读推广活动送到乡村,解决城乡阅读服务供给不均衡问题
在阅读活动拓展上,坚持“服务活动化,活动品牌化”理念,不断丰富服务载体和活动形式,创新推出多个阅读服务品牌,年组织开展服务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下乡活动300多场,有效补齐乡村阅读活动供给不足的短板,促进农民阅读意愿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1)推进乡村少儿阅读启蒙。阅读启蒙教育主要是通过引导亲子绘本阅读,让阅读走进家庭,对于少儿早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至关重要。瑞安市图书馆推出“小蜜蜂采书蜜”活动,以绘本为纽带,开展听绘本故事、亲子讲绘本比赛、创作绘本作品、演绘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至今已有360多期,构建“听、讲、写、演”四位一体的立体式阅读,让孩子和家长全方位体验阅读的魅力。同时,活动的服务触角不断向广大乡村甚至偏远山区、海岛延伸,让更多农村儿童能够了解绘本故事,也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到亲子绘本阅读当中。
(2)助力乡村校园阅读推广。乡村学校的硬件条件较为薄弱,学生能够阅读的课外图书资源也相对匮乏。为此,瑞安市图书馆首创了“幸福小书包”阅读推广模式,根据学生的阅读积分划分为“秀才”“举人”“小博士”等由低至高的九种等级,由图书馆免费赠送“知识小袋”“智慧背囊”“幸福书包”等不同的图书礼包。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阅读各类书籍,还可以通过分享阅读心得、摘录读书笔记、交换书籍、推荐好书、参加图书馆活动等方式赚取阅读积分,晋升阅读等级,获赠更高等级的图书礼包,还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学生的读书热情[4]。至今已吸引22个乡村学校120余个班级参与,送出阅读礼包4000多个,曾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2015年全民阅读年会阅读案例一等奖。
(3)关爱乡村弱势群体阅读需求。乡村地区存在不少弱势群体,如留守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保障这类人群的阅读权益将是乡村全民阅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为此,瑞安市图书馆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筹划开展阅读活动和服务。比如为老年人举办主题讲座、阅读故事征集、“最美夕阳红”文化培训班;为残障人士提供盲文有声阅读体验、摄影与书法展览;为留守儿童开展国学诵读、暑期快乐营兴趣班等。此外,还特别实施“七彩阳光”阅读计划,通过“送过去,请进来”的交互方式,满足弱势群体的阅读需求。一方面,依托汽车图书馆,送去书籍、温州鼓词碟片等静态文化资源,还将讲座、培训、读书沙龙、换书大会、童书评选等动态文化资源送到他们身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设立“图书馆日”,即每月安排一天,邀请农村贫困学生、留守儿童走进图书馆度过一天,上午参观图书馆、听馆员介绍、参加绘本故事、做创意手工,中午免费用餐,下午参与经典共读、电影赏析等活动,让这些孩子们深入了解图书馆,学会利用图书馆培养阅读习惯。
2.3 阅读推广人才扎根乡村,实现乡村阅读推广可持续发展
在阅读推广人才建设上,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阅读推广志愿者下沉,大力培育乡村阅读推广人队伍,组建乡村阅读联盟,不仅是送阅读服务下乡,更是让阅读推广人才扎根乡村,为乡村全民阅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推动阅读推广志愿者下沉。人才是促进阅读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图书馆的馆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有限。因此,瑞安市图书馆在长期的阅读推广工作中,大量吸纳“绘本故事爸妈”、阅读指导老师、阅读活动负责人等专业人才加入志愿服务团队,并定期组织深入乡村学校、企业、文化礼堂等地,开展启蒙教育、国学诵读、阅读指导、文化讲座、读书沙龙、素质培训等,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使阅读在农村落地生根。
(2)培育乡村阅读推广人队伍。阅读推广人因其开展阅读指导、提升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专业性,日益成为与图书馆从业人员同等重要的全民阅读推动力量[5]。基于阅读推广人的重要性,瑞安市图书馆在乡村地区广泛招募志愿者,积极发动广大乡村教师、公务员、文化青年、返乡大学生等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到乡村阅读推广人队伍,就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设计活动形式和载体,开展专业阅读辅导和推广服务。通过组织培训辅导、实践锻炼,不断加强乡村阅读推广人队伍建设,提高他们公共文化创造与服务的水平,增强乡村群众自我文化造血功能。同时,注重发掘培育一批优秀的阅读领读人,精心搭建阅读交流与展示平台,充分发挥阅读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3)组建乡村阅读联盟。阅读联盟是以阅读为纽带、成员自愿参与的联合体系,有助于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倡导全民阅读。近年来,全国有部分地区组建了读书会联盟。如温州市读书会联盟于2017年成立,吸引130余家单位读书会、民间读书会加入,已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3000多场,参与人次超20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瑞安市图书馆立足乡村地区,依托公共阅读设施和文化信息资源优势,免费提供活动场地、方案策划、信息发布等服务,吸纳乡村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协会组织、社会团体的各类读书群体以及个人读书爱好者组建乡村阅读联盟。通过融合各方“阅”力,打造乡村阅读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了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从而助力乡村阅读事业的蓬勃发展。
3 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3.1 顺应改革趋势,推进城乡一体服务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下,公共文化领域改革的方向应是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优化有效供给,实现群众享有均等化的权益。公共图书馆要顺应改革的趋势,从需求侧入手把脉乡村群众生活的“刚需”,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建设,为乡村地区提供网格式的阅读设施与同质化的阅读服务,打破城乡之间的“篱笆墙”,实现普遍均衡、惠及全民。同时,创新服务供给方式,推行“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改变过去“大包大揽”而忽视群众需求的状况,让乡村群众“点单”订制服务形式与内容,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坚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与中央深改办的改革精神相一致,又与乡村群众的需求相对应,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从而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3.2 挖掘特色资源,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然要注重挖掘和弘扬根植乡村的农耕文化,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瑞安市乡镇、村社区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有历史古镇、耕读传家;有戏里江南、湿地水乡,有的陶源福地、文创瓯窑;有世界非遗、民俗体验等,都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共图书馆要深入挖掘这些地方特色资源,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社会化合作、立体式阅读等多元化方式,不断创新服务载体和活动形式,培育特色鲜明的文化服务品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3.3 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乡村阅读推广合力,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阅读机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也有赖于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各领域的通力合作与协同共建。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构建法人治理结构,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图书馆的决策与管理,发挥社会智囊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健全完善乡村阅读联盟、阅读推广人队伍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互惠共赢格局。此外,还需要深化行业跨界和机构合作,最大限度汇聚社会资源和力量,盘活不同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机构的各类资源,形成广泛多元的全民阅读推广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